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慧谷学校,吉林 长春 130000 )
摘要:劳动教育课程设置要系统化,不仅要注重课程教授,更要注重课 程评价。本文主要针对 如何进行劳动教育评价进方式方法的剖析,力求构建完整的劳动评价 体系。
关键词:小学劳动 校本课程 评价
2019 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中指出要加快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以及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大纲的推出,而且要将如何让大纲扎根落地, 转化为广大一线师生的教育实践,作为我国学者今后在劳动教育课程 方面研究的重点之一。
新时代劳动教育评价提出了新方向,有了新的时代定位和要求,构建新时代背景下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创新劳动评价形式,建立完善的劳动课程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劳动教育评价方法
( 一) 课程评价维度
1、 自我评价
为保证评价的公平准确,故采用了多种评价工具协同进行的方式: 自我评价主要通过自评表单来完成。表单以课程目标为基准,分年级、 学段来设置问题测试,由学生勾选“是”或“否”,一次来达到自我 评价的目的。
2、他人评价。
他人评价主要是指学生本人以外的人员对学生劳动课程的学习 效果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学习小组内互相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真实
情况,分别进行过程性评价及结果评价、家长根据学生课后反馈进行 评价。评价方式方法力求多维度,多元、多样化,做到客观、科学评 价。
(1) 组内评价
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 4-6 人学习小组,课程结束后, 每个小组成员根据本课内容制作成果展示单,展示单形式不固定,可 以根据课程具体内容进行设计,分为 2-3 个板块,第一板块:课程内 容回顾,第二板块:课程成果展示,这一板块可以将成果拍成图片粘 贴到展示单中,也可以手绘成果,还可以绘制思维导图,学生自定。 第三板块:评价留言。组内评价通过成果展示单来完成小组成员间的 评价,组内成员之间互相交换展示单,按照学号,单号之间交换,双 号之间交换,然后在每张展示单第三板块“评价留言”中留下评价, 可以是图片,文字,或者绘画作品。
(2) 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则分为 3 个部分:课堂评价、课前评价、课后评价。课 堂评价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单来完成评价。小组合作任务单根据课 程内容进行设置,包括课程目标、需要完成的问题或任务、个人分工、 个人完成程度几大板块,在探讨合作完成的过程中,记录下每个学生 的客观表现,以数据为支撑,对学生本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维 度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等。课前评价通 过自主学习任务单来实现。自主学习任务单在课程进行前下发给学生, 由学生独立完成,进行预学,根据预学成果,进行评价。课后评价则
通过思维导图与作业卡片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作业卡片中设计问题, 通过问题答案的描述来对本堂课进行收尾,以此作为评价依据进行评 价,作业卡片问题设计形式多样化,可以录制音频、视频,也可以绘 制图画等。
(3) 家长评价
家长评价的工具主要是调查问卷,通过问卷中问题的回答,对学 生的学习做出评价。以家长的角度,对学生本节课的收获做出反馈, 提出对教学的建议,并对学生学习方式方法进行改进与提高。
劳动课程评价,把课程内容与教学实践相融合后,在课程学习的 深度与广度上分别进行横向与纵向的评价探究,进行多维度、多元化、 多样化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进行融合性评价,不单一以一种方式 进行评价,从评价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深入探究,将过程性评价与结论 性评价相结合,让评价更客观,更科学;将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 合,让评价结果更真实,更有效;将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让 评价的范围更广,不局限于学校内,课堂中;将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 相结合,让评价的更有深度,贴合劳动教育课标要求,向五育并举靠 拢,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质综合性人才的育人目的靠拢。
二、劳动教育评价意义及价值
1.理论意义及价值
劳动课程设置要兼具教育性和技术性,以“热爱劳 动”“诚实 劳动”“创造性劳动”等理念为出发点, 把需要学生在真实环境中 完成的真实任务都系统纳入到劳动课程体系,并建立相应的多维评价
体系。劳动教育课程要融合化,既要遵循学习者身心发展规律,又要 兼具系统性与连贯性,把劳动教育渗透到思想品德教育、学科知识教 育、综合实践教育等不同方面,这将对推行劳动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 作用。
2.现实意义及价值
在劳动过程中,需要建立正确合适的劳动评价机制,对于学生所 进行的劳动活动进行正确的评价和指导。无规矩不成方圆,劳动教育 实际上也是一种教育,需要建立合适的评价过程和机制,通过这种评 价方式提高学生对于劳动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劳动自信,感受 到 自己的成果被他人认可和评价,这对于学生劳动可持续性的培养是 十分有利的。这种评价方式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劳动欲望,帮助劳动教 育更好的进行。在班级进行劳动活动的时候,需要建立相关的劳动评
价机制,对学生所做的劳动进行合适正确的评价。
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融入到各个教育的过程中,对于小学生的劳 动教育也是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最终目标的。学校和教师需要提 高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学校和班级家庭创设浓厚的劳动氛围, 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此外,还需要通过设置合适的劳 动活动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劳动过程中感受劳动的不易,体会劳动 最光荣的意义, 养成吃苦耐劳的良好习惯。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教 师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合适的劳动方案,灵活的进行劳动教育活动, 让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劳动素养,有效帮助小学生培养 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小学生的品德塑造打下坚实基础,获得身心的全
面发展,完成新课改教育中提出的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珂,曲霞.1949年以来劳动教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的历史演变与省思[J].教育学报,2018,14(5):63-72.
[2]冯建军.现代教育原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09-213
[3]胡君进,檀传宝.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观与劳动教育观:经典文献的研析[J].教育研究,2018,39(5):9-15
[4]徐海娇.劳动教育的价值危机及其出路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10):22-28
[5]徐海娇,柳海民.历史之轨与时代之鉴:我国劳动教育研究的回顾与省思[J].教育科学研究,2018(3):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