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手部创伤患者接受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以2023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手部创伤患者10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两组,研究组采用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治疗(50例),参照组采用胸腹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50例),观察两组应用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手功能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患者手功能总优良率对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两组数据组间对比,可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手部创伤患者接受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治疗的临床效果理想,能够显著提高手部创伤的修复效果,促进手指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手部创伤 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修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分析将微创手术应用于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特别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在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患者100例进行研究,研究期间分组进行治疗,参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案(50例)、研究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50例),观察并统计两组研究数据,包括:治疗有效率、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统计两组数据并对比,治疗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切口长度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手术时间两组数据无差异性(P>0.05)。结论 将微创手术应用于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相较于传统治疗方案治疗有效率更高,并且术中出血量较少,切口较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手术 创伤骨科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T增强扫描与MRI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准确率。方法:以2021年07月-2023年12月为研究时间,纳入此时我院接收的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90例进行分析。90例患者均同意进行CT增强扫描诊断与MRI诊断,并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不同诊断的最终结果、诊断准确率。结果:经由CT增强扫描诊断与MRI诊断后,前者最终结果显示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分别有70例与20例,后者最终结果显示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分别有78例与12例;后者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前者(P<0.05)。结论:在为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诊断时,CT增强扫描诊断与MRI诊断均可发挥诊断作用,但后者诊断准确率更高,推荐应用。

  • 标签: CT增强扫描 MRI诊断 原发性肝癌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急慢性咽喉炎不仅会引起患者的严重不适,还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常规治疗方法,如口服药物和喷雾,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存在药物利用率低、副作用较多等问题。雾化吸入治疗能够直接将药物送达患处,提高疗效的同时减少副作用。但雾化吸入治疗需要配合全面优质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治疗成效和患者舒适度。本文将对雾化吸入治疗急慢性咽喉炎护理的研究新进展展开综述。

  • 标签: 雾化吸入 急慢性咽喉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与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对血脂的影响。方法检索有关数据库(截至2021年8月31日),收集采用TAF(试验组)和TDF(对照组)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中血脂异常的数据。采用国际通用的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效应值为危险度(RR)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11项RCT,治疗乙型肝炎的研究4项(HBV亚组),治疗艾滋病的研究7项(HIV亚组),质量评价结果均为低偏倚风险。11项RCT共涉及患者11 888例,试验组6 273例,对照组5 61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3级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升高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LDL-C和T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DL-C:2.9%(157/5 347)比0.8%(37/4 727),RR=3.39,95%CI:2.35~4.89,P<0.001;TC:0.7%(36/4 880)比0.1%(6/4 397),RR=4.25,95%CI:1.91~9.45,P<0.001;TG:0.5%(16/3 157)比0.3%(8/3 102),RR=1.83,95%CI:0.81~4.15,P=0.140]。对2组患者治疗后血脂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LDL-C升高值(14.00 mg/dl)明显高于对照组(4.00 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TAF可明显升高LDL-C和TC水平。

  • 标签: 替诺福韦 血脂异常 乙型肝炎 HIV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云病房”管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61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干预组31例。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71.23±5.87)岁;干预组男11例,女20例,年龄(71.29±5.09)岁。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随访和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医护一体化“云病房”康复管理,比较两组锻炼依从性、患者满意度、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锻炼依从性[90.32%(28/31)]高于对照组[70.00%(21/30)](P<0.05),干预组患者满意度[96.77%(30/31)]高于对照组[73.33%(22/30)](P<0.05),干预组干预后髋关节功能评分[(73.58±7.65)分]高于对照组[(69.17±5.53)分](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3.22%(1/31)]低于对照组[23.33%(7/30)](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云病房”管理有助于促进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锻炼依从性和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医护一体化 云病房 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锻炼依从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视角回顾我国老年医学科研发展进程,为未来学科发展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利用2008—2017年老年医学领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料,统计描述项目数量与构成、资助金额、依托单位等基本情况,并分析整体变化趋势,利用词频分析汇总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问题。结果2008—2017年老年医学领域累计立项总数为446项,立项数量和资助金额均呈增长趋势;项目类型逐渐丰富,结构不断优化,2014年以后每年立项的基金类型均包括6种或以上,且各类重大项目均实现突破;华东地区的立项数量和资助金额始终处于第1位;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是立项水平最高的3个省市,立项数量和资助金额占比均超过全国的10%;此期间获批立项的依托单位共114个,其中74个单位的立项数量为2项或以上;词频分析中,衰老(229次)、细胞(161次)和蛋白(120次)是频次最高的3个关键词。结论我国老年医学领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立项数量和水平上均显著提升,但在医学科学部中的占比始终偏低;项目的地区和机构分布不均衡,存在以优势学科单位为中心的聚集现象;基础类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主要类型;衰老机制研究是老年医学领域的核心内容。

  • 标签: 老年医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学科发展
  • 简介:摘要3例患者(例1男,27岁,慢性丙型肝炎;例2男,71岁,丙型肝炎合并肝细胞癌;例3男,60岁,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服用含达拉他韦方案治疗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出现耐药或治疗失败。例1和2均服用达拉他韦联合阿舒瑞韦治疗。2例患者在治疗前检测HCV非结构蛋白(NS)5A均未发现耐药变异。例1在治疗第4周和第24周(停药时)检测HCV RNA均<15 IU/ml;停药10 d后出现病毒学突破,HCV序列检测示S122G、L31V、Y93H和C316N的4个位点变异。例2在治疗第8周时HCV RNA<15 IU/ml,12周时出现病毒学突破。2例患者均给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2周,并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例3接受索磷布韦联合达拉他韦治疗24周,治疗第4、12周和第24周(停药时)检测HCV RNA均为<15 IU/ml,停药12周出现病毒学突破,给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4周,获得SVR。

  • 标签: 丙型肝炎,慢性 抗病毒药 治疗失败 变异 耐药性,病毒 再治疗
  • 作者: 曾媛 王东信 岳云 马虹 吴秀英 张丽 薛张纲 王明山 欧阳文 刘功俭 俞光荣 于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10
  • 出处:《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 10003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麻醉科 100020,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沈阳 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麻醉科,沈阳 110004,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麻醉科,济南 25001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上海 200032,青岛市市立医院麻醉科 266000,中南大学湘雅三院麻醉科,长沙 410013,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 221000,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上海 200333,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学系 211166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布洛芬注射液用于全麻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阴性对照临床研究。选择择期全麻下行开腹手术或骨科手术患者360例,年龄18~75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20):对照组(C组)、布洛芬注射液400 mg组(B1组)和布洛芬注射液800 mg组(B2组)。手术结束前30 min时,B1组和B2组分别经30 min静脉输注布洛芬注射液400和800 mg(均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00 ml),C组经30 min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200 ml,此后,每6 h输注1次,直至术后48 h。手术结束后连接镇痛泵行PCIA,药物配方:0.5 mg/ml吗啡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中,背景输注速率0.25 mg/h,PCA剂量2 mg/次,锁定时间5 min,镇痛至术后48 h,维持VAS评分≤4分。有效性指标:记录术后24 h内和48 h内吗啡用量、PCA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以及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情况和术后48 h时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总体评价。安全性指标:记录用药后48 h内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注射痛、头晕等)的发生情况;用药后48 h时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生化检查、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和尿常规,记录异常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B1组和B2组术后吗啡用量、PC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率降低,患者对镇痛效果总体评价极好率和极好+很好率升高(P<0.05);B1组和B2组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注射痛、头晕发生率和实验室检查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洛芬注射液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全麻手术患者术后镇痛。

  • 标签: 布洛芬 疼痛,手术后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产卡介苗(BCG)膀胱灌注预防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分析复发风险因素。方法2015年7月至2020年6月选取32个研究中心的18~75岁且病理检查确诊为中高危NMIBC患者纳入研究,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评分0~2分。排除标准:①有免疫缺陷或损害(如艾滋病)、正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或放疗,有可能引起全身性BCG疾病反应者、对BCG或表柔比星或两药的辅料成份过敏者,患发热及急性传染病者,包括活动性结核者或正在接受抗结核治疗者,伴有严重的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或慢性肾病者;②合并其他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或其他器官肿瘤者;③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T2期)患者;④过去4周内接受过化疗、放疗、免疫治疗者(除外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化疗);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未采取有效避孕措施的育龄期妇女、计划于试验期间受孕者(包括男性受试者伴侣受孕);⑥已知或怀疑术中发生膀胱穿孔;⑦入组前尚存在肉眼血尿,怀疑手术创面未愈合或尿路黏膜受损;⑧伴有膀胱炎,或曾经接受过其他膀胱灌注药物治疗且膀胱刺激征严重,预期影响本研究评估者;⑨入组前3个月内参加过其他药物临床试验;⑩已知阿片类药物或酒精依赖者;⑪研究者认为可能存在增加受试者危险性或干扰临床试验执行的任何情况。纳入研究的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或经尿道膀胱肿瘤激光剜除术,术后即刻灌注1次表柔比星50 mg。入组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产生随机表,按2∶2∶1比例随机纳入试验1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试验1组灌注BCG 120 mg/次,共19次:诱导灌注期每周灌注1次,连续6次;然后每2周灌注1次,连续3次;然后每月灌注1次,连续10次。试验2组灌注BCG 120 mg/次,共15次:诱导灌注期每周灌注1次,连续6次;术后第3、6、12个月的每月前3周,每周灌注1次。对照组灌注表柔比星50 mg/次,共18次:每周1次,共8次;然后每月1次,共10次。比较3组的复发情况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BCG灌注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32个研究中心共纳入681例患者,试验1组274例,试验2组277例,对照组130例,共脱落113例,总脱落率16.6%,3组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22)。3组间患者年龄、性别构成、体质指数(BMI)、ECOG评分、危险分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2.1(12.1,32.3)个月,3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24)。随访期间患者复发及进展116例(复发112例,进展4例),其中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组复发(进展)分别为39、41、36例;2年复发率分别为14.2%、14.8%、27.7%,试验1组与试验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64),试验1组和试验2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017,P=0.0020)。累计无复发生存率方面,试验1组与试验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CI0.57~1.46,P=0.7173),试验1组和试验2组均优于对照组(HR=0.439,95%CI 0.26~0.74,P=0.0006;HR=0.448,95%CI 0.29~0.80,P=0.0021)。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组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4.5%(204/274)、72.6%(201/277)、69.8%(79/130),试验1组与试验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53);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试验1组(P=0.0051)和试验2组(P=0.0167);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率分别为13.5%(37/274)、15.5%(43/277)、12.3%(16/130),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64)。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性膀胱癌(HR=6.397,95%CI 1.95~20.94,P=0.0001)是BCG灌注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国产BCG膀胱灌注预防中高危NMIBC的2年无复发生存率优于表柔比星。BCG 15次和19次两种灌注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无明显差异。与表柔比星相比BCG并不增加SAE发生率。膀胱癌病史是NMIBC国产BCG灌注治疗失败的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膀胱肿瘤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中危 高危 卡介苗 表柔比星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斜跨位(即斜仰卧-截石位)超微通道经皮肾镜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共对我院96例患者施行斜跨位超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男60例,女36例,年龄25~66岁。结石长径(22±7,15~41)mm。术中将患者置于患侧斜向上45°斜跨位,逆行留置9.5/11.5 F输尿管通道鞘或7 F输尿管导管。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定位穿刺,穿刺成功后逐步扩张并置入11/13 F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外鞘。采用200 μm钬激光碎石。取石满意后,根据结石碎片清除情况、通道是否有出血决定是否留置双J管和(或)肾造瘘管。结果9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6±33)min。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16±11)g/L。术后4例出现发热38.5~38.9℃。无其他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9±1.3)d。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91.7%(88/96)。结论斜跨位下超微通道经皮肾镜术并发症少、术后恢复时间短,且结石清除率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肾结石 超微通道 经皮肾镜 斜跨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内固定系统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5年 5月至 2016年 6月收治的口腔颌面外科 58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 29例。对照组采用坚强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组采用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采用可吸收内固定系统临床效果佳,有效率高,感染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内固定系统 口腔颌面外科 手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依据随机原则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35例采用CT扫描,观察组35例采用核磁共振扫描,对比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在股骨头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应用核磁共振检查的疾病检出率与分级准确度与行CT扫描的对照组更高,数据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中应用CT与磁共振技术进行检查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相比之下核磁共振技术的检出率更高。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CT 磁共振技术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灌注成像评价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价值。方法抽取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其进行多层螺旋CT非小细胞肺癌的灌注成像检查,并对患者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以及血管皮内生长因子(VEGF)等表达水平进行检查。结果灌注参数血容量(BV)、血流量(BF)与VEGF、PCNA呈现负相关,差异显著(p<0.05)。结论CT灌注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效果具有重要的评价价值,灌注参数BV、BF可以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VEGF、PCNA表达水平评价指标,其应用价值值得肯定。

  • 标签: CT灌注成像 非小细胞肺癌 抗血管生成治疗 评价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螺旋CT诊断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早期干预治疗的意义。方法我院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从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抽取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对照组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给予彩色多普勒进行检查,实验组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给予螺旋CT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特异性以及敏感度。结果CT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较彩色多普勒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应用价值更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检测价值上,螺旋CT对早期的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的诊断率,这对临床早期干预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螺旋CT诊断 原发性肝癌患者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