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隆昌市第七中学
摘要:综合素养评估是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评估制度,用以检验学生的全面素质养成程度,为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提供了多维度的评估角度,为高等学校选择人才培养方向提供了合理的依据。不过,在制定程序中还不能提供具体的制定方法,必须研究目前综合素养评估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具体划分综合素养类别,制定合理有效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高中生;综合评价;公平性风险
引言:
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是指通过描述普通高中毕业生在校阶段的学业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平时表现,从德智育体美劳几角度对学生的整体素质作出全面、客观、公平的评价。
一、高中学生综合素养评估的特点与功能
(一)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特征
综合素养评估更多的是考察学生知识以外的其他素养。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素养评估将重点分为职业道德、公民素质、学业水平、社会沟通与协调、体育与卫生、艺术与表演等六大领域。评估内容是来自多方面的,评估主体可能包括老师、学校领导以及父母。
(二)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功能
全面素养评估,是对高中学生整体情况的观测、记载与分析,是发掘与培育学生优秀人格的主要途径,转变了将考试成绩作为惟一的判断尺度,为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学生、入学提供了依据,不但可以学生的整体发展,而且更有利于美育的进行与贯彻,减少了"高分低能"的情况发生,使培养出的人才更能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高中生综合素养考核的情况说明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保障不力
主要体现为在综合素养评估中,最注重的是真实性和公平性,评估过程中更多的通过评估个人主体的自律与能力。
(二)综合素质评估的人员专业不足
主要体现在综合素质评估是一项专门和系统的工作,必须根据地区、学校的状况开展专门的实地考察、制作量表、提供科学的评估方法和数据,为老师的工作和学校的质量评估提供便捷的方式。不过,目前部分高校承担实施综合素养评估的是兼职教师,主要任务是在期末组织并指导学生、老师、家长完成网络平台的自我填报。这导致综合素养评估系统的准确性与公信力大打折扣。
三、完善高中学生综合素养评估的办法
(一)提高综合素质评价主体的专业水平
综合能力评估虽然是一种新东西,但目前在中国本科师范教育、研究生教育中,除了教育评价专业的研究生,基本上都对教育评估缺乏全面的掌握和对学术水平的提高。在学校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估的活动中,虽然评估主体主要涉及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以及家庭等,但由于学生基本并未进行过专业的综合素养评估训练,因此测评主体的评价素质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强化综合素质日常评价量表的制定
综合素养评估尽管提供了基本维度,但却不能提供具体的评估指标体系。从全省范围考虑,评估指标体系的提出必须具备共性和各地、各校的差异,既要贴合学校实际,也要具有操作性。首先,必须有各个阶段的学生在本阶段需要达到的素质的评估测定量表;然后,各地方、各校必须根据自己、学校的文化和教学特点研究,提出学校的综合素养评估测定量表,可以在期末给予学校具体的综合评估,更可以在工作中给出学校具体的规范与指导。
(三)评价过程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把教育的考核方法和学科进行有机的结合,而不是说把整体素养和专业能力混淆,而是以学科知识为纽带,把能力的训练系统化,把考核方法清晰化,并便于操作。学生们能够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加以选择与成长,老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文化内涵,以及社会实践等方面都予以了充分的肯定与认可。
(四)形成学生档案袋评价
老师需要建立每名学生的成长记录,把平时的学习情况、参与比赛的得奖信息和成长经历等形成档案袋材料。在每个培训中,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以及情感价值观的变化都予以记录,也就是把全面素养进行落实和应用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专题班会、周记、心事小字条的方式对学生加以鼓励与表扬。
建立成长档案对老师而言确实加大了压力,而且可以减少学生寻求功利性工作的心态。一些学生在冬锻活动中获得自律、安全、阳光的心理,及时为学生记忆和评估这一阶段,可以有效地推动学生建立终生体育锻炼的能力。
(五)重视评价结果的应用
评价的基本目标,就是教育。而测评成果只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行为表现及时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才能得到最高效果,做到了良性循环,但不能为评价结果而评价。综合素养评估的顶层设计是为普通高等学校选择人才培养方向提供多方位的依据。从高考阶段出发,是见证着这一时期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有益尝试。而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学生五个维度的综合素质怎样在三年里获得有效提高呢?那就必须是经过正确评估与持续改进的成果。
该校在期末时不但从学业成绩上对每个学生进行嘉奖,更对在综合素质工作方面进行了正面评定的每个学生也加以了嘉奖。该校还在期末考试的评优环节中设定了多种嘉奖项目,如"学习力超强卓越奖""教学全过程全力以赴奖""逻辑能力优良发展奖""言语综合能力优良发展奖",重点嘉奖在学业水平上得到优秀评价的学生;"体育运动力优良发奖""文艺综合能力优良发展奖""最靓丽北四分名片奖:第1眼就能看出的挺拔、健美、书卷气,自由、主动前进的精神状态,身体康复试验优良,不近视、不肿胀"等奖项激励学生在体育与身心健康、审美观与行为上取得提高,而不单单是通过考级或认证;"团体学习环境建设工作优良奖""受欢迎学伴奖""优秀课代表工作专长奖",重点嘉奖学生在团结协作、与人交往等方面得到最日常或最佳评语的学生;"公益关爱奖",嘉奖在实践与公益活动中成绩突出的学子。
结语:
综合性素质评估体系在职业道德、公民素养、学习、沟通与协作、体育与卫生、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给出了六项评估指标,不过评估指标体系却没有评估标准,因此现在的综合性素质评估体系落实已经进入了进退二难的状态。怎样把综合素养评估工作变成一个开拓精神、里程碑式、有重大意义的工作,借助中国高等教育体系顶层对综合素养评价具体评估量表的建立,对评估结果信度与效度的有效监管,仍需要大家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雷倩,贺立明,王海红,等. 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特征、功能与理论基础[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8).
[2]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 首都基础教育发展报告2007: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