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希贤小学510920
摘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是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针对农村地区劳动教育被弱化和淡化的现状,结合农村地区的特殊性,本文认为农村小学劳动课程的开展对于学生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并同时分析了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在劳动课程开发主体、劳动课程目标设置、劳动课程内容确定、劳动课程模式设计以及劳动课程评价指标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农村地区;小学劳动课程;开发路径;实践价值
引言:
劳动教育作为一种复合型的教育概念,是对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内容的全方位和多层次培养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特别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1]”。为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2020年3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然而,在应试教育的惯性导致劳动教育被弱化和淡化,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因此探究农村小学劳动课程的实践价值与开发路径,为其农村地区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可操作性建议,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一、农村小学劳动课程的开发路径
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是指在农村小学进行的,基于需求分析,根据国家劳动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的确定劳动教育课程目标,再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劳动教育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并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与修订,以达到劳动教育课程目标的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2]。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性,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在劳动课程开发主体、劳动课程目标设置、劳动课程内容确定、劳动课程模式设计以及劳动课程评价指标等方面也具有其特殊性。
第一,整合多元性与适宜性相结合的农村小学劳动课程开发主体。在农村地区,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需要多主体共同参与,以小学校长、教师为主要教研组成员,积极纳入乡绅、乡贤、村官等高素质主体,并在学生及其家长的共同参与下组成劳动教育课程开发教研组,同时可适时邀请当地高校专家学者或新兴技术人员参与到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中。第二,设置层次化与可行化相结合的农村小学劳动课程目标。在农村地区,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目标的设置需要做到以现实为基础,尊重主体差异,针对各个年级的不同要求,形成多维化和可行化的教学目标,并根据课程实践灵活地进行动态调整,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劳动素质和能力。第三,确定系统性与合理性相结合的农村小学劳动课程内容。在农村地区,受到教育资源限制,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主要集中于传统农业、手工业(种植、养殖、手工、纺织)和日常生活领域(做饭、洗衣、整理内务),因此,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劳动难易程度和学生能力,使二者相匹配。第四,设计启发式与参与式相结合的农村小学劳动课程模式。农村小学劳动课程模式的设计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使学生强化其主体意识,真正参与到劳动过程中,通过推行从问题出发,使学生采取团队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第五,建立过程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农村小学劳动课程评价指标。相比于传统学科类课程,劳动课程更注重实践性,因此在保证评价内容多维和评价主体多元的基础上,更要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性和过程性,比如:让学生展示从前期准备到后期整理的完整实践过程。
二、农村小学劳动课程的实践价值
在我国农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农村小学重视知识教育而轻视劳动教育,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状况不同程度的存在,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综合性发展,甚至使其产生不良的社会心理。因此,通过完善农村小学劳动课程体系有效开展农村地区劳动教育,对于学生劳动精神面貌的改善、学生劳动价值取向的升华以及学生劳动技能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一)改善学生劳动精神面貌
劳动精神面貌体现了学生的劳动意识思维和心理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劳动实践的最终效果,积极的和正向的劳动精神面貌是劳动进行的基本前提。通过农村地区小学劳动课程的开展,改变学生“知识本位”的思想,让学生们在劳逸结合的课程设置中体现出充沛的精力、饱满的情绪和振奋的精神。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当前和今后的劳动实践生活,同时,也在劳动实践中通过深化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认知、增强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
(二)升华学生劳动价值取向
劳动价值取向是基于劳动价值观在面对和处理各种矛盾、问题、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和态度,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应该体现为: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务实劳动。通过农村地区小学劳动课程的开展,让学生对当代的劳动价值形成充分的积极认同感,从而积极、主动、自觉地开展劳动实践,并在劳动过程中充分做到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真抓实干、脚踏实地,同时也能够切实做到尊重和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三)提高学生劳动技能水平
相对于劳动精神面貌和劳动价值取向偏重于精神层面,可以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作用下对学生进行引导,劳动技能水平则更偏重于实践层面,更需要通过劳动课程的设置予以培养和提升。劳动技能水平是劳动者素质的综合体现,决定着劳动的效率质量。通过农村地区小学劳动课程的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劳动规律和技巧,使其具备牢固的基础劳动技能和素养,为未来专业性和职业性的劳动技能水平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论:劳动教育作为一种复合型的教育概念,是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劳动课程的开发和完善对于改善学生劳动精神面貌、升华学生劳动价值取向以及提高学生劳动技能水平具有重要实践价值。然而,在我国农村地区仍不同程度存在重视知识教育而轻视劳动教育的情况,针对这一现状,结合农村地区的特殊性,本文认为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需要通过整合多元性与适宜性相结合的农村小学劳动课程开发主体、设置层次化与可行化相结合的农村小学劳动课程目标、确定系统性与合理性相结合的农村小学劳动课程内容、设计启发式与参与式相结合的农村小学劳动课程模式、建立过程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农村小学劳动课程评价指标的方式开展,以期综合提升学生劳动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中国政府网. 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
[2]郭丽娜. 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研究[D].聊城大学,2021.
[1] 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中国政府网. 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
[2] 郭丽娜. 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研究[D].聊城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