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量感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11
/ 2

深度学习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量感的策略

谭燕洪

广东省廉江市车板镇多浪小学  524400

摘要: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考、创新意识的重要阶段,其教学方法也在不断革新。深度学习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教学理念,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为培养学生的量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策略。

关键词:深度学习理念;小学数学教学;量感;培养策略

一、深度学习理念概述

深度学习是一种以知识的理解、内化和迁移应用为目标的学习方式,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深入理解知识本质,将知识组织成网络结构,形成知识体系,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深度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复杂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数学量感的基本内涵

数学量感是指个体在数学活动中对数量、大小、空间、时间等方面的直觉感受和认识能力。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量感知,对物体数量多少的直觉判断能力,如对一定数量物体的快速计数、估计和判断。空间感知,对物体空间位置、形状、大小和关系的认识能力,如对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识别、分类和排列。时间感知,对时间长度、顺序和间隔的认识能力,如对时间单位、时刻的判断和计算。量化推理,通过对数量、空间和时间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加工、整合和推理,形成对数学问题的深入理解和解决策略。

三、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迁移能力

迁移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将在某一领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其他领域的能力,在深度学习理念下,培养学生的量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量感不仅涉及到数学知识本身,还包括了数学思维方式和方法。当学生在小学阶段形成了良好的量感,他们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更快地识别问题的本质,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二)有助于促进数学课程改革

培养学生的量感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深度学习理念下,数学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量感作为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数学课程改革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培养学生的量感,可以推动数学课程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向转变。此外,量感的培养还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推动教师从传统的讲解式教学向探究式、合作式教学转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的现实困境

(一)生活中“量感”感知浅表化

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对于量的感知大多停留在表面,比如对长度、重量、面积等概念的认识多依赖于直观的物品比较,缺乏抽象的理解。这种感知浅表化的问题主要源于生活中对“量”的接触多以具体物品为载体,缺乏对“量”的内在属性和关系的深入探索。此外,由于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小学生在没有适当引导的情况下,往往难以将生活中的“量感”经验与数学抽象概念建立起联系,导致“量感”培养的缺失或不足。

(二)评价中“量感”发展待完善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多侧重于知识掌握和技能运用,而对于学生的“量感”发展水平评价不足。这种评价机制的不完善,使得学生在“量感”培养方面缺乏动力和方向。即使学生在“量感”方面有较好的潜能和表现,也难以通过现有的评价体系得到认可和鼓励,从而影响了学生“量感”发展的积极性。

五、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量感的策略

(一)渗透数学文化,深化量感的培养

1数学文化是数学知识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并且深化量感的培养。在教学“体积”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量感教学。例如,利用两个同样大的量杯装入同样多的水,分别放入两个不同的物品,然后请学生观察两个杯子水面变化。观察后发现两个杯子水面升高高度不同,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等方式,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两个杯子水面升高高度不同。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长度、面积的知识,让学生明白体积的概念与长度、面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最后总结得出,原来体积大的物体水面升得高,放入体积较小的则水面升高不明显。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古代数学家对于体积测量的研究成果,如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的故事。通过讲述这些故事,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发展历程,感受数学家们的智慧和探索精神进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加深他们对体积概念的理解和量感的培养。

2、数学文化是数学知识的源泉,渗透数学文化,可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研究成果等,使学生感悟到量感的重要性,并从量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例如,在教学“体积”时,教师可将教材中“小球下落”的情境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小球下落得慢”,引导学生发现小球下落与其重量有直接关系。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球是怎么变重的?”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汇报等形式,学生发现小球下落与其重量有关。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知识巩固,加深对体积和重量概念的理解。

(二)结合思维活动,完成想象及推理

1、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自身年龄和认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而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其自身发展规律所限,其思维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其主要任务是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和记忆,在此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小学生的思维活跃,在课堂上思维活跃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受到其自身认知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结合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其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完成对学生量感和空间观念等方面的培养。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观察、比较、分类、整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主动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再根据其特征去对物体进行分类,让学生在主动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

(三)探究学习,深化理解

学生对量感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提出问题。比如,在“认识体积”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一分”“比一比”等探究活动,初步认识体积是如何形成的。在学习“长度单位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直尺、三角板、量筒等进行测量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鼓励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例如,在教学“一米的长度”时,教师可以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变化情况。

、总结

在深度学习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量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量感。

参考文献:

[1]龚小招.深度学习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量感的策略研究[J].教师,2023(27):51-53.

[2]梁卓华.小学数学“量感”的内涵及培养策略[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202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