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妊娠期高压综合症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选取本院(在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搜集的 63例妊娠期高压综合症患者一般资料作为实验组,再选取同期我院搜集的 63例正常妊娠患者一般资料作为对照组。结果:轻度、中度妊娠期高压综合症患者的妊娠结局明显优于重度妊娠期高压综合症患者( P<0.05),对照组正常妊娠患者的妊娠结局明显优于实验组( P<0.05)。结论:妊娠期高压综合症对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而加重,需高度重视妊娠期高压综合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龄孕妇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特征,为改善其妊娠结局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住院分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年龄≥35周岁24例(高龄组),年龄<35周岁47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孕周、入院孕周、分娩孕周、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情况;正态分布资料使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使用Mann-Whitney U法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高龄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尿素(5.49±2.44)mmol/L vs (4.40±1.46)mmol/L, t=-2.342)、入院孕周(34.86周vs 37.14周,t=-2.095)、分娩孕周(36.07周vs 37.43周,t=-2.564)、剖宫产率(70.83% vs 42.55%, χ2=5.092)、顺产率(8.33% vs 46.81%, χ2=10.510)、引产率(16.67% vs 2.13%, χ2=5.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2 680 g vs 2 960 g, Z=-1.876)、新生儿窒息率(8.33% vs 8.51%, χ2=0.00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率(4.17% vs 14.89%, χ2=0.9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35岁以下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比,临床特征为发病更早、肾脏功能损害更严重,终止妊娠孕周较早,早产率、剖宫产率升高,顺产率降低。对于高龄孕妇,应在妊娠过程中给予比普通孕妇更严密的母胎监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IMB模型的小组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高危人群的预防作用。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建档并计划在本院分娩的130名GDM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其中先兆流产2名,未在本院分娩9名,无效问卷3份,最终纳入116名孕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7名)与对照组(59名)。对照组基于IMB模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高危因素不同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别为超重/肥胖组、高龄组、GDM史组、家族史组,每组6~10名,以小组为单位针对高危因素及生活习惯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采用自制GDM知识问卷、GDM发生率、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孕期体重增长及妊娠结局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GDM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GDM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体重增长(13.03±5.58)kg,低于对照组的(16.02±4.92)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8,P=0.003)。观察组GDM发生率为12.28%,低于对照组的28.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OGTT试验后,两组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服糖后1、2 h的血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剖宫产、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MB模型的小组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GDM高危人群知识水平,降低GDM发生率,减少孕期体重增长,而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索。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险预警评估管理模式联合规范化营养干预对围生期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36例围生期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孕妇采取常规妊娠孕妇综合评分法管理模式干预,观察组孕妇采取风险预警评估管理模式联合规范化营养干预。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孕期总增重、每周增重、BMI增加平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孕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明显降低,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孕妇降低幅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胎儿窘迫、巨大儿、畸形儿及死胎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风险预警评估管理模式联合规范化营养干预在围生期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的应用效果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给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用个性化饮食指导联合网络平台管理,探析其对疾病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的时间范围已确定,即2019年07月--2020年07月间,于我院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0例为范例,借助电脑数字随机分成两组,均有50例患者,联合组实施个性化饮食指导联合网络平台管理;对照组则实施单一个性化饮食指导。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于妊娠结果而言,联合组中各项妊娠结局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临床不均衡性。两组患者护理前的数据比较没意义,即超P>0.05。当分组护理后,联合组FPG、2hPG的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且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联合护理干预应用在妊娠糖尿病中,有效控制了患者的血糖水平,并且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妇女产后发生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定期产前检查的GDM妇女,建立前瞻性队列,收集孕前、孕期基本情况,产后12周和1年在我院内分泌科随访并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临床终点为糖代谢异常,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2型糖尿病(T2DM),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和Cox多因素生存分析,确定GDM妇女产后发生糖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对923例GDM妇女进行筛选,共招募267例(267/923,28.9%)符合标准的GDM妇女,其中244例(91.4%)完成产后12周随访,160例(60.0%)完成产后1年随访。1年随访期间,T2DM的累积发病率为9.8%(24/244),6例(2.5%)出现IFG,89例(36.5%)出现IGT。孕前超重(BMI≥24 kg/m2)和诊断GDM时OGTT 1 h血糖≥10.1 mmol/L是GDM妇女产后发生糖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95%可信区间)分别为1.519(1.017~2.267)和1.546(1.011~2.365)。结论在GDM妇女中,孕前超重和GDM诊断时1 h血糖≥10.1 mmol/L是产后发生糖代谢异常的重要预测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冬胰岛素联合维生素 D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我院收治的 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 6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 30例,对照组采取单一的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取门冬胰岛素联合维生素 D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比对照组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取门冬胰岛素与维生素D联合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抵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妊娠期孕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SCH)与早产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维普、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自建库至2019年11月30日发表的关于评价或探讨妊娠期孕妇SCH与早产风险的文献,提取纳入研究的SCH定义、孕妇孕周、出生胎龄、研究类型等信息,应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篇队列研究和12篇病例对照研究,其中英文文献11篇,中文文献10篇,涵盖7个国家和地区,共100 016例孕妇,其中SCH孕妇7 56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孕妇SCH是发生早产的危险因素(OR=1.46,95%CI 1.25~1.71,P<0.001)。按照出生胎龄进行亚组分析显示,孕妇妊娠期SCH增加了胎龄<37周(OR=1.43,95%CI 1.16~1.76,P=0.001)、<34周(OR=1.84,95%CI 1.41~2.39,P<0.001)及<32周早产(OR=1.65,95%CI 1.08~2.52,P=0.020)的发病风险。进一步按照研究类型和SCH定义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均显示妊娠期孕妇SCH会增加早产风险。结论SCH是发生早产的危险因素,但仍有必要进一步开展质量更高、样本量更大的研究进行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及产后心脏手术的治疗方案及临床结局,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20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并经多学科会诊后妊娠期及产后行心脏外科手术的2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情况及术后转归、妊娠结局、随访等病历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20例妊娠期及产后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8例(40%)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7例(35%)急性主动脉夹层,4例(20%)心脏瓣膜病变,1例(5%)左心房黏液瘤。(2)20例心脏外科手术时间:早孕期3例(15%),中孕期9例(45%),晚孕期2例(10%),晚孕期剖宫产同时手术4例(20%),产后2例(10%)。9例(45%)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手术,均未发生严重产后出血。(3)除1例急性动脉夹层患者心脏外科术后1 d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及1例心脏外科手术后失访外,余18例患者均存活,其中中孕期引产1例、晚孕期胎儿宫内死亡引产1例、剖宫产分娩14例、阴道分娩2例(均为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孕期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晚孕期阴道分娩)。16例活产儿中,除1例生后1 d因肺出血及呼吸循环衰竭死亡,余均存活。结论对于需要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孕产妇,应多学科合作,根据病情及孕周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严格的术后监护随访,以保证母婴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及产后脓毒症的临床特征、病因、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1997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68例妊娠期及产后脓毒症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感染来源分为产科感染组(30例)及非产科感染组(38例),分析其临床表现、感染源及微生物学特点、治疗和预后。结果(1)一般情况及临床特征:脓毒症发生于产前39例(57%,39/68),产后29例(43%,29/68)。非产科感染组孕产妇呼吸、肾、肝、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比产科感染组高,多器官功能障碍、心脏骤停、血乳酸水平≥4 mmol/L更常见,序贯器官衰竭评分高于产科感染组,各项指标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感染源及微生物学特点:脓毒症最常见的病因是生殖道感染(37%,25/68);其中,产科感染组以绒毛膜羊膜炎(40%,12/30)最常见,非产科感染组以腹腔感染(34%,13/38)居多。诊断为血流感染(BSI)的孕产妇37例(54%,37/68),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菌血症多见(70%,26/37),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继发性BSI最常继发于生殖道感染(65%,17/26)。(3)治疗:非产科感染组患者ICU入住率、机械通气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均高于产科感染组,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2例(47%,32/68)脓毒症孕产妇行外科手术清除感染源,其中子宫切除术5例。(4)预后:孕产妇脓毒症的病死率为19%(13/68),非产科感染组(29%,11/38)高于产科感染组(7%,2/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产前诊断脓毒症至终止妊娠的时间为(5.5±8.6) d;其中,产科感染组(1.9±2.2) d,非产科感染组(7.7±10.3) 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不良妊娠结局发生于早、中孕期者(72%,18/25)高于晚孕期者(3/1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妊娠期及产后脓毒症是一种潜在的危及生命的疾病,非产科感染比产科感染孕产妇并发症更多、病情更危重、预后更差,及时发现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和积极治疗有助于改善母儿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42例AFL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入院时检测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将其分为两组,PTA<40.0%为重型组(n=19),PTA≥40.0%为轻型组(n=23);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指标、母胎妊娠结局等。结果两组患者AST、PT、UA、LDH、NH3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型组AT-Ⅲ、PLT、PTA、Fb、Glu、ALT指标分别为(38.36±20.03)%、(139.44±89.69)109/L、(31.96±7.32)%、(0.92±0.63)g/L、(3.56±1.09)mmol/L、(186.27±169.33)U/L,均低于轻型组(59.16±23.32)%、(183.46±79.14)109/L、(93.40±28.96)%、(1.93±1.06)g/L、(5.53±1.22)mmol/L、(297.46±168.69)U/L,TBIL、DBIL、WBC、Cr指标分别为(172.59±106.61)μmol/L、(142.06±79.36)μmol/L、(17.59±4.36)109/L、(151.49±49.66)μmol/L,均高于轻型组(54.46±46.86)μmol/L、(46.39±40.89)μmol/L、(11.36±7.69)109/L、(119.45±41.69)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型组较轻型组更易并发子痫前期、低蛋白血症、低血糖、肝肾功能衰竭、DIC、肺部感染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一种严重的妊娠期并发症,多发于妊娠晚期,大多伴有上消化道症状、肝肾功能异常和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危害母胎生命;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患者的临床症状,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及时终止妊娠,积极血浆置换,改善母胎预后。
简介:【摘要】 目的 讨论居家护理平台在妊娠糖尿病( CDM)患者随访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 2019年 1月— 2019年 7月间我院门诊收纳的 CDM患者 100例,按回顾分析法将其中 50例纳进常规组(按常规随访管理进行实施),剩余 50例纳进实验组(按居家护理平台进行实施),比较 2组随访管理价值。结果 2组干预前血糖指标无显著意义( P>0.05),干预后实验组明显优于常规组( P< 0.05);实验组自我管理总有效率为 98.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 64.00%( P< 0.05)。结论 CDM患者采用居家护理平台效果显著,有效改善血糖症状,提高自我管理,因此该项目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不同孕妇代谢特征对妊娠期糖尿病妇女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研究。 方法: 本次研究开展孕妇筛选时,筛选的起始时间和截止时间分别选择为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10 月,对孕妇进行筛选后,本次研究中纳入的孕妇数量一共为 162 例。开展研究前,根据孕妇是否存在妊娠期糖尿病来对其进行分组,并根据孕妇的分组情况,对所有孕妇的资料进行细致的统计,同时对孕妇胎儿的发育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 对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和健康孕妇进行对比发现,组间对比在空腹血糖值、胰岛素以及甘油三酯等方面差异明显,在胎儿情况方面,孕周、新生儿血糖、新生儿 BMI 、 Apgar1min 、 Apgar5min 、巨大儿以及大于胎龄儿的情况,均存在明显差异(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妊娠过程中,是否出现妊娠期高血压以及孕妇的代谢特征会对胎儿的情况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医护人员重点注意,为妊娠期高血压孕妇提供更加全面的治疗和护理,以此来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妊娠期糖尿病 患者 采取胰岛素泵给药的临床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8 年 10 月到 2019 年 10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88 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即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 44 例给予胰岛素泵给药方式,为观察组;一组 44 例给予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方式,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妊娠糖尿病治疗效果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 2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于对照组更低( P<0.05 ),且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取胰岛素泵给药方式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且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中系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在某院 2017年 1月~ 2018年 6月产科住院收治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为诊断的孕妇 66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 331例)与实验组( 331例),其中对照组孕妇常规护理,实验组孕妇实施系统护理,并对孕妇进行随访直至分娩。对照两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护理前、后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妊娠结局及孕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分析。结果:护理后两组妊高征孕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明显下降,其中实验组妊高征孕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妊高征孕妇自然分娩率为 87.01%,明显高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 61.03%,而实验组妊高征孕妇剖宫产率 12.99%、不良妊娠结局率 1.21%,明显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 38.97%、不良妊娠结局率 6.04%,实验组妊高征孕妇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 100.00%,对照组为 9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妊娠期合并高血压孕妇中,采取系统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孕妇血压水平,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提高孕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效果理想。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自然分娩率;系统护理干预;妊娠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心理一致感,并分析其与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妊娠期孕妇360例,均使用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观察受试人群SOC-13、SAS及SDS评分情况,并分析患者心理一致感与焦虑抑郁间相关性。结果360例妊娠期孕妇中适龄GDM(<35岁)孕妇(适龄GDM组)98例、高龄(≥35岁)GDM孕妇(高龄GDM组)159例、高龄非GDM孕妇(高龄非GDM组)103例;SOC-13总分由低到高依次为高龄GDM组(52.25 ± 10.57)分、适龄GDM组(60.18 ± 9.31)分、高龄非GDM组(63.24 ± 8.57)分,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45.109,P<0.01);SAS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高龄GDM组(50.33 ± 5.85)分、适龄GDM组(45.62 ± 6.77)分、高龄非GDM组(42.26 ± 5.34)分,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59.598,P<0.01);SDS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高龄GDM组(52.59 ± 5.62)分、适龄GDM组(47.64 ± 4.83)分、高龄非GDM组(45.48 ± 4.72)分,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65.419,P<0.01)。160例高龄GDM患者SOC-13评分与SAS评分呈负相关(r理解感=-0.532、r控制感=-0.653、r意义感=-0.631、r总分=-0.735,均P<0.01);高龄GDM患者SOC-13与SDS呈负相关(r理解感=-0.438、r控制感=-0.562、r意义感=-0.581、r总分=-0.685,均P<0.01)。结论高龄GDM患者心理一致感与焦虑、抑郁均呈负相关,护理人员可通过对心理一致感干预,改善其焦虑及抑郁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