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设计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地思考,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激发兴趣,需要教师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爱好,所设计问题能够“投石激浪”。但在注意趣味性的同时,决不可忽视问题的真实性,教师提的每一个问题都要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甚至有一种不说不快的感觉。
三、方法多样,灵活妙用
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将问题设置作了多种分类。从提问的程式分,提问有判断式(是什么?)、描述式(怎么样?)、分析式(为什么?)和评论式(你认为怎么样?);从认识目标出发,提问又可分为认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掌握性提问和应用性提问;从提问形式来看,提问又可分为导入性提问、疑问性提问、判断性提问、填空性提问、对比性提问和讨论性提问等。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采用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才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目的。如提供True or False(判断性提问),可以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又能活跃课堂气氛。一些介绍人物生平的文章。如Madame Curie, Charlie Chaplin,Gandhi等,以及Office Equipment 等说明文可让学生通过阅读完成提纲或图表,即填空性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清楚地了解有关顺序、数字、因果关系或获取更多的课文信息。
同时提问的角度不同,激发学生思考的效果也会截然不同。如“Why is the invention of paper important?”这类问题易使学生厌烦,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若换个角度提问:“Why can we know what happened a thousand years ago?”如此设问,学生感到特别新鲜,容易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有利于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问题的灵活多样性,要求我们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难点、重点认真挖掘其广度、深度,高层建瓴,精心设计,适时适度,目的明确,有针对性,真正体现问的艺术,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四、发散思维,挖掘内涵
外语教学要适应改革开放和“三个面向”的需要,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意义,寓思想教育于外语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锲而不舍,不畏艰险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契可夫说过:“教育学生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作用。”因此,教师的问题设计还要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创新能力的培养,思想情操的陶冶,富有启发性,强烈的感染力和鲜明的教育性,以便很好地落实“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性”这一大纲要求。如在学习SBⅡ,Lesson 35 Animals in Danger一文中时,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
1、What wrong attitude do people have towards wild animals?
2、How can we do to stop animals dying out?
又如:SBⅡLesson 2 Walt Disney 一课,笔者有意识地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Why are Disney’s films so popular all over the world?学生根据提示进行讨论,渐渐得出了结论:其作品充分反映了“智慧战胜强暴”,“邪不压正”、“勤劳才有收获”等这些人类永远歌颂的主题。通过问题的讨论回答,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总之,提问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启发全体学生迅速进入思维过程,积极主动思考,发展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同时,教师的课堂提问也是一门学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提问也一样,关键在于根据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实体进行精心设计;在“善问”、“巧问”的同时,还要善于导疑、释疑,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最终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书目:
李萍:“英语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学英语(高中教师版)》2003年第8期
单凌晨:“提问促进‘互动’”《学英语(高中教师版)》2003年第47期
雷水蓉:“关于课堂提问中‘度’的把握”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4期
张正东:《外语教育学》,科学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