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第三小学 广东省 云浮市 5273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德育教育的地位大幅度提高。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小学教育工作中,向学生渗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心智,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有助于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的重要落实者。利用班主任角色做好德育工作,渗透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小学德育教育的内容的丰富和方法的灵活。
关键词:德育;传统文化;班主任;班级;管理
前言:
作为历史悠久的国家,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许多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于小学生建立是非观念,明确个人发展方向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全面分析小学生所处的身心发展阶段,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德育学习需求。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断拓展德育教育的内容,灵活德育教育手段,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指引,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分析德育现状,明确传统文化渗透必要性
提倡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德育工作中,是因为德育教育的落实和德育目标的实现需要传统文化的助力。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学生群体的特征是不同的,所呈现的德育需求和德育现状也不尽相同。摸清当前的小学德育现状,深究德育效果不佳的原因,才能让传统文化的渗透更有针对性。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小学德育工作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德育具体形式相对单一。在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课堂活动一直是德育落实的主要阵地。教师会通过讲授的方式,利用相关学科内容,以口头讲述的方式,让学生知晓德育内容,而非理解和实践德育内容。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向学生传递德育知识,利用较短的时间完成较大篇幅内容的讲解,小学生不能深入到情境之中,只能在云里雾里的状态下参与德育学习,效果不佳。第二,德育学习方面的家校合作不足。在当代小学生家长群体中,部分家长的德育观念相对较弱。他们更重视养孩子,不重视教孩子。将所有的教育任务交给学校和教师,未关注家庭生活中言传身教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当为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在家庭生活中,部分家长动辄打骂孩子,以棍棒底下出孝子来升华自己的错误教育行为。还存在宽严适度和方法不当等诸多问题,这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极为不利。家校德育内容和形式脱节,影响了德育目标的实现。第三,小学阶段的德育课程设置相对单一。在小学教育工作中,品德课是德育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依靠单一的课程实施德育,很难引起小学生对道德学习的重视力度,校园内的德育实践活动也只有在重大节日时才会偶尔举办,影响了教育效果。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德育教育工作中,不仅能够丰富形式引起家长的重视,还能促进学生接触更多的思想品德观点,促进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自主明辨是非,在积极思想观念的引导下做出更多正确的道德选择。
二、结合小学教材,组织多元化德育内容
班主任要联合各学科教师,依托不同学科的教材,开发其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寻找传统文化的渗透时机,使各学科教学工作与德育工作有效结合。教材,是小学生的重要学习内容,也是德育思想传递的重要载体。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材之中,能够让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较快,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关注情境创设和品德感悟活动的举办。通过传统文化与学科内容的匹配,深化学生对积极思想观念的认知,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产出的不同时代精神,有助于学生构建起具有层次化特征的德育认知。
像在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阅读文章,引导学生感受作者传递出的积极情感。其中不乏热爱故乡的情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无私奉献、热爱劳动的个人品质等。这些都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文章精神内涵的分析,突出传统文化特征,促进小学生在文章情节和人物形象中找到模仿的对象,有助于德育教育的实施。在数学教育工作中,教师可以将数学学者日以继日地研究数学现象,钻研数学问题的精神,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联系,使学生在不同的学科学习中获得不同的道德品质指引。班主任则可以通过日常学生管理工作,突破学科限制,利用跨学科内容和传统文化的结合,使学生在品德发展方面获得综合指引。在班会上,教师可以利用历史文化中的廉颇蔺相如故事,让学生了解谦逊之意,利用国家地理信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促进小学生从小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中,融入到国家的大好河山中,成为满载中华民族特色文化要素的学习者。
三、创新教学思想,开拓丰富传统文化渗透手段
首先,教师要关注家校合作德育模式的实施。家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场所,也是小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在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德育工作,虽依托学校开展,但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班主任要通过家校合作活动的组织,唤醒每一位家长的德育意识,让家长关注小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性,并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强化德育成果。学校内,班主任要发挥德育主导作用,利用学科教学、班级管理等多重机会,渗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像在每周的大扫除活动中,部分学生热爱劳动,积极承担苦活累活,部分小学生相对懒散,敷衍了事,不愿意参与劳动。教师可以在劳动过程中,表扬那些积极劳动、爱护卫生的同学,树立积极的榜样,改变不爱劳动小学生的个人劳动观念。并通过家校合作,引导家长在家庭生活中让小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对其积极劳动表现给予鼓励和表扬,促进小学生在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中都收获积极的劳动意识,成为热爱劳动之人。
其次,班主任要创新德育活动,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校园环境和学习氛围,对小学生的个人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社会认知能力,正处于关键发展阶段。良好的氛围,能够在无形中熏陶小学生的言行,提升其辨析能力。学校,是每一位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班主任要关注教师物理氛围的优化,通过张贴名人名言和增设英雄人物事迹介绍板块的方式,让学生找到更多的精神榜样。更可以通过班级内的读书活动、诗歌朗诵活动的组织,让小学生们通过读书、朗诵、表演等不同的方式,感受传统文化,越发认同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成为书籍中、诗歌中积极观念的持有者和落实者,促进德育目标达成。
结语:
综上所述,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中,是做好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关键途径。继承传统文化,是发展道德品质的重要方法之一。作为小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教师要通过教学观念的创新,教学氛围的改变,让德育教育环境得以形成。利用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促进学生在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中,深化个人思想认知,改变个人道德行为。
参考文献:
[1] 赵永斌. 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探析[J]. 学周刊,2022,17(17):124-126.
[2] 章希. 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有效利用[J]. 科学咨询,2021(41):131-132.
[3] 廖伟民. 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3):220-221.
[4] 任馨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应用价值[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6):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