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市吉昌镇第二小学校、科任室 吉林磐石 132317
摘要: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一门以满足学生现实生活与发展需求为教学目标,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切入点,并将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运用跨学科教学方式展开的实践性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评估是影响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本论文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为基础,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培养学生核心素质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立相应评估体系的方法。希望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得到真正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核心素养;评价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跨学科课程,是教育理念在现代不断地变革和创新得到的产物,既符合时代要求,又从某种意义上实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更多地注重于课程的建设和执行,而对于实践活动中的评估系统的研究却很少。
在本文中回忆教学实践以为基础,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如何培养核心素质进行了分析,并对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的方法做出了建议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要以满足小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基础。它的目标主要是指学生必须具有的素质和基本能力,这些素质可以适应他们的终身发展需求,对小学生未来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是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同时,也是为了适应如今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能力。核心素养的主要内涵分为基本知识、个人发展、社会融入三个层面。主要体现在人文内涵、科学理念、学习方法、生活方式、敢作敢当、应用创新六个方面,具体包括民族归属感等十八个基本要点。这足以证明,在当今社会,核心素质的重要性和地位之高。鉴于当前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飞速发展,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质,既要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也要培养出一批有潜力的人才,要从小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质水平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其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某些问题的责任心的培养、将所学内容与现实问题相结合的能力等等,为了实现这些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要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专注程度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
课程效果评估不仅是考试,而是一种引导,一种鼓励,一种对学生付出的努力做出的确认与展示的过程,能让学生增加自我认同感。教师在课程中扮演指导者,更应该重视对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的提升,也就是实施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评估制度。在实施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核心素质的要求,对课程的评估要更加具体、系统化,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与其核心素养匹配的评估方式,应当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注重学生的批判思维的养成、收集信息能力的培养、对问题的研究方式的培养,以及能否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多种技术手段。
2.1关注课程内容,实现评价的层次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合作探究的形式获得新的知识,在现实的环境中发现问题,吸收知识,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现有意义的学习。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常常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其活动的方法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发现和提问;做出假设;选择研究的方式和手段并实施;记录研究的进程和结果;讨论和评价结果的正确性;反省和改善。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对各个研究阶段进行重点考察,并对其进行分层评估,以指导学生进行更有效的探索性学习。
比如,在小学三年级可以开展“蔬菜种植”专题调查课,针对灌溉技术进行了调查与探讨,并对各种灌溉方式进行了了解、评判与分析研究,研究了有关的数据,并实践了相应的灌溉方法,来找到最符合目标需求的操作方式。在这一现实生活情景的探索中,老师针对该活动的不同阶段,采用恰当的评估方式,针对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方法,从浅到深,引导学生逐渐深入问题,最后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案,从而达到分层式的评估。在对学生进行素质评估时,教师更应该将其视为培养学生核心素质、发掘学生潜力的契机,从而使其更好地完成课程的核心教学目标。
2.2关注学科融合,实现评价的综合性
在开展课程时如何进行选题、操作、思考和评价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因而,课程的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成果评价都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首先,对学生的各种研究结果、收集的资料、模型的设计方式、成果总结报告等都应当进行分析并综合在评价参考标准之中。
其次,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基础,在评估中更应该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不同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方向都有区别,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核心能力,例如:数学更注重于对空间想象能力、问题的解决思路、计算等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而语文则倾向于听说能力、阅读理解以及价值观的培养;体育、艺术等学科也都各有自己的侧重点。教师应该将探究学习的方法融入到每门学科的教学之中,使小学生能够深入地进行相应学科的学习,同时也能够将探究性学习方法内在地融入到教学之中。实际上,所有科目都可以进行综合性的主题活动,来实现全面的学习提升。例如,在计算机学科中,一所小学运用3D打印技术、建模技术等,结合美术学科的艺术设计、数理学科的比例换算等方面,开展了复现《活字印刷术》的课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3D印刷技术,同时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能力是通过实践来培养的,是通过各种活动来表现和评估的。因此,在进行课程评估时,教师应该更多地从教学实践活动出发,兼顾各个学科的能力需求不同,注重对不同专业知识的应用。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评估时,可以采用表现性评估法。在教学中,通过设立教学情境的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完成过程中的表现,对其主要技能的发展作出评价。表现性评估有很多种形式,如辩论、演出、实验操作、资料调查、文学或艺术作品的创作、项目的方案设计等,它们都可以比较恰当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全面的评估。
2.3关注学生发展,实现评价的可持续性
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发现,由于学生的个体能力差异,有些学生的活动完成情况可能不是很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素质是培养学生发展出各自的自主探究、综合学习、合作与实践创新等能力,但这种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张华教授的理论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习得要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等特点,其衡量和评估也应具有综合性和发展性。《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要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价值的评价。
在实施素质教育评估时,要注重对学生的价值观、责任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意的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在评估方式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对学生给予切实可行的指导,鼓励学生进行反省和修正。注意学生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与小组成员的协作能力、研究过程中的提问并找到解决方案的能力和收集资料的能力等方面。
同时,在评估学生的研究内容与成果时,应注意自我、社会、自然三者的整合。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研究成果并非其终极目标,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藉由探究活动的开展,来实现学生合作能力的提升、促进对自身生活与学习的反思、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方面,使学生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关系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并对三者的关系得到一些经验与思考,以达到评估的持续性发展。
结束语:
综合性实践性教学是国家指定的一门必修课,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有意义的知识,并使其学会更好的学习生活方式。要实现这两个目的,就要充分利用好课程评估,使评估在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评估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分析,以充分认识学生的长处和性格,从而使其更好地发展。同时,以学生的核心素质为基础,在评估中要注重让学生更全面地“表现”和“表达”,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使其变得更加优秀!
参考文献:
[1]黎智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核心素养及其评价分析[J]. 新课程导学, 2020.
[2]张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核心素养与评价探析[J]. 情感读本, 2020.
[3]申喆. 综合实践活动课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探析[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