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成年人后天性旋转斜视行前部1/3上肌腱折叠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9年1至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确诊为后天性上麻痹并行前部1/3上肌腱折叠术的患者7例(7只眼),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49±12)岁。所有患者均有闭合性颅脑损伤史,第一眼位存在旋转性复视,眼球运动检查可见受累眼上麻痹,不伴有明显下功能运动过强。术前行双眼被动牵拉试验,术中根据被动牵拉试验肌腱松弛情况行前部1/3上肌腱折叠术。旋转斜视角度以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采用配对样本秩和检验对术后第1天及末次随访时的旋转斜视角度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前部1/3上肌腱根据肌腱的松弛程度行6.0~10.0 mm折叠,折叠量为(7.7±1.8)mm。术中患者均主诉第一眼位旋转复视明显好转,双马氏杆测量第一眼位主观旋转度数由术前10°(8°,15°)改善至术后第1天的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79;P<0.05)。随访时间为(112±38)d,患者末次随访时第一眼位旋转度数为2°(2°,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75;P<0.05)。所有患者末次随访均无旋转复视主诉。结论成年人后天性旋转斜视行前部1/3上肌腱折叠术,能够有效改善第一眼位旋转斜视的临床症状,术后短期随访效果稳定,未发生明显回退。(中华眼科杂志,2021,57:685-688)

  • 标签: 外斜视 眼外科手术 复视 外旋转斜视 上斜肌折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离性垂直斜视(DVD)眼Pulley位置及肌肉体积的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20年1至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确诊为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患者9例,招募健康志愿者10名。采用MRI连续冠状扫描观察和计算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眼4条Pulley位置及肌肉体积的变化。根据检查结果分组:A组为双眼对称性DVD组,B组为非对称性DVD组,C组为健康志愿者组。将A组分为主视眼(A-D)和非主视眼(A-nD),B组分为显著DVD眼(B-s)和非显著DVD眼(B-m)进行分析,分别与C组眼4条和上肌体积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患者5例(10只眼),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22±4)岁;B组患者4例(8只眼),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28±8)岁;C组患者10例(20只眼),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25±6)岁;3组间年龄(F=0.45,P=0.648)和性别(χ2=0.78;P=0.8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眼4条Pulley位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内=0.52,F=0.62,F上=0.72,F下直=1.16;均P>0.05)。眼4条中,A组和B组内[A-D、A-nD、B-s、B-m分别为(562.8±64.4)、(560.6±53.2)、(557.0±48.7)、(551.5±45.8)mm3]、[A-D、A-nD、B-s、B-m分别为(519.8±44.5)、(511.0±49.4)、(501.0±35.6)、(498.3±45.3)mm3]和上[A-D、A-nD、B-s、B-m分别为(472.8±66.9)、(449.4±41.7)、(433.0±60.8)、(412.5±54.5)mm3]体积均大于C组[内:(423.3±51.9)mm3,:(439.7±35.3)mm3,上:(328.1±36.5)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D和B-m下直肌体积与C组相比[A-D、B-m和C组分别为(453.8±46.8)、(463.0±16.6)和(380.4±59.7)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称性和非对称性DVD患者眼4条Pulley位置基本正常,但内和上肌体积大于健康人,而对称性DVD主视眼和非对称性DVD非显著DVD眼下直肌体积大于健康人。

  • 标签: 斜视 动眼肌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子宫腺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80例子宫腺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手术疗效进行观察;且结合术后1年是否妊娠,回归分析子宫腺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的手术后妊娠的影响因素。结果 80例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后30例痊愈,占比为37.50%;50例有效,占比为62.50%;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术后2年内累计妊娠60例,妊娠率为75.00%,其中有44例在术后1年内妊娠,占比为55.00%;16例在术后1-2年妊娠,占比为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不孕患者 手术疗效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与传统的悬挑型钢固定方式相比,花篮螺栓拉式型钢悬挑脚手架能大幅减少用钢量,无需预留墙体孔,节省开支,提高外观美感与实用性。

  • 标签: 花篮式 悬挑脚手架 施工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张力障碍,临床上常选择苍白球内侧部或丘脑底核作为电极植入靶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张力障碍患者,靶点选择、参数设置等皆不尽相同。另外,由于刺激器开启后的临床效果呈渐进式,程控比较复杂。本文针对DBS治疗张力障碍的靶点选择、开机参数设置、长期程控管理方法、程控相关不良事件及治疗效果等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腹腔镜下腹膜前疝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选择在20183月至2020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筛选共有70例患者纳入研究范围,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手术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应用腹腔镜下腹膜前修补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后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临床质量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相关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腹腔镜下腹膜前修补术明显优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老年腹股沟疝 疝修补术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卵巢癌治疗中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100例符合实验要求的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分别行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观察两组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中流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等临床指标更佳,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更低,术后生活质量更好。结论 两种手术方法均能有效治疗患者卵巢癌,但腹腔镜手术引起创伤性小,患者易接受,预后效果更佳而具有一定优势。

  • 标签: 开腹术 腹腔镜手术 卵巢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1例29岁女性患者,因发现左手背虎口区肿物17个月,示指背伸、内收障碍15个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手足外科就诊,诊断为左手第1骨间背侧内血管瘤。术后病理诊断为内黏液瘤(IM);左手示指背伸和并指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 标签: 肌内黏液瘤 第1骨间背侧肌 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在不断提高,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的分工也由功能制护理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责任制护理,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 标签: 健康教育 妇科择期手术病人
  • 简介:摘要整形外科是主要对组织缺损或体表器官畸形进行整形修复或再造的学科,其基本理念是组织移植、改善外形和防治瘢痕。阴茎属于男性特有的器官,男科学中融入整形外科理念有助于形成学科鲜明特色。在包皮过长、隐匿性阴茎、尿道下裂以及小阴茎畸形的手术治疗中,均需要应用整形外科技术和理念,实现手术的精细化和个性化,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最终使患者受益。

  • 标签: 修复重建 整形 男科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腹股沟疝修补(TEP)与开放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以2020.8-2022.8本院收治的120例腹股沟疝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开放式改良Kugl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TEP。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腹腔镜 TEP 开放手术 腹股沟疝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穿孔患者实施开腹手术下行胃穿孔修补术的治疗成效进行探究。方法本次的54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接收的胃穿孔患者,将按照随机、平均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内科常规治疗方式,而观察组采取开腹手术下行胃穿孔修补术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探究。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的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穿孔患者实施开腹手术下行胃穿孔修补术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治疗成效十分明显,充分体现其价值意义,值得进一步采纳与推广。

  • 标签: 胃穿孔 开腹手术 胃穿孔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采取联合式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参与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入我院接受微创手术治疗,共26例。将上述两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即为护理A组及护理B组,其中护理A组接受联合式康复护理,护理B组接受常规护理,每组各13例。对两组HAMD评分、疼痛评分、ODI评分以及JOA评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由研究结果数据方面上可见,护理A组HAMD评分、疼痛评分凸显低于护理B组(P<0.05)。护理A组ODI评分凸显低于护理B组(P<0.05),JOA评分凸显高于护理B组(P<0.05)。结论:在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采取联合式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缓解其疼痛,并且改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由此可见看出,此种护理方法在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联合式康复护理 微创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负面情绪 疼痛 脊髓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术前胆道引流(PBD)方式对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壶腹周围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PD的303例壶腹周围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99例,女性104例,年龄(64.2±8.8)岁。根据PBD方式分为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BD)组(n=228)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组(n=75)。比较两组PBD操作相关并发症(包括出血、胆漏等)、PD术后并发症(包括胰瘘、胆漏、手术部位感染等)、围手术期并发症(PBD操作相关并发症+PD术后并发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D围手术期并发症影响因素。结果PTBD组的PBD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0.1%(23/228),低于ERCP组25.3%(19/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9,P=0.001)。P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TBD组为38.2%(87/228),低于ERCP组69.3%(5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9,P<0.001)。围手术期总并发症发生率PTBD组44.3%(101/228),低于ERCP组73.3%(5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RCP胆道引流的壶腹周围癌患者PD术后手术部位感染风险增加(OR=2.86,95%CI:1.59~5.16,P<0.001),胰瘘风险增加(OR=3.06,95%CI:1.21~7.74,P=0.018)。结论ERCP胆道引流是壶腹周围癌患者PD术后胰瘘和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对于行PD的壶腹周围癌患者,若需行PBD建议首选PTBD。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术前胆道引流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