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1
/ 2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余进勇

醴陵市实验小学 412200


自残、自杀……等事件的屡屡出现,不难看出我们的基础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出现了一些问题的,诸如片面注重、追求升学率,过度关注学生智商培养,导致学生的情商、创新能力、面对逆境或挫折的应对能力太差,适应社会能力欠缺,阻碍其发展。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对劳动教育育人的重要性及其真正意义缺乏认识、理解与锻炼及其应对策略,如何破局?

一、劳动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把“劳”列入了全面发展教育理念,明确了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价值,也将劳动教育提高到了前所未有、非常重要的议事日程。而劳动教育正是践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使命,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实现生活教育的理想,还能促进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融合与和谐发展。

1.从课程性质来看,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劳动教育的出发点,是基于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它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2.从总目标来看,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3.从活动方式来看,它主要涉及和包括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尤其是设计制作,它注重让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工艺(包括信息技术)进行设计,并动手操作,将自己的创意、方案付诸现实,转化为物品或作品的过程,如动漫制作、编程、陶艺创作等,它尤为注重对学生的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手脑并用,灵活掌握、融会贯通各类知识和技巧,能达到提高学生的技术操作水平、知识迁移水平,体验工匠精神等目的。

二、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1.来自社会的压力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衡量学生是否成功的第一要素(或评价学校的权重指标)就是分数、中考分数、高考分数,而把劳动教育置之脑后,导致学校将升学率作为可以量化成绩的唯一指标,学生动手能力不足,生活自理能力差,心理不健全,学习压力大,丧失学习的兴趣与快乐。

2.认识不足地位低

观念上没有深刻认识到劳动教育的价值及其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轻视劳动,忽视劳动,劳技教育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一些人存在片面认识,以单纯的体力劳动来代替劳动技术课,把劳动技术课当成纸工课,搞卫生课……。“有劳无教”,有的把劳动教育理解为生产技术的传授,忽视其教育功能。无明确目的和计划,随意性较大。

3.教学评价标准单一

教学质量考核仍是应试教育那套标准,片面追求理论教学,缺乏项目和任务完成教学方式和成果考核,缺乏对兴趣的引导。督导评估权重比例小或根本没有,学校对此类教师也没有明确的准则,教师职称的评聘、教师进城招考没有明确学科指标,职称评定、进城、评优评先相对困难,积极性不高,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和制约其深化发展。

4.教学设施设备欠缺

学校缺乏劳动教育的实训教室或场地、基本工具和器材,教材开发滞后,也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目标培养。

5.师资队伍建设欠缺

课程设置欠缺;专职教师奇缺,要么没有,要么就是其他教师转行或兼职,而且年龄偏大;过多关注理论教学,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太差,许多项目均是在黑板上演示,对一些应用性、技术性较强的项目更是难以胜任,无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导致学生没有劳动技术操作的感受和体会,更不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无专职教师,也没有成立劳动教育教研组,更不用说开展诸如此类的教研活动了。

三、劳动教育的应对策略

1.提高认识

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均应从五育并举、强师赋能,提高民族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去认识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真正意识到实施劳动教育是基础教育深入发展的需要,更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五育并举转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列入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开好课程,并认真落实。

2.建立保障机制

应加强对其的督导和检查,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各种政策。不断完善对学校的评估督导方案和学校及学生的评价机制,在原有基础上适当提高劳动教育的权重比例,对其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和全程监控及考核评价。同时,在此类教师职称评定、教师进城招考、评优评先等方面的政策予以倾斜。

3.培养专职师资

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课程不同,它是知识和实践、智力和能力的综合教育,要挑选那些热爱劳动教育,动手实践能力既强,又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师担任。市教师发展中心、中心校可配备专职教研员,发挥自身的优势,为教师的专业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与保障,开展业务指导和咨询服务。

4.加大资金投入

劳动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缺少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设备、设施,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实施效果更无从谈起。想方设法加大资金投入,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一校或多校共同设立专用教室、劳动实践基地并添置必要的设施设备,并派专人管理,将劳动教育真正落地,落到实处。

5.研发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

劳动教育作为一门经验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强调的是学生的实践经验和亲身体会,需要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和生活,课程的实施应建立在此基础上。可以以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编写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为蓝本,深入开展劳动教育。与此同时,着力提升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和能力,坚持经济性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全面整合校内外的各种资源,研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使之成为促进该课程实施的有效支撑和保证。

五项管理、“双减”政策推出后,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更要想方设法让孩子们走向社会这个实践大课堂,以小组、班级、年级或成长共同体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在放学后、节假日或寒暑假走向社会,上街去做做文明劝导者,去糕点坊做做点心,去科技馆、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做做小小宣讲员,去农田里做做农活……等等,让我们的孩子们深度去体验实践真实劳动的艰苦与快乐,深切感悟并懂得习总书记说的“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