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脉冲式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术后宫缩痛的镇痛效果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2019年1—3月择期行剖宫产手术术后均自愿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将100例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恒速式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组采用脉冲式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2组镇痛效果,同时对2组进行模拟试验,记录背景剂量与追加剂量,2组泵出药液的速度、时间及浸润的面积;记录2组术后6、12、24、48 h切口痛及宫缩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2组术后当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单次按压后宫缩痛VAS评分,运动阻滞评分;记录2组术后2 d内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不全干预次数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下肢麻木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模拟试验显示1、5 min浸润面积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30.00 ± 14.14)、(334.00 ± 2.83)cm2和(65.00 ± 7.07)、(137.50 ± 3.54)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814、61.376,P<0.05或0.01);观察组术后6、12 h切口痛VAS评分分别为(2.36 ± 1.05)、(2.42 ± 0.9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52 ± 1.09)、(3.16 ± 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425、3.331,P<0.01);观察组术后6、12、24 h宫缩痛VAS评分分别为(3.92 ± 1.14)、(3.84 ± 1.18)、(2.48 ± 1.0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56 ± 1.42)、(4.34 ± 1.30)、(3.80 ± 1.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89、2.008、5.004,P<0.01或0.05);观察组术后当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单次按压后宫缩痛VAS评分分别为(2.66 ± 0.80)、(2.23 ± 0.68)、(2.22 ± 0.7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14 ± 1.05)、(4.48 ± 0.71)、(3.36 ± 0.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3.296、15.536、7.534,P<0.01);观察组术后2 d内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不全干预次数分别为(2.28 ± 1.36)、(0.90 ± 0.61)次,均低于对照组的(4.62 ± 1.61)、(0.62 ± 0.5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847、2.439,P<0.01或0.05);观察组产妇满意度评分(5.92 ± 1.37)分,优于对照组的(2.34 ± 0.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5.856,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如下肢麻木、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分别为2.00%(1/50)、4.00%(2/50)、4.00%(2/50),均低于对照组的14.00%(7/50)、16.00%(8/50)、18.0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759、4.000、5.005,P<0.05)。结论脉冲式硬膜外自控镇痛能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宫缩痛,配合积极的护理干预加快了产妇术后康复,值得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脉冲式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术后宫缩痛的镇痛效果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2019年1—3月择期行剖宫产手术术后均自愿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将100例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恒速式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组采用脉冲式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2组镇痛效果,同时对2组进行模拟试验,记录背景剂量与追加剂量,2组泵出药液的速度、时间及浸润的面积;记录2组术后6、12、24、48 h切口痛及宫缩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2组术后当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单次按压后宫缩痛VAS评分,运动阻滞评分;记录2组术后2 d内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不全干预次数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下肢麻木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模拟试验显示1、5 min浸润面积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30.00 ± 14.14)、(334.00 ± 2.83)cm2和(65.00 ± 7.07)、(137.50 ± 3.54)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814、61.376,P<0.05或0.01);观察组术后6、12 h切口痛VAS评分分别为(2.36 ± 1.05)、(2.42 ± 0.9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52 ± 1.09)、(3.16 ± 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425、3.331,P<0.01);观察组术后6、12、24 h宫缩痛VAS评分分别为(3.92 ± 1.14)、(3.84 ± 1.18)、(2.48 ± 1.0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56 ± 1.42)、(4.34 ± 1.30)、(3.80 ± 1.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89、2.008、5.004,P<0.01或0.05);观察组术后当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单次按压后宫缩痛VAS评分分别为(2.66 ± 0.80)、(2.23 ± 0.68)、(2.22 ± 0.7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14 ± 1.05)、(4.48 ± 0.71)、(3.36 ± 0.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3.296、15.536、7.534,P<0.01);观察组术后2 d内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不全干预次数分别为(2.28 ± 1.36)、(0.90 ± 0.61)次,均低于对照组的(4.62 ± 1.61)、(0.62 ± 0.5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847、2.439,P<0.01或0.05);观察组产妇满意度评分(5.92 ± 1.37)分,优于对照组的(2.34 ± 0.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5.856,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如下肢麻木、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分别为2.00%(1/50)、4.00%(2/50)、4.00%(2/50),均低于对照组的14.00%(7/50)、16.00%(8/50)、18.0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759、4.000、5.005,P<0.05)。结论脉冲式硬膜外自控镇痛能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宫缩痛,配合积极的护理干预加快了产妇术后康复,值得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角妊娠的临床特点并比较各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分析术后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PEP)的高危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2012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宫角妊娠患者,手术治疗方式包括清宫术(在超声监视下或腹腔镜监视下)、宫角切开取胚或宫角切除术(手术入路为腹腔镜或开腹)。采集接受手术治疗的宫角妊娠患者的术前基线资料、围手术期治疗及术后是否发生PEP等临床资料,比较各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并分析发生术后PEP的高危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9例经手术治疗明确诊断的宫角妊娠患者,其年龄为(32.9±4.8)岁;其中18例术后发生了PEP,术后PEP的发生率为16.5%(18/109)。经产妇(OR=7.639,95%CI为2.063~28.279,P=0.001)、病灶最大径<1.5 cm(OR=8.600,95%CI为2.271~32.571,P=0.002)是影响宫角妊娠患者术后发生PEP的危险因素。在宫角妊娠的各种手术治疗方法中,超声监视下清宫术后PEP的发生率最高(56.0%,14/25),明显高于腹腔镜监视下清宫术(1/10;χ2=6.172,P=0.013);清宫术后PEP的发生率(42.9%,15/35)显著高于宫角切开取胚或宫角切除术(4.1%,3/74;χ2=25.950,P<0.01)。宫角妊娠手术中切除患侧输卵管及围手术期使用甲氨蝶呤(MTX)的患者术后PEP的发生率分别与未处理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产妇、病灶最大径<1.5 cm以及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是宫角妊娠术后发生PEP的危险因素。宫角妊娠患者宜行宫角切开取胚或宫角切除术;若患者具备行清宫术的条件,建议在腹腔镜监视下进行。对于手术病灶清除确切的患者,不推荐常规预防性使用MTX。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宫氏脑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门诊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0例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采用宫氏脑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研究组患者抑郁情绪评分(24.37±2.01)分、生活质量(41.22±2.73)分与对照组(24.32±2.03)分、(41.25±2.76)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抑郁情绪评分(14.18±1.45)分、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8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9.22±1.67)分、(17.14%),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88.73±5.04)分、治疗总有效率(10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0.18±3.15)分、(94.3%),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氏脑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还能提高其预后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案。
简介: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大批的农村劳动力不断地拥向城市,为国家的繁荣,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农民背井离乡,使自己生活发生变化,促进城市不断繁华的同时,“留守儿童”问题却日渐突出。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中期妊娠引产的诊治情况和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全国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12家三级甲等医院因各种原因引产的中孕期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单胎孕妇154例,观察其妊娠结局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严重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评价引产前超声和MRI检查在预测胎盘植入及严重不良结局中的作用;比较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对有、无胎盘植入孕妇预防引产中出血的作用。结果154例孕妇中,胎盘植入发生率为42.2%(65/154),产后出血≥1 000 ml的发生率39.0%(60/154),子宫切除率为14.9%(23/154),子宫破裂发生率为0.6%(1/154)。产后出血≥1 000 ml且切除子宫的危险因素仅为胎盘植入(P<0.01)。产次每增加1次,中孕期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发生胎盘植入的风险是产次未增加者的2.385倍(95%CI为1.046~5.439;P=0.039);随着引产前超声测量的子宫瘢痕厚度的增加,中孕期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发生胎盘植入的风险降低(OR=0.033,95%CI为0.001~0.762;P=0.033)。超声且MRI检查提示胎盘植入孕妇的产后出血量及子宫切除率与单纯超声检查或单纯MRI检查提示胎盘植入者无显著差异(P均>0.05)。合并胎盘植入的孕妇中,行UAE者产后出血量(中位数为1 300 ml)和子宫切除率[34% (16/47)]与未行UAE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未合并胎盘植入的孕妇中,行UAE者产后出血量低于未行UAE者(中位数分别为100、600 ml;P<0.01),但子宫切除率无明显差异[分别为2% (1/56)、9% (3/33);P>0.05]。结论(1)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中期妊娠引产中胎盘植入是产后出血≥1 000 ml且切除子宫的唯一危险因素;多次分娩以及超声测量的子宫瘢痕厚度是发生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2)使用超声、MRI检查预测中孕期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发生胎盘植入的技术有待于提高。(3)UAE预防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中期妊娠引产中大出血的作用仍值得探讨。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了1例瘢痕子宫孕中期联体双胎经阴道引产成功的病例。孕妇25岁,有2次剖宫产史,末次于2017年行剖宫产。本次孕19周+5常规产前超声显示胸腹部联体双胎、共同心脏、羊水过多,于孕20周+1入院。入院后多学科会诊充分评估胎儿及母体产道情况,排除阴道引产绝对禁忌证,行阴道引产,方案为米非司酮300 mg口服+依沙吖啶100 mg羊膜腔注射。该孕妇于羊膜腔注射28 h后临产。引产过程中协助臀位分娩,孕妇于孕20周+6娩出联体女性死胎2具。引产过程顺利,无软产道损伤,出血量约150 ml。引产后对死胎行病理检查,大体标本可见双胎胸腹联体畸形,病理解剖后可见共用心脏、肝脏畸形。充分的产前检查评估,严格把握阴道引产指征,产程中严密监测,以及做好紧急剖宫产准备等,是瘢痕子宫孕中期联体双胎经阴道引产的重要的安全保障措施。
简介:摘要:建兴煤矿根据首采工作面位于向斜轴部附近,从软岩的特性、三软煤层巷道围岩的破坏机理入手,结合建兴煤矿的实际情况,阐述了采用U型钢支架支护,使用锚杆、锚索支护方法、松帮钻孔卸压方法和刚柔复合支护方法对巷道进行支护,并取得了成功。并简要论述了这种方法的支护工艺。通过优化改进,支护效果较为理想,对类似条件巷道掘进有一定借鉴作用。
简介:摘要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孕发生率在逐年增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IVF-ET)技术使不孕夫妇的生育愿望成为可能,然而着床失败一直阻碍着IVF-ET技术的发展。着床的过程十分复杂,胚胎质量、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成功着床的关键,其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在着床过程甚至整个妊娠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而目前关于胚胎移植前灌注hCG是否会影响患者的妊娠结局,存在两种观点:宫腔灌注hCG能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宫腔灌注hCG可能不仅不会改善患者妊娠率,甚至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但是由于已完成的研究中没有较为统一的标准,使得宫腔灌注hCG与胚胎着床之间的关系仍没有确切定论。本文对国内外宫腔灌注hCG和胚胎着床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产妇分娩中实施宫内按压助产的护理干预手段,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产妇87例,分娩护理方法分组,A组(常规护理+宫底按压助产)43例,B组(常规分娩护理)44例,比较分娩效率、自然分娩率、新生儿窒息率。结果:分娩效率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