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的构建:现状、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03
/ 2

创新型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的构建:现状、问题与对策

赵文娟

中国商飞民用飞机试飞中心上海201323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科技人才日益重视,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科技人才政策也渐趋完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在科技,核心在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变量,对创新型科技人才进行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创新型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

前言

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创新能力不足。构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具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意义,可以充分发挥人才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激发人才的创新和知识转化行为。

1创新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意义

当前我国的人才发展环境正在不断完善,人才创造活力也在不断加强,人才评价体系还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只是凭借论文、职称和学历作为标准的现象依旧存在,影响了科技人才评价工作的全面性与客观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进行有效地构建和完善,将其作为培养、运用和引进科技人才的依据,同时也在科技人才的成长中发挥引导作用。

在相关的人才工作文件中曾经提出,要建设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性与科学性。构建符合创新驱动要求的科技评价体系,在科技人才评价过程与指标中呈现出创新导向,对于建设一支促使创新驱动战略落实的科技人才队伍有着很大的意义。所以,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对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的建设要考虑到创新驱动对科技人才的需要,提出创新驱动战略下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中的内容与主体,以此让评价体系更加合理,为人才工作的实施和人才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国家间的科技竞争日益激烈,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也从高速发展转为高质量发展,都需要持续的科技创新作为支撑。《人民日报》2019年2月18日发布:截至2018年底,我国研发人员达418万人,居世界第一;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首位。尽管以上成果很好地支持了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然而我们的科技人才在创新能力、科技知识转化等方面与欧美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然依赖模仿或者引进。科技创新如何才能实现突破,持续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这是科技人才管理面临的重要挑战。

习总书记曾多次在重要会议中提及,要发挥人才评价的“指挥棒”作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在人才激励上起着显著的作用,是人才选拔和开发的基础。为此,国家层面陆续推出了《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以及《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等重要文件,不断推动着科技人才评价的完善。同时在学术研究领域,专门强调创新的科技人才评价仍然是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然而在评价内容和方法上始终未能达成共识。因此本文基于创新的本质、从多元化的视角,探索如何构建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以期有效促进科技人才资本效用最大化,推动整个国家社会创新成果的产出。

3科技人才评价研究及实践进展

我国关于科技人才评价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到了21世纪,科技人才评价方面的研究不断涌现。大多数研究基于国外的人才评价理论框架进行应用,本土化的人才评价模型较少,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人才评价系统六大构成要素”:分别是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程序和评价结果的应用,该模型为很多领域的人才评价研究与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具体研究内容主要聚焦于评价指标设计、评价模式、方法,和评价标准等,其中关于评价指标设计的研究最多,主要围绕科技人才的个体特点和所处环境这两方面的内容开展。个体特点主要评价人才自身的能力和经历,创业型人才需要评价产品及环境因素。

评价个体特点还包括四个方面的技能: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从事科学和技术工作的技能、较高的创造力和多元的思维结构、对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的贡献等。关于科技人才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往研究提出既要评价个体胜任能力、创新产出,也要评价外部要素,例如任务指标、创新投入等。

以往研究提出的科技人才评价方法包括:定性的同行评议法、定量的科学计量分析法、经济分析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和心理测评方法。从科技人才评价实践来看,仍以同行评议法与科学计量方法为主。同行评议法接受程度高,但争议在于其客观公正性,因为评审专家的主观性和局限性、评审规则程序的科学化程度都会影响评价结果。

科学计量法包括发表文章数量、引用量、所发期刊水平等,此方法操作直接、简便、快捷,结果的客观性强,是比较常用并被公众认可的评价方法,但科学计量法只能看出文献的逻辑思维是否严谨、理论基础与方法论是否充分等,既不能验证论文内容阐述成果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也无法评估研究成果的真正价值。且单纯用科学计量法,会导致科技人才因担心创新性的成果发表周期过长,而选择更流行的题目,也不敢冒险选择非常规性方法,反而伤害了创新。

4基于创新驱动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方式对策

4.1确定评价主体

对创新驱动战略下人才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先要确定评价的目标。当前,对于评价主体的规定大部分都限制在直接参与人才评价过程的专家学者。但在实际情况中,政府、企业以及科学研究院等都存在评价人才的需要。我国人才评价主体存在的问题,是主体需要和评价使用的指标有认知差距,比如把职称、职务与贡献这三者划上等号,把学历背景与能力划上等号。因此,在对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进行构建时,需要在不同立场与层面上进行考虑。在政府方面来看,科技人才评价的意义在于可以识别人才,运用人才和激励人才,让人才可以为国家的建设做出贡献。

4.2评价内容

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中,评价内容是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下,科技人才的评价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一般内容,在“十三五”期间,适应创新驱动的科技人才要具备道德品质,能够服从组织管理,获得同行认可,有科学研究成果与成果转化能力。其中服从管理,是服从党和国家的管理,这是人才政策中的基本规定。而道德品质,则是对科技人才道德品质的考察,这是人才评价工作中的基础。

4.3评价制度

人才评价制度,主要是指依据评价主体需要,制定评价科技人才方面的评价方式,同时还有评价标准与评价流程等。当前已经存在的评价方式,有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定量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从实际情况看,还有同行评价、文献计量、综合评价法等。定量分析方式更多是对数字化人才成果进行评价,限制在可数量化指标中。单一的定量分析法无法对人才意志品质、团队合作相关能力进行体现,所以还需要进行定性的分析,这样才可以保障评价结果的合理性与客观性。通过这些分析可以发现,评价主体对科技人才有不同的需求,所以对创新型人才的评价会因为主体不同而存在差异。

5结语

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人才资源有效开发、培养、管理和使用的前提。只有解决上述问题,才能加快形成导向明确、精准科学的创新型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发挥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盛楠,孟凡祥,姜滨,等.创新驱动战略下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建设研究[J].科研管理,2016(1):602-606.

[2]张豪,张向前.我国“十三五”期间适应创新驱动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5(4):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