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应用欣母沛治疗的效果。方法:取 2014年 1月~ 2017年 2月我院收治的 78例产后出血产妇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将 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应用常规治疗与欣母沛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 518.6±135.6) mL,对照组产后出血量( 720.9±128.4) mL,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应用欣母沛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明显减少产后出血量,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9月~2018年05月收治的82例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后进行血液透析期间护理干预措施探讨;对照组(41例)选择一般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41例)选择一般护理措施+延续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最终就两组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评价结果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评价结果(80.49%)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7.56%)呈现出显著提升(P<0.05)。结论护理人员对于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在探讨护理措施期间,延续性护理的有效应用,对于最终显著护理评价效果的获得可以奠定基础,从而促进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预后情况以及生活品质的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发泡胶垫联合头颈肩面罩应用于全中枢放疗(CSI)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螺旋断层全中枢放疗患者18例,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5~22岁。放疗前均行兆伏级扇形束CT(MVCT)扫描,扫描范围分别为脑部(原发灶)、胸部(第一胸椎到隆突)和腹部(第三腰椎到尾椎),所得MVCT图像与计划图像匹配,获得三维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记录并使用IBM 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部的三维误差分别为(-0.18±1.47)mm、(-0.56±1.49)mm、(1.70±1.76)mm;胸部的三维误差分别为(0.01±2.24)mm、(-0.13±2.01)mm、(2.49±1.99)mm;腹部的三维误差分别为(-0.05±2.41)mm、(-0.64±2.21)mm、(1.42±2.16)mm。脑部、胸部和腹部在X轴方向上的固定精度相似。在Y轴方向上,胸部的固定精度最优,脑部和腹部精度接近;在Z轴方向,脑部和腹部的精度接近,且均优于胸部。分别比较第1、6、11次放疗前各部位的摆位误差,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应用发泡胶垫联合头颈肩面罩固定时,脑部三维方向的外扩边界分别为3.67 mm、4.04 mm、4.59 mm,胸部三维方向的外扩边界分别为5.64 mm、5.24 mm、5.76 mm,腹部三维方向的外扩边界分别为5.68 mm、5.74 mm、5.88mm。结论发泡胶垫联合头颈肩面罩一体化程度较高,应用于全中枢放疗时,能有效提高固定精度,且固定精度不因治疗时间推进下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使用时需设置个体化的外扩边界。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阶段式护理模式在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Barthel指数、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41例予以阶段式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后的髋关节功能、功能独立性、生活活动能力及安全性。结果出院后1个月、3个月时随访,试验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后1个月、3个月时随访,试验组功能独立性测量量表(FIM)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后1个月、3个月时随访,试验组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评分同样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内,试验组中并发症发生率为4.88%,比对照组的19.5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式护理模式在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并促使其功能独立性、生活活动能力及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接受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40例观察组(采取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胸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血液指标水平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能取得理想效果,其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改性壳聚糖滴眼液在白念珠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中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只健康成年雌性新西兰白兔,以右眼为实验眼,采用角膜接触镜法建立浅层白念珠菌性角膜炎模型。经裂隙灯显微镜及角膜刮片显微镜检查结果初步判定造模成功的新西兰白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改性壳聚糖点眼组,根据真菌培养结果最终判定造模成功的模型兔,另选5只兔为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正常对照组和改性壳聚糖点眼组局部给予改性壳聚糖滴眼液点眼,每日6次,1周后改为每日4次,继续用药1周后停药;模型组不给予治疗。用药期间每天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角膜病灶及眼表变化,于造模后第1、7、14、21、28天行裂隙灯显微镜照相并进行眼部症状评分,并记录角膜愈合时间。停药后继续观察各组实验眼角膜情况2周。结果8只模型兔实验眼角膜刮片显微镜检查结果为真菌菌丝和孢子阳性,培养分离的菌株与接种菌株一致,造模成功率为80%(8/10)。造模后第7、14、21天,模型组感染程度评分分别为(14.50±0.58)、(6.25±0.50)和(2.50±0.58)分,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点改性壳聚糖点眼组的(7.25±1.26)、(2.75±0.50)和(1.25±0.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于造模后7 d内,角膜水肿明显加重,中央白色溃疡范围增大,造模后7~28 d角膜溃疡逐渐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24.5±2.6)d,最终遗留角膜瘢痕及新生血管。改性壳聚糖点眼组造模后7 d内角膜浸润明显减轻,造模后14 d角膜刮片镜检及真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平均愈合时间为(13.5±1.3)d,明显短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7,P<0.01)。造模后28 d改性壳聚糖点眼组实验眼未见角膜炎复发,治愈率为100%。正常对照组局部用药期间未见眼睑结膜充血水肿及角膜损伤表现。结论改性壳聚糖滴眼液治疗兔眼浅层白念珠菌性角膜炎模型安全、有效,眼表刺激性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OCUS夫妻干预对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及其配偶抑郁情绪和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6月—2020年1月收治的76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及其配偶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8例。对照组实施脑卒中后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FOCUS夫妻干预。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评价干预前后患者及其配偶的抑郁和心理弹性水平。结果最终试验组37例、对照组38例完成本研究。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及其配偶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心理弹性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CUS夫妻干预能够降低脑卒中患者及其配偶的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具有较强的临床借鉴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自拟头痛中药方治疗顽固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5年5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62例顽固性头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自拟头痛中药方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用药前两组头痛症状与体征评分分布均衡(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用药后头痛程度、伴随症状、头痛次数以及头痛持续时间评分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8%,1年复发率为3.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所用自拟头痛中药方治疗顽固性头痛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头痛症状与体征,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滤泡性T细胞淋巴瘤(FTCL)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例FTCL,分析形态及免疫表型,结合文献报道进行总结。结果患者女,年龄52和57岁,均表现为全身浅表及深部多发淋巴结肿大。镜下淋巴结结构破坏,肿瘤呈滤泡结节状生长模式,无显著血管增生和滤泡树突细胞网增生;瘤细胞中等大小,部分胞质透明,核异型不显著。例1见散在霍奇金(R-S)样大细胞,周围可见肿瘤性T细胞环。2例肿瘤细胞均表达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标记(CD3、CD4、bcl-6、PD-1及ICOS),例1中R-S样大细胞CD20阴性、CD30阳性、CD15部分阳性、EB病毒编码的RNA(EBER)原位杂交阴性。2例均为临床Ⅲ/Ⅳ期,例1仅对症治疗,生存时间<15个月;例2经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治疗无反应,随访7个月带瘤生存。结论FTCL较罕见,形态学及免疫表型与其他T细胞淋巴瘤、低级别B细胞淋巴瘤甚至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混淆,但FTCL具侵袭性,预后差,充分认识其病理特征以避免误诊与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