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氟沙星滴耳液对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的化脓性中耳炎病患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观察组。治疗组病患为50人,观察组为52人,治疗组给予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滴液前先用双氧水(浓度为3%)对外耳道进行清洗,再用吸引器将余下的液体吸净;每天2次,滴量为7滴左右,时间为10分钟,一周为一个疗程,同时给予服用罗红霉素药物。对照组病患给予氯霉素(浓度为0.25%)滴耳液治疗,每次7滴,滴入的时间与滴量与治疗组一致。取两周为治疗的结果,最后,再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差别,并且统计具有意义,P﹤0.05。结论氧氟沙星滴耳对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疾病有显著的效果,值得进一步运用1。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分泌性中耳炎中耳乳突患者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行手术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中耳乳突患者,并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有患者40名,均给予常规护理;剩余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后给予其手术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听力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0.5kHz、1.0kHz、2.0kHz语频气导听阀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护理干预措施在分泌性中耳炎中耳乳突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听力情况,提高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依从性,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方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临床的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我们从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于我院耳鼻喉科进行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患者中选择了114例,将入组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7名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的57名患者则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中有25人表示非常满意,15人表示满意,13人一般满意,有4人对护理服务不满意,总的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2.98%,高于常规组的82.47%。结论: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对性护理干预相比于常规的护理方式,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对于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是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方式,因此值得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以不同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间,本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对照研究,抽签法随机分2组,80例/组。A组予以耳内镜下鼓膜穿刺疗法,B组予以耳内镜下鼓膜置管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效果中,B组有效率较A组高(P<0.05)。B组中耳积液改善时间较A组短(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较A组低(P<0.05)。结论 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耳内镜下鼓膜置管疗法疗效优于鼓膜穿刺疗法,且手术安全性更高,预后更好,建议首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中耳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5月~2014年1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6例中耳炎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2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2个月的护理治疗,所有患者骨膜和耳甲腔均已基本皮化,与护理前相比观察组平均听力水平提高16dB高于对照组10dB,同时,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4%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中耳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听力,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实施鼓膜穿刺术治疗过程中辅以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于2022年04月--2023年04月在我院进行鼓膜穿刺术治疗的11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护理对象,按照信封法,随机将之设为常规组(辅以常规护理)、研究组(辅以预见性护理),各59例。观察两组术后有无并发症,比较VAS评分、HAMA评分。结果:研究组术后中耳感染、鼓膜损伤、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与VAS评分、HAMA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实施鼓膜穿刺术治疗过程中有必要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身心痛苦,缓解患者负面情绪。
简介:摘要分泌性中耳炎早期症状不明显,儿童往往不会表达或表达不清而被忽视,错过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期。由于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儿童长期甚至终身的听力下降,进而影响儿童的学习能力、行为、智力和语言的发育,生活质量、身心健康等。由此可见早期、准确诊断分泌性中耳炎尤为重要,而规范听力学测试及诊断策略是早期诊疗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