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隆昌市圣灯镇中心学校
初中学习教育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在心理和生理接受双重洗礼的阶段。一方面是他们在生理上正向青少年过渡,心理上的独立与反叛让他们处在了多变的时期。不成熟的心智驱动着不成熟的判断力、个人的好恶等等这些往往在悄然之中改变着他们。另一方面是由于重男轻女等农村的落后思想影响,他们变得争强好胜的同时,也带上了缺乏合作意识的弊病。再一方面是因为数学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系统性、应用性,数学的学习就犹如上楼梯,必须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踏步而上,要是中间有几个台阶没跟上落了队,只能以数倍的努力才有可能跟上,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其主要原因产生为以下几个方面:
(1)自身原因导致型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出现学习困难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其自身存在一定的原因。所以这一类型的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还是占大多数的。即便是其它类型的农村数学“学困生”,也会通过学生自身的一些表现反应出来。
一般主要表现:对数学学科不感兴趣,导致对数学的学习没有内在动机,即使家长再强调、老师讲的再生动,也丝毫不能引起他对数学学习的欲望;由于一两次在数学考试中的失败等因素,失去了对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习数学盲目自卑,从而放弃努力;没有耐心学习,一旦遇到困难就焦虑不安,放弃继续思考。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学习方法不当、数学思维意识较弱、缺乏和挑战困难的勇气,以面临诱惑缺乏意志力等。
(2)家庭环境造成型
农村家庭环境作为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们的主要生活环境,也是造成其成为数学“学困生”的主要因素之一。一部分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家长自身行为不当、父母关系不和、甚至存在家庭暴力等现象,这都使得学生在校无心学习;而另外一部分家长则是对学生缺乏监管,关心,或对待孩子的方式不当,使得这些初中生在学习上动力不足,无法为他们提供学习正能量。所以,有很大一部分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是属于家庭环境导致型的。
(3)教师环境导致型
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教师的影响力对学生的学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教师存在的很多不良因素也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出现问题,逐步的导致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首先,农村相对匮乏的师资以及教师的素质相对较低是一个主要原因,特别是数学这样一门相对来说难度较大的学科,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单一,使得课堂气氛冷淡,就会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此外,教师错误的学生观也会导致师生关系不良,从而导致学生厌师并演化为厌恶该学科。再次,教师中一些同是“学困生”的同伴群体的影响也会导致学生厌学或者是不重视学习。最后,农村教师教学资源困乏,缺乏相应的教学设施,不能或者没意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4)社会因素导致型
农村初中生所处的人文环境相对较差,学生会更多地受到一些来自于社会的不良因素的影响,比如,他们经常会看到那些没上大学在工厂打工的人收入还不错,而同村很多大学毕业的学生很可能面临找工作难或者即便找到工作待遇也相对较差的情况,加上周围人对于上大学者的冷嘲热讽,学习上大学对于他们的吸引力就会逐渐减少,这就使得他们失去了学习的需要。所以,社会因素导致型的农村数学“学困生”也是一个主要的类型。
如何对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进行转化呢?需要我们从深层上探寻解决之道。
一、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1、端正态度,培养兴趣
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所谓学习态度,从心理学上对其进行分析的话,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保持的一种心理倾向性。它和动机、意志力、兴趣、归因、师生关系、家庭、社会等因素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而言学生的学习态度是从其学习的认真度、努力度上进行判断的。然而,目前有一大部分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在数学课上经常睡觉、看小说、睡觉等,下课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或者抄别人作业、不做练习题、不按时完成老师规定的任务等学习态度不端正的表现。
2、培养意志,树立信心
意志力贯穿学习、认知的整个过程,它的强弱直接绝对认知效果的优劣,意志力薄弱直接导致“学困生”在学生中的放弃以及散漫等问题的出现。所以,意志力的培养对于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我们在教授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时,首先我会要求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只要认真听保证能听会。学生都掌握的比较好,我选取难度较小的方程让数学“学困生”上黑板解答,板演。数学“学困生”顺利地完成,自己体验到了成功。此时我看着这些同学的眼睛,告诉他们“你看,通过自己的努力,你是能学好数学的!”同学们也给予他们鼓励的掌声,能够看出他们此时对于学好数学是信心满满的,一次的成功能够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二、家长要改善家庭影响
1、培养良好的家庭氛围
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有一个显著的榜样示范作用,同时他们也是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的主体。良好的家庭环境要求一般要具备以下因素:家庭成员团结和睦、家庭氛围和谐、父母的教养方式科学合理、家庭学习氛围浓厚。
2、加强与教师沟通
家长也要不断努力加强与教师老师的沟通与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家长更多的了解这些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在教师的表现情况,从而使得其在家庭教育中更有针对性。另外,这样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全面细致的了解这些数学“学困生”的家庭情况和个性特征,这有助于他们结合这些学生情况开展教学。此外,加强家校之间的合作,有利于教师和家庭教育力量统一并形成合力,这样才能在转化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方面发挥更大的力量,产生更加显著的效果。
三、教师充分发挥积极影响
1、建立详细学生档案,因材施教
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转变要求教师要不断转变现有的学生评价方式,并结合多元智力理论以及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尽可能全面平等的看待学生。要做到这些,首先要努力树立一个全新的评价理念,认识到学生是个性完全不同的个体,每个学生的智力都有其不同的发展特点,要尽全力去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2、教师转变学生观,改善师生关系
全新的学生观要求教师意识到学生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有他们自己的个性、尊严,因此作为教师要懂得尊重他们;学生还处于未成年阶段,所以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他们、苛责他们,允许他们犯一些错误,但要要求并帮助他们及时修正错误;学生是有差异的人,他们生活环境不同、经历不同,自然会产生各种差异,我们要承认这些差异,并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进行辅导;学生是有发展潜力的人,要看到他们的发展性和潜力,尽力促进他们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
3、教师改进教学策略
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以及我们农村中学老师受自身知识层次、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所限。所以,一直以来,缺乏改变课堂的意识及能力。在农村初中课堂,现在基本还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对学生统一要求,教学方法相对简单、教学过程往往枯燥无味,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兴趣。这一现状就需要我们的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丰富课堂,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得到改变和提高。
在结合“学困生”产生原因及自身实际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出针对不同原因导致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有效转化策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首先做出一些改变:改变对数学学科的态度、逐渐培养对其的兴趣,强化自身的学习动机,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学习,加强练习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并培养良好的意志力等。而家长做为子女的重要影响人也应为其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并主动加强与老师的沟通。学校也应发挥正向作用,对学生进行影响,建立学生档案,真正做到对每个学生了解,这是因材施教的基础;教师也应转变学生观,树立新的学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