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调查内科住院患者营养不足、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应用状况。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选择内科系统住院患者398例,采用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推荐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做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3分为有营养风险,体质量指数(BMI)〈18.5kg/m2并结合临床一般情况差判定为营养不足。同时调查患者住院期间的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情况。结果398例内科住院患者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14.1%和33.7%;营养不足发生率居前两位的是消化内科(19.6%)和肿瘤内科(16.9%);免疫科(8.6%)发生率低。营养风险发生率占前3位的是肿瘤内科(47.5%),消化内科(42.9%)和神经内科(41.7%),内分泌科(21.4%),免疫科(13.8%)发生率低。398例患者中,31例应用肠内营养(EN),92例应用肠外营养(PN),8例同时应用肠内肠外营养,PN∶EN=3∶1;有营养风险患者营养支持率为70.9%,无营养风险患者营养支持率为13.6%;有营养不足患者营养支持率为96.4%,无营养不足患者营养支持率为22.5%。结论消化内科、肿瘤内科、神经内科营养不足或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建议重视肠内营养支持,提高肠内营养应用比例。
简介:摘要目的交流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定位及泪囊囊腔粘膜瓣的处理。方法回顾我院近十年来进行的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88例98眼,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在治疗泪道疾病的应用。结果98眼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后,随诊6~12个月,成功率98.91%,无效1眼,所有病例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泪道疾病的手术方式,较传统的鼻腔泪囊吻合术具有更大实用范围和优势。
简介:目的:探讨地尔硫和硝酸甘油在鼻内镜手术中控制性降压的疗效。方法:60例择期鼻内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20例,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A组(n=20)无特殊处理,B组(n=20)硝酸甘油降压组,C组(n=20)地尔硫降压组。观察各组麻醉前(T0)、控制性降压后10min(T1)和30min(T2)以及拔管即刻(T3)各时点的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乳酸含量(LA),术毕记录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结果:手术期间A组、B组HR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控制性降压后30min,B组和C组MAP均较A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手术期间B组、C组的出血量无明显差异,但都少于A组(P〈0.05),降压期间B组、C组的乳酸值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应用地尔硫行控制性降压,效果显著,疗效确切,同时还有减慢心率、降低氧耗作用,优于硝酸甘油,可作为首选降压药。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腓肠神经血管蒂皮瓣对22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病例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17×9cm-9×8cm,供区皮肤及腹股沟区皮肤均直接缝合。结果术后随访9-18个月,所有皮瓣均完全存活,皮瓣质地优良,行走正常,有感觉。结论腓肠神经血管蒂皮瓣血供可靠,成活率高,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简介:目的探讨难治性根尖周炎根尖生物膜内的粪肠球菌的检出率,分析粪肠球菌的检出率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按纳入标准收集需要进行根尖外科手术的单根管患牙42颗,记录症状和体征,采集根尖生物膜样本,各样本均采用生化鉴定和聚合酶链反应(PCR)两种方法检测粪肠球菌。统计学分析两种方法对粪肠球菌的检出率差异及其与患者症状体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生化鉴定和PCR检测难治性根尖周炎根尖生物膜内粪肠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2.4%和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检测发现在疼痛组粪肠球菌的检出率高于无疼痛组(P〈0.05)。结论PCR检测难治性根尖周炎根尖生物膜内粪肠球菌检出率较高,且粪肠球菌的检出与疼痛存在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两种肠道清洁方法对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将600例需行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福松(聚乙二醇4000散)40g加30g硫酸镁粉剂组,b组为辉灵(磷酸钠盐口服液)组。根据两组病例在结肠镜检查中肠道的清洁程度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福松+硫酸镁组肠道清洁率98%,肠道清洁范围Ⅲ度7.3%,Ⅳ度89.7%,不良反应7%;辉灵肠道清洁有效率95.6%,肠道清洁范围Ⅲ度12%,Ⅳ度83.7%不良反应17%。结论福松+硫酸镁组肠道清洁效果及清洁范围与辉灵组无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有显著差异(p<0.05)。福松+硫酸镁组价格便宜,不良反应少,病员依从性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观察红霉素或甲氧氯普胺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肠内喂养失败的机械通气患者胃排空障碍的治疗效果,以及红霉素联合甲氧氯普胺补救治疗单药治疗失败病例的效果,并筛选影响红霉素或甲氧氯普胺作用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肠内喂养失败的机械通气患者72例,肠内喂养失败后第1天10:00进行肠道营养。患者随机分为红霉素组和甲氧氯普胺组,共治疗6d。各组第1次给药均在第1天8:00,给药24h后,开始记录每日10:00,16:00,22:00和次日4:00胃液潴留量、患者基本情况和治疗前24h的胃液潴留量。比较每日胃液潴留量及肠内喂养成功率。对于单药治疗失败者,直接纳入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时间6d,治疗24h后开始记录联合治疗组每日胃液潴留量及肠内喂养成功率。结果ICU机械通气患者肠内喂养失败的情况下,红霉素组每日平均胃液潴留量较甲氧氯普胺组少[d2:(75±19)1)S(130-4-23)ml;d3:(72±16)w(120±21)ml;d4:(71±22)VS(125±18)ml;P〈0.05】;红霉素组的喂养成功率较甲氧氯普胺组高[d2:65.7%US37.8%;d3:51.4%VS27.0%;d4:45.7%VS18.9%;d5:40.0%IJS16.2%;P〈0.05];在单药治疗失败后,红霉素联合甲氧氯普胺补救治疗效果更佳,在第5天的喂养成功率高达64.3%,明显高于红霉素组(40%)和甲氧氯普胺组(16.2%);治疗前24h的胃液潴留量、血糖水平、入组时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I/)评分、是否存在休克与喂养失败显著相关。结论在ICU机械通气患者肠内喂养失败的情况下,小剂量红霉素治疗胃排空障碍效果较甲氧氯普胺为佳;在单药治疗失败后,红霉素联合甲氧氯普胺补救治疗效果更佳;治疗前24h的胃液潴留量、高血糖水平、入组时高APACHEII评分、休克为喂养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