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太空种子在校园里生根发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让太空种子在校园里生根发芽

周兆恩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二实验小学266035

一、把荒地变成试验田

阳春三月,微风拂面,柳条刚刚抽出嫩芽,校园的课外活动早就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活跃在“航天育种科普实践基地”的“雏鹰小组”、“蓝天小组”、“展望小组”的师生们,正在草地上挥舞着镢头,劈开荒芜的草坪,捡出草根、石头、杂物以改良土壤。仅用了三个课外活动时间,就开垦出三块试验田。这一劳动成果,在成年人眼中可能是微不足道,但对于现在这些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城市儿童来说,则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对此,老师们也陷入了深沉的思考之中——以独生子女为主的这一代孩子,在过重的课业负担压力之下,平时根本没有机会参加体力劳动,家长更不舍得让孩子出力流汗,细皮嫩肉、娇生惯养成了这些孩子的基本特征,不会干活、不想劳动、不愿出力、不能吃苦是这些孩子的共同特点。通过开展这个活动,却让老师们的看法有了重大的转变,感觉这些孩子有着无穷的潜力,他们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的自然天性以及“特别能吃苦”的航天人精神风貌,在其劳动过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实践活动的开展让老师们切实认识到一个道理:儿童对世界的认知水平与改造世界的能力,是在学习与生活中通过直接体验、深刻思考逐步建构起来的;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是他们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与外部环境积极互动而逐步实现的。荒芜的田野需要开垦、施肥、浇灌,才能成为播种与收获的沃土;只有把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与劳动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培养出既肯学习又爱劳动、既爱科学又懂生活的时代新人。

二、让太空种子扎根校园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场春雨过后,各种野草以及藏在土壤里越冬的种子,吮吸着土地的香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无不梦想着一夜之间就能向这个世界绽放出灿烂的微笑。在播种育苗的最好时节里,师生们抓住有利时机,在三块试验田分别播种航丰一号小青瓜、深绿一号辣椒、太空红皮南瓜等16种蔬菜种子。撒种之前,需要预测种子发芽以后的茎杆大约能长多高、蔓子大约能拖多长,还要根据通风和透光的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行距和株距。这个问题,放在老农民手里,或许凭其多年农事劳作的经验就能很容易解决,但摆在孩子们面前的却不是一道不可轻易解开的难题。为了启发学生善于动脑、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以及齐心协力、合作共赢的团队意识,老师就把问题交给学生讨论,适时引导其各抒己见、各显神通,从而把试验田搭建成了学生动脑动手、发挥创新精神的平台。最后,在老师的引导和指点下,学生们经过整地、施肥、浇水、撒种、覆土等多个环节的系统劳作,不仅提高了探究问题的能力、展现了解决问题的智慧,而且丰富了所掌握的课堂知识。太空种子扎根校园的同时,劳动、实践、创新所带来的快乐也浸透了学生的心田。

三、陪太空禾苗茁壮成长

阳光抚摸着大地,给试验田送来了温暖与勃勃生机。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太空红皮南瓜”、“航天西葫芦烟葫4号”、“深春小青瓜”就羞羞答答地率先钻出了地面,有的昂着头,头顶着泥土,大大方方地向老师和同学们鞠躬微笑!孩子们看着这批来校园落户的新“市民”,激动而又振奋,他们雀跃着,从心底爆发出一阵阵惊叹声——“我们的试验基地育苗成功了!”在孩子们的眼里,这是新鲜而难忘的情景;给予孩子们的,则是莫名而异常的惊喜!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它的种苗也都争先恐后地陆续钻出了地面,没几天的工夫,多姿多彩的嫩苗就呈现出光灿灿、绿油油的景象了。同学们看在眼里,稚嫩的脸上都挂着一种掩饰不住的喜悦和激动,眼神里都透出了对新“朋友”的期待、好奇、亲切和喜爱。老师们知道,激发小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不仅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需求,而且也是社会进步的必需;适时培育小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爱心,就是为造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社会主义新公民夯实基础的一项宏伟工程。于是,老师们就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把剩余种苗分给各班,让小学生主动领养,让更多的孩子在领养新苗、陪伴新苗成长的过程中,感悟自然科学的魅力,体会植物生长的奥秘,感受亲近自然的喜悦。太空种子的成功育苗,大大激发了小学生对航空航天科技和生物科技的探究热情。这一项校园实践活动的成功案例,也在社会上得到广泛传播,并得到了学生家长的呼应和支持。很多家长利用双休日的时间,把该校太空种子科学实验田变成了他们的“亲子乐园”,产生了不可小觑的社会效应。

四、用太空果实架起爱心桥梁

经过几个月的科学试验和孩子们的精心护理,该校的“航天育种科普实践基地”,终于收获了第一批果实。7月初的一天,师生们迎来第一届“采摘节”。在采摘节启动大会上,校长曹文平为孩子们作了《太空种子的前世今生》的精彩报告,并带领孩子们到试验田亲手采摘劳动果实,号召各个“航天育种科普实践”小组开展“爱心义卖活动”,将义卖所得的善款作为学校“航天育种科普实践基地爱心基金”,用于购买科普书籍,丰富学校“航天育种科普实践基金爱心书架”。学校的这一举措,释放了学生们的爱心和善意,丰富了航天育种科普实践活动的意义,得到了学生家长的普遍支持,成为该校小学生科普实践活动的一个成功案例。

实践证明,在顺应小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发掘和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建立课外活动基地,组织校园科普实践活动,以“航天精神”为引领,吸引学生家长参与进来、互动起来,打破封闭的、孤立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呆板模式,着力培养小学生主动观察生活、勤于劳动实践、敢于创新思维的观念意识,对于引导小学生把科学的梦想飞向蓝天、投向远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方面该校迈出了扎扎实实的一步,为以后的校园科普实践活动积累了很多可供借鉴的经验,为该校科技教育蓬勃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