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学院建设背景下酒店服务专业《茶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07
/ 2

产业学院建设背景下酒店服务专业《茶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熊雨曦

佛山市顺德区中等专业学校 广东 佛山 528300

摘 要:近年来,佛山市顺德区中等专业学校酒店服务专业依托产业学院平台,加大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强化专业建设,为行业精准培养专业人才。《茶艺》课程是学校酒店服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专业教师团队依托产业学院的平台资源,面向市场、面向未来,校企合作,积极探索茶艺专业人才的育人模式,开展“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及职业竞争力。本文对传统《茶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产业学院;中职学生;《茶艺》课程教学改革

传统《茶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中职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不够全面客观

自古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古文人有七宝,“琴棋书画诗酒茶”。由此可见,茶既是我们生活所需品,又是其修身养性的调味剂。中国的茶文化绝不仅仅只是冲一杯茶,喝一杯茶这么简单,其中更是蕴含了道家“自然”之法、佛教“清净”之性、儒家“中和”之道等思想,茶文化中体现的传统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对中职学生素质养成有重要作用。

但是经研究报告显示,一半以上的中职学生认为喝茶属于中老年群体,是“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这样慢条斯理的泡茶,其味道还略带苦涩,没有一杯奶茶或是一杯咖啡来得便捷好喝,更加不能深入理解茶文化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因此,中职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还不够全面客观,意识的转变也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2、《茶艺》课程教学方式相较传统,缺乏创新元素

《茶艺》课程是“中职学校酒店服务类”专业课程,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职业能力课程。根据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课程旨在通过理论知识学习使学生能够对茶文化有一定认识,并通过实际操作训练掌握各类茶的冲泡技巧和服务要点,达到“茶艺师”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但是传统的《茶艺》课程理论模块是“教师‘讲’——学生‘听’”;实训模块是“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指导”。这样的教学方式单一,且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果一般,所以《茶艺》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二、产业学院建设背景下《茶艺》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实践探索

1、依托产业学院平台,开展茶艺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顺德是世界美食之都,餐饮业发达,餐饮服务与管理(含茶艺服务及茶馆的运营与管理)人才紧缺现象更为明显。本着“立足本土,辐射全国”的发展理念,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市场、面向未来,“行、校、企”共同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餐饮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契合度,提升从业者的职业竞争力,为世界美食之都——顺德,乃至中国粤菜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因此学校与多家餐饮企业共建顺齐餐饮培训产业学院,产业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为专业建设和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平台。

依托产业学院的建设,学校邀请了“中国现代茶艺之父”范增平教授担任学院首席顾问,在我校建立了广东第一个“中华茶文化发展中心一味同心茶驿站”。同时,作为产业学院的成员单位广州茶园尚品茶业有限公司、广州大茶园茶业有限公司也积极与学校共同探索“三元融合,校企循环”的育人模式,为茶艺课程的教学及茶艺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依托产业学院平台,加强学校茶艺“双师型”教师及企业师傅队伍的建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经验,但由于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因此教学方式传统缺乏创新,学生被动学习缺乏激情,教学质量和效果也大打折扣。“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关键是教师在提高理论教学能力的同时,能有合适的企业给教师们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他们不断提升实践能力。

依托产业学院平台,我校设立教师到企业顶岗学习,以及为企业开发具有其发展特点的课程,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在企业实践中参与企业生产实践的全过程,能切实提高自我的专业积累和实践能力,而企业员工通过学习教师开发的专业培训课程,建立起了长期的联系渠道,形成持久的教育教学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合作关系,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强化企业员工的综合素养,切实有效地提高了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双师型”教师及企业师傅队伍的建设为《茶艺》课程的改革与探索提供了师资保障。

依托产业学院平台,校企合作,开展茶艺课程教学标准的研制及教学内容的更新

为了让学生在今后的实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达到其岗位要求,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引入行业标准和课程,改革和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方式。

依托产业学院平台,本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精准育人”的教育理念,我校将该《茶艺》课程从原来的32学时增加到60学时,编写校本教材,强化茶艺实操训练,并增加茶行业的模块课程。学时短、理论过重的教学方式改革后我们将课程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茶文化础知识、四大茶类的冲泡以及茶馆运营与服务三大模块。其中茶基础知识部分为理论学时,共计20学时;四大茶类的冲泡及茶席设计为实践学时为30学时,以及茶馆服务与管理10学时。在考核具体内容和要求上,要以国家中级茶艺师的要求为标准,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方式进行,考查学生对于茶叶的辨别能力、茶叶特点的表述能力、茶的冲泡技巧及茶席设计的能力,在考核中更加注重知识的运用和实践操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以任务为驱动,实现《茶艺》课程的课堂教学的教法改革

“理论教学体系”是影响茶艺课创新的主要因素,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教”与“学”,如何让学生把课堂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茶艺课的兴趣以及提升自己动手实践的能力,是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因此,我采用“任务驱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通过“设定任务”,“完成任务”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任务驱动教学法步骤是:“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将“教学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我校2019级酒店服务专业《茶艺》课程的教学中,我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以下我将举例说明。

教学内容:“茶文化概述”并发放相关资料;

任务一 :小组任务——“设计一份与‘茶文化’相关的主题海报”

任务要求:(1)分组完成本次任务,每组不超过8人,必须有一位小组代表负责阐述该海报设计理念、选择的茶叶及原因;(2)每组的海报设计需包括广告宣传标语、以及本小组成员亲自动手泡茶的图片或者插画,并详细标注各组员的工作清单;(3)海报可以是照片、ppt、word、以及视频等形式。

学习过程:根据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本次“茶文化”海报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各小组代表成员在阐述该组海报设计理念之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打分,其他小组也相应打分,最后得出排名前三的海报设计作品,被评为优秀作业,该三组成员均获得平时成绩加分和小礼品奖励。

这种组间开展的竞争式学习模式既激发了学生们的表现欲望,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从而提升同学们对《茶艺》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活动为依托,以兴趣为引领,开展《茶艺》课程课后教学

《茶艺》课程的改革创新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课后的交流对培养学生良好兴趣爱好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因此,我借助学校文艺汇演活动平台,编排大型茶艺表演,亲自参与节目,组织学生练习和彩排,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将《古道茶韵》这一节目搬上了舞台。《古道茶韵》茶艺表演在形式上突破创新,以文成公主携带茶叶作为嫁妆远赴吐蕃和亲为时代背景,设立唐朝蒸青绿茶和西藏酥油茶两个茶席,并结合现代茶艺,融入舞蹈、旁白解说、背景视频等元素,突出“唐蕃古道”到“一带一路”历史进程下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给大家呈现了一场“视、听觉的盛宴”。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不仅打破了对传统茶艺的固有认识,产生主动学习的思想,更进一步通过舞台表演的活动形式,增强了自信心,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其中,既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亲密度,又提升了学生对《茶艺》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依托产业学院的建设,我校在茶艺师资队伍建设、茶艺课程及教材的建设、茶艺课程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提升,茶艺技能证考试通过率在区内同行学校中名列前茅,学生以茶修身、以茶养性,在学习中陶冶了情操,在品茶中提升了综合素养。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待遇有明显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合作企业及社会的认可,学校酒店服务专业的品牌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

【1】梁吉昌 梁慧 《多元互动 ,构建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院校企三级循环"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教育. 2014年第11期

【2】杨勇 《茶艺》课程建设与教学体会》.学院派论坛

【3】吴升旸 《茶艺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究》.安徽农学通报.2012.18(09)

【4】徐曼 《高职院校《茶文化与茶艺》课程改革与实践——以长江职业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