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新华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大型机关报,其存续的9年多时间里一直秉持着大众化、通俗化的编辑方针和文艺方向。但同时其又登载了为数不少看似与文艺大众化方向"相悖"的旧体诗词。这一方面是出于团结更广大的力量以争取抗战胜利和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赢得更多支持的考量,另一方面也是与隐秘的政治斗争需要以及中国共产党上层领导人物的包容有关。鉴于旧体诗深奥难懂的特质,《新华日报》编辑还有意识地引导创作者突破传统旧体诗词的严格规范而创作半自由化、口语化的新旧体诗。这对当时国内的旧体诗词创作无疑起到了积极引导、示范的作用,从而充分实现了文艺与广大民众相结合并激励民众为争取抗战胜利、共建民主国家而共同战斗的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以及人们对学习重视度的提高,教学理念也不断丰富和发展,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推广教学理念,并追求创新教学的方法,就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教学科学观与科学教学观是两种不同的理念,前者是将教学本身当作真理,奉行教学至上的原则,而科学教学观则是摆脱了单一的教学思维,认为以科学的态度和方式开展授课才是教学效率能够提高的根本对策。同时,科学教学观将传统知识作为圭臬,追求价值取向中的共通道理。科学教学观则摆脱了原本的教学束缚,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旨在通过人性化的办法研究教学的情境、生成和宗旨,并关注学生的个性。在新的教学背景下,教学科学观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只有走出教学的固有模式,通过人性化的方式教学,并朝着科学教学观的方向发展,才是教学未来的发展道路。
简介:六朝五言诗发展方方面面无不体现出对“圆美流转”的追求。沿着“圆美流转”这条主线,追溯六朝五言诗艺术形式的发展过程,有关六朝五言诗声音格律的演变,时贤已多有高论,省略不谈,而将注意力转向句法和结构两方面。句法研究着重勾勒对偶联的滥觞、诞生、发展过程,分析各种简单和复杂对偶联的特征,以及联中用典和倒装所产生的特殊审美效果。结构研究则力图揭示六朝诗人如何在汉代古诗的基础上创造出三重、四重、迭加、线性等诗篇结构。结语将探究这些句法和结构的创新如何帮助营造一种独特的、“圆美流转”的诗境。由于六朝诗坛作品卷帙浩繁,无法全面铺开讨论,集中细读了曹植、陶渊明、谢灵运、谢朓四位诗人的作品,借以揭示六朝五言诗句法、结构、诗境三方面演变的过程。
简介:中国知识分子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如乡村建设和工业化方案,文化建设如家庭存废,以及学科建设如社会学的中国化等各项现代化探索。这三类活动不仅在主题上有某些共通性,如家庭同公共性的关系,而且贯穿着理论与实践、学术与社会的互构等基本线索。更为重要的是,虽然不同知识分子在是"创造性地适应"西方文明还是在中西之间"创造性转化"地再造新文明之间有着分歧,但他们从来没有偏离中西古今框架,没有背弃重建中国社会和中国学术主体性的目标。今天,要确立社会学的中国主体地位,需要以反思这段历程为基础,汲取他们的总体性视野和历史意识,在中西古今之间开展艰难的创造性转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