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9
摘要:目的:研究CT与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从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临沭县人民医院均接受CT、MRI检查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6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将CT和MRI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统计分析CT与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效能。结果:CT与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准确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与MRI对神经根受压的检出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对钙化与积气的检出率高于MRI, 对椎间盘变性与脊髓变性的检出率低于MRI, 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过程中,CT与MRI各有优势,将二者影像检查结果相结合,能有效准确地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避免漏诊、误诊,并为进一步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CT;MRI;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为人体年纪增大或者进行体力活动而导致腰椎间盘的髓核、纤维环以及软骨板等发生的退行性改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学检查的方法也越来越多,临床大多通过X线平片、CT与MRI检查来辅助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学的诊断结果现在已经成为临床诊断腰间盘突出症的重要依据[1]。但因X线平片的误诊率、漏诊率较高,不能够作为临床确诊的依据,所以本研究仅围绕CT和MRI技术的诊断展开。目前,CT与MRI技术发展的越来越成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也常常依靠二者来进行,这两种影像检查方式都具备良好的组织分辨率和多平面成像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大小、位置、形态等多个方面的数据,两者各有优点,同时也各存在不足之处,是最为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在临床诊断上需要临床医生根据自己的判断以及影像学表现等综合考虑来确诊病症,这对于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的评估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研究意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源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纤维环破裂,单独或连同髓核、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脊神经脊膜支(窦椎神经)和神经根的一种临床常见综合征,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1]。如果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不明确或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残疾。从最近几年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断发生着变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率有了明显增加的迹象,而且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群越来越年轻化,腰腿疼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2]。因此,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和进展机制极为重要,CT和MRI是两种重要的检查手段,深入地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选择有效的手段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做出正确的诊断,能够及早地发现并且确诊疾病,不仅对治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而且对患者预后康复和生命安全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方法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CT的检查方法
受检者在进行CT检查之前,需要先去除受检者自身腰部所有的金属品、膏药等可能会产生伪影而影响到图像质量的物品,受检者在进入检查室后,需要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身体面部朝上平躺在检查床上,头放在头托上,头先进,身体正中矢状面置于检查床中间,双手上举越过头顶并伸直,以避免胳膊对腰椎图像产生伪影,从而影响判断。同时,通过借助海绵垫使双腿屈曲,以最大限度地减小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保持腰椎椎体的生理曲度与检查床平行,从而减小检查过程中球管机架转动的角度,有助于缩短受检者的检查时间,避免受检者可能会因为检查时间过长而产生焦虑和恐惧的情绪。
检查的时候须采用横断面连续扫描、侧位定位像,腰椎间盘的扫描范围为腰1-骶1椎间隙,将扫描线平行于椎体上缘放置,扫描时倾斜机架以达到合适的角度从而得到最优的软组织窗和骨窗图像,便于诊断。因为不同部位的椎间盘在X线吸收程度、密度以及髓核组织对X线吸收程度不同,所以临床具体的扫描范围要根据受检者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选择感兴趣的部位进行调整,以获得更好的影像诊断效果。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MRI的检查方法
在进行MRI检查之前,必须严格进行检查前准备工作,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失和纠纷,应去除受检者身上的所有的金属物品,确定受检者没有检查禁忌症,例如身体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者、身体内有铁磁性物品者、发烧超过38℃者、怀孕三个月内者、意识不清醒不能配合检查者等,如果受检者的身体有特殊情况需要及时告知当科室的专业技术人员,并且需要经过专业人员的同意后才可以进入核磁共振室,如果受检者行动不方便,则必须由他人协助搀扶或者将其抬进检查室。如果有意识不清醒但必须进行MRI检查的患者,须经临床医生同意后,由护士对其进行辅助药物注射并待药效发作后再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必须由他人陪同。由于MRI的强磁场始终存在,为了确保受检者和机器的安全,轮椅或病床绝对不可以靠近检查室。
受检者在进入检查室后,应当听从专业人员的要求,身体面部向上平躺于检查床上,使用头部线圈,并将头放在头架内,头先进,身体正中矢状面置于检查床中线,双手放在身体两边,进床时中心线对准肚脐上3cm再进床,常规扫描L2-3、L3-4、L4-5、L5-S1间盘,将扫描线分成多组,在矢状位图像上平行各椎间盘放置,扫描线的中心放置于椎间盘和椎管的交界处,在冠状位图像上,扫描线的中心放置于椎间盘中心,在横断面图像上,扫描视野的纵轴和腰椎椎体的纵轴方向一致,正中矢状线与棘突重合。在进行扫描时,应依据被检查对象的具体情况,适时地进行调节,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区域进行扫描,从而获得最优图像,便于辅助临床诊断。
(三)观察指标
邀请影像诊断资历高的三位诊断医师对CT与MRI检查图像进行诊断分析,得出最终诊断结果后,统计CT与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准确率,以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征象,比如是否存在椎间盘变性、是否存在脊髓变性、是否存在神经根受压、是否存在椎间盘钙化、是否存在椎间盘积气、是否存在硬膜囊受压等的诊出率,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
(1) CT与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准确率分析
在符合标准的60例影像资料中,最终经CT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56例,确诊率为96.55%,经MRI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58例,确诊率为96.6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表3-1。
(2) CT与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征检出分析
由表3-2可得,在60例患者资料中,其中经CT检查检出有椎间盘变性的病例有35例,即诊出率为86.67%,经MRI检查检出有椎间盘变性的病例有58例,即诊出率为96.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CT检出有脊髓变性的病例41例,即诊出率为68.33%,MRI检出病例47例,即诊出率为78.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CT检出有神经根受压情况的34例,即诊出率为56.67%,MRI检出39例,即诊出率为65.00%,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CT检出有椎间盘钙化的病例44例,即诊出率为73.33%,MRI检出有31例,即诊出率为51.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CT检出有椎间盘积气的病例49例,即诊出率为81.67%,MRI检出38例,即诊出率为63.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CT检出有硬膜囊受压的病例有35例,即诊出率为60.00%,MRI检出45例,即诊出率为75.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CT与MRI检查诊断效果分析
CT 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6.55%,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6.67%,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在针对诊断椎间盘钙化和积气上方面,CT检查的诊断效果要优于MRI检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诊断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及脊髓变性方面,MRI检查的诊断效果要优于CT,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诊断神经根受压方面,两者没有很大区别,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CT和MRI都具有很好的诊断效果,而CT对于腰椎间盘的钙化和积气诊断具有较高的诊出率,MRI对于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脊髓变性的诊断更为敏感。
四、结论
在本项研究中,CT和MRI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方面表现基本相同,在诊出准确率以及神经根受压方面,CT与MRI检查几乎没有差异,只是在钙化、积气方面的诊断CT略占优势,而在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和脊髓变性的诊断方面,则是MRI略胜一筹。因此,在临床应用上,还需临床医生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综合应用,充分发挥二者各自的优势,同时也要注意到两者在诊断过程中各自存在的不足或缺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要结合多个方面综合考虑,通过对患者的病史回顾、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诊断以及鉴别诊断等多个方面的考量,才能够有效的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进一步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实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夏禹炜.X线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准确率影响评价[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01):152-153.
[2]胡奇毅.MRI与CT两种影像学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诊断意义[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8):119-120.
作者简介:
1.史皓文,女,汉族,医学影像技术本科学生。
2.孙琦,女,汉族,1989年11月,教育学专业,为本文的指导老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