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市滨江镇马甸幼儿园 225434
摘要:幼小衔接的关键不只是知识的衔接,更是能力、意识、习惯的衔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幼儿教师应该积极采取多维度的策略与方法,基于儿童立场,高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关注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各方面的变化,引领小朋友提前认识小学阶段即将面临的生活与学习,切实抓好衔接工作中幼儿身心健康方面的工作,从而为他们接下来进入小学阶段打下基础。
关键词:儿童立场;幼小科学衔接;健康成长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儿童早期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要转折。儿童对于初入学能否适应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今后对学校生活的态度与情感,并影响将来的学业以及社会成就。幼小衔接是儿童家长关注热点,更是幼儿园工作的重点,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为更好地开展幼小衔接提供了政策指导。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中,幼儿园教师应该重视开展多样化的幼小衔接教育活动,从而缓解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一、细节入手,渗透衔接
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小科学衔接,幼儿园必须从细节入手,关注幼儿的主体地位,将衔接工作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从而让他们养成适应小学阶段的习惯、意识和能力。
比如,重新设计活动时间,让活动时间上向小学进行靠拢。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一般为30分钟,而小学阶段上课的时间为40分钟。在幼儿园集体活动的30分钟内,往往动静交替,有着趣味性很浓的活动,而小学阶段的课上,多为静态,还必须要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所以在很多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小学生身上都会出现“坐不住”的现象。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幼儿园便可以将集体活动时间适当延长,尤其是到了大班下学期,可以将幼儿的集体活动延长到40分钟,并且减少教学中的游戏元素,这样才能够让幼儿在时间和心理上做好准备。
再如,将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的衔接学习渗透在教育活动中。如,每次上完课之后,让幼儿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整理书桌;每一次自由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要求幼儿听到指令之后完成相关的任务,或是根据老师的口头通知携带指定的物品;在集体活动时间,教师要鼓励幼儿和同伴们一同完成相关的任务。通过日积月累,能够为幼儿的自理能力、时间观念、任务观念等方面养成习惯打下基础,让他们在小学阶段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
二、园校互动,双向对接
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与小学两方互动对接。
如,联合研修实现理念对接。幼儿园可以就幼小衔接的内容、目标、途径等反复进行研讨,深入了解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教师在指导幼儿做好入学准备与入学适应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将衔接的重心引领到了解和理解幼儿学习特点上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案和研训计划。
再如,实现情感对接。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入小学,让其倾听低年级小朋友分享入学成长故事、一同参观校园环境及功能室,让幼儿进班与一年级哥哥姐姐共上一堂课从而让幼儿熟悉小学校园环境,了解小学作息和学习形式,能用积极的态度憧憬小学生活。教师可以带大班的幼儿与小学生一同展开跨年级的读书交流活动,让幼儿们和小学生们谈一谈自己最近读了哪些书,学习了哪些陌生的字等等。通过读书交流活动的开展,既能够促使幼儿语言交际能力得以提升,学会表达个人的感情,同时,还能够促使他们学习能力发展。各个小学可以派遣学校的优秀教师定期到附近的幼儿园进行教学,对幼儿们展开坐姿训练、写字训练、握笔姿势训练,以提升孩子们对于学习的认识。在每一次的外派上课中,小学教师要注重幼儿注意力的培养和思维的训练,鼓励他们积极发言,专心听讲,做到中途不喝水,不上厕所,并且在每一次的集体活动中要注重精神奖励法,以刺激幼儿发自内心地对事物更加专注、更加感兴趣。
三、家园携手,共促发展
为充分发挥家长在幼小衔接中的作用,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和研讨活动。针对家长的顾虑,幼儿园围绕“家长怎么和孩子谈入学这件事”“家长怎么帮助孩子适应小学作息”“孩子的握笔姿势需要纠正吗”“孩子做事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孩子做事拖拖拉拉怎么办”“学习品质和知识技能哪个重要”“要不要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内容”等问题进行交流讨论。还可以编订《做好入学准备,还孩子本真童年》的幼小衔接家长指导手册,发放给每一位家长,让家长有据可循、有策可施,共同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有效减少幼小衔接的坡度。
为了帮助家长梳理科学育儿观念,减缓他们的焦虑,幼儿园还可以定期召开幼小衔接专题家长会,为家长开展幼小衔接的专题讲座,从家长、幼儿园、小学、社区四方主体责任出发,结合案例提出“积极暗示,形成期待”“保持孩子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支持用好玩的方式获取知识”“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等策略,帮助孩子实现顺利过渡。
另外,幼儿园还要主动与家长联系,家园两方配合适当做好学习计划。如,每天离园前,老师有意识地布置相关的任务,如准备学具、做一件家务等,引导家长督导孩子按时完成,提高其任务意识。家园两方一同营造安静的学习氛围。在幼儿园开设一些安静的集体活动,如餐后让孩子集体看书、集体绘画,让孩子融入到集体学习的氛围中,在家开展一些安静的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孩子专心做自己的事,知道一些必要的常规。有意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在家、在园学会收拾整理自己的物品,掌握收拾整理的方法。
结束语:幼小衔接的目的是以后不需要幼小衔接,让衔接成为一种儿童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准备、悄悄浸润的准备、循序渐进的准备。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心中有长远的儿童准备、对孩子抱有合理的期待,孩子就能够更加顺利地过渡、轻松地过渡、愉快地过渡。
参考文献:
[1]马艳辉,刘姝君,杨欢等.科学幼小衔接助力学生从容启航[J].创新人才教育,2024,(01):37-41.
[2]陈舒瑜,吴越.优化幼小衔接助力科学入学[J].第二课堂(D),2023,(12):77.
[3]董文华.立足儿童发展推进科学衔接——对幼小衔接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早期教育,2023,(48):18-19.
[4]林丽珊.幼小协同巧融合,科学衔接助成长[J].新教师,2023,(1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