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入人心——高中语文教学的朗读实践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1
/ 2

“声”入人心——高中语文教学的朗读实践浅谈

王怀

江苏省昆山市柏庐高级中学 ( 215300)

摘要:朗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高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中语文的阅读是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是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一致的,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有助于学生文本提取、归纳能力提升的重要平台。高中语文的阅读要创设敢读氛围,激发朗读的兴趣,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个性。本文从高中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策略,以期对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语文 朗读教学 教学实践

引言:朗读对于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感悟具有重要作用。高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压力,语文课堂不再是小学初中那样的书声琅琅。沉闷地做题,低声的背诵,这无疑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初衷,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在这一背景下,如何让高中语文的朗读重现魅力,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对于朗读阅读的兴趣与爱好,让学生乐于大声朗读,如何借助朗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就成为现在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朗读要以理解文本为切入点

俗话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喜欢朗读,才能够真正爱上朗读,自主去朗读。但这里的一个重要前提便是学生理解文本,理解消化。只有理解才能停顿合宜、语速安排适中,读出脉络、读出情感。朗读基本要求是精确,即不添字、不漏字,把握好词句间的停顿,加强对学生节奏感的训练。只有理清文章脉络,才会避免将阅读与理解割裂开来,阅读前分析理解文本可以在逻辑上理清阅读思路,避免阅读出现前后逻辑混乱的错误。朗读要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晰、读音标准、不读破句,注重自学性朗读,切不可流于形式、匆匆过场。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应当着重阅读与理解相结合,在学生消化理解阅读文本方面下功夫,藉以练就过硬的朗读能力,灵活地驾驭课堂。朗读录音教材是在朗读师认真揣摩文本的语义层次、中心主旨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练习后精心制作的作品,其可以较好较快帮助掌握朗读的技巧与方法。

语文老师应当要注意文本语言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适中、语调的起伏变化。老师应当做好朗读的示范,也可以通过朗读录音的示范。与此同时,语文老师也可以通过分层教学模式,将提问渗透在这一过程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高文本阅读的难度与深度,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人物的关系,结合文本背景自行揣摩人物性格形成变化的原因。比如,在阅读到《红楼梦》的时候,由于其写作背景的虚构性、人物关系的复杂性、人物台词的多样性及文言文式阅读的障碍,难免使得学生在理解方面存在问题。为此,语文老师就可以结合当代红学对于人物研究的一些内容,将红楼梦的写作背景、作者、人物关系图、写作目的等方面有序科学讲解给学生,加深学生的阅读印象。

二、创设良好情境体验朗读乐趣

良好的朗读情境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朗读的代入感,降低学生朗读时的尴尬心态指数。因此,为更好推进朗读教学质量,应当在创设良好的朗读情境上下功夫。首先,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应当以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调动阅读课堂氛围为切入点,着力让学生通过大声朗读释放自己的压力。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知到读书带来的乐趣,让学生在情境的感染熏陶下,愿意读、乐于读、争着读。比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应的背景音乐。如在朗读到有关爱国主义相关人物的文本时,只有大声朗读,才能深入感知到这些英雄人物无畏牺牲、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而激发起学生的殷殷报国情。其次,语文老师可以创设朗读模拟情境,通过让学生模拟情景再现,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辨别朗读声调的微妙变化,引导学生再现朗读模仿老师的示范或者是朗读录音,增强学生朗读的真实感。再者,语文老师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评议,强化阅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与调节纠误功能。小组合作的朗读通过分角色可以加深学生对人物动作、心理、神态方面的认知。通过自行讨论应当停顿的时间间隔、应当高昂低缓的语句段落等,可以推进学生们彼此交流阅读文本的提取、归纳、总结与概括等能力。若是在学生比较陌生的外文文本的模拟时,语文老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有关的文本背景、地域文化风俗直观地展示给学生,继而获得良好的文化熏陶环境。

三、朗读训练增强学生审美能力

朗读训练要根据年级、学情、课时安排等有序分配朗读时间,推动学生自我监控。语文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文义,感悟作品美好的情味,注意文章短句、长句的分布,情感起伏埋伏的变化,高昂激愤的语调、低缓平和的语调。给予学生时间试读、练读,读出逻辑、读出线索、读出感情、读出底蕴。其次,朗读训练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差异,读出文本的自然美与社会美。丰富阅读方式可以分为全班齐读、分角色朗读、师生共读。语文老师在让学生分批朗读时,要考虑到阅读文本的风格、体裁、意境及语言特征等因素,着重加深学生对人物性格的理解。通过语句长短、断句分割有序安排朗读训练,进而引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比如,就诗歌的题材分类来看,婉约词情感细腻,豪放词奔放粗犷,就可以结合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朗读的训练对语文老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老师应当构建良好的教学智谋,具备扎实的阅读教学基本功;要有广博的阅读知识面,定期参加阅读专题培训,加大语文朗读教学的研究力度。与此同时,实践才是检验朗读效果的最好标杆。语文老师应当着力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朗读平台,通过在班级里创办阅读角、朗读小组,在年级设置朗读学社等等兴趣平台,给予学生自由朗读的机会。对于朗读有突出天赋的学生、朗读效果进步大的学生,语文老师要积极予以激励,多用赞赏的话语表扬学生,注重激发起所有学生的朗读兴趣,切不可有所偏颇。以免引起学生朗读的抵触心理。

总而言之,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是不可丢失的环节。无论其升学压力有多大,语文课堂的教学都应始终坚守本心,要以推进学生听说读写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目标。通过将理解与文本相结合,创设良好的朗读情境,加大朗读训练力度,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魏鑫.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2019(12):28.

[2]王吉凤.高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对策探讨[J].青春岁月,2019(05):08.

[3]何静.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18(12):28.

[4]周淑芬.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意义与策略[J].学语文,2018(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