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在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5--2022.5期间的4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手术治疗,20例)和对照组(保守治疗,20例)。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的治疗时间、住院时间(d)、下床正常活动时间(d)和抗生素应用时间(d),并进一步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治疗组的住院时间、下床正常活动时间和抗生素应用时间均显著少于保守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也较保守治疗组更为明显。结论: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手术治疗在缩短治疗时间和提高治疗效果方面均优于保守治疗,可作为首选治疗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舒适护理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区间2023年9月至2023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小儿急性哮喘患儿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0,采取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n=40,在常规急诊护理基础上加入舒适护理),记录两组患儿症状的改善、复发率以及满意度,对其进行统计学比对。结果: 加入舒适护理的急诊护理在小儿急性哮喘的治疗中,其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常规急诊护理(P<0.05),患儿家属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舒适护理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对于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醒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在儿童暴发性心肌炎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3月至2019年9月八一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3例清醒ECMO支持的暴发性心肌炎患儿资料,分析病例资料、管理及预后,对比治疗前后超声数据,总结呼吸机、ECMO使用时间,介绍清醒ECMO治疗在儿科应用的经验及可行性。结果3例患儿行清醒ECMO,撤离呼吸机后,其中1例患儿因恶性心律失常再次行机械通气,最终3例患儿心功能恢复,其中1例遗留肾功能不全,3例患儿均存活出院。结论静脉-动脉ECMO支持的儿童暴发性心肌炎,撤离呼吸机行清醒ECMO支持是可行的,有必要针对儿童清醒ECMO进行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醒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在儿童暴发性心肌炎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3月至2019年9月八一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3例清醒ECMO支持的暴发性心肌炎患儿资料,分析病例资料、管理及预后,对比治疗前后超声数据,总结呼吸机、ECMO使用时间,介绍清醒ECMO治疗在儿科应用的经验及可行性。结果3例患儿行清醒ECMO,撤离呼吸机后,其中1例患儿因恶性心律失常再次行机械通气,最终3例患儿心功能恢复,其中1例遗留肾功能不全,3例患儿均存活出院。结论静脉-动脉ECMO支持的儿童暴发性心肌炎,撤离呼吸机行清醒ECMO支持是可行的,有必要针对儿童清醒ECMO进行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较差,手术策略的选择对Ⅳ期结直肠癌患者一直存有争议,本研究拟通过大数据样本系统评估Ⅳ期结直肠癌不同手术策略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筛选,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s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 dataset,SEER)中获得13 077例2010~2015年诊断为Ⅳ期结直肠癌的患者信息。将获取的数据分为以下四组:均未手术组、原发手术组、转移手术组、均行手术组,分析四种手术策略的患者预后情况,并进一步探究化疗与否对手术策略的疗效影响。结果四个研究组均获得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18、20、31个月(P<0.001)。COX多因素分析表明,相比于均未手术组,原发手术组、转移手术组、均行手术组患者预后更好,HR分别为0.640(95%CI:0.605~0.677;P<0.001)、0.592(95%CI:0.424~0.828;P=0.002)、0.371(95%CI:0.343~0.401;P<0.001)。在无(未知)进行化疗的患者中,均行手术组患者(MST=6个月)预后好于原发手术组患者(MST=5个月;P<0.001);转移手术组患者(MST=4个月)预后与均未手术组患者(MST=2个月;P=0.236)相似。在进行化疗的患者中得到不同的结果,均行手术组患者(MST=36个月)预后好于原发手术组患者(MST=25个月;P<0.001);而转移手术组患者(MST=22个月)预后好于均未手术组患者(MST=16个月;P=0.015),并且化疗患者(MST=25个月)预后明显好于无(未知)化疗患者(MST=4个月;P<0.001)。结论Ⅳ期结直肠癌手术治疗患者与未进行手术患者相比,具有更好的生存获益情况。化疗因素也会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在无(未知)化疗的患者中,应避免单一转移部位手术;而经历化疗的患者中,转移性肿瘤的切除可以获得更好的获益情况。同时进一步证明了化疗对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集束化护理对小儿手术室低体温的预防效果展开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以及术中30min、术中1h的体温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术中30min、术中1h体温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手术室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患儿体温过低,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患儿后期恢复,护理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新辅助化疗、新辅助靶向治疗及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后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评估。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20年3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接受新辅助治疗后手术切除肺癌标本113例。分析并比较90例[腺癌26例,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64例]新辅助化疗患者(化疗组)、13例(腺癌13例)新辅助靶向治疗患者(靶向组)及10例(腺癌4例,鳞癌6例)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患者(免疫联合化疗组)手术切除标本的肿瘤消退反应组织学特征(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胆固醇裂隙、泡沫细胞聚集、反应性肉芽肿及间质胶原纤维形成)的差异及病理缓解[明显病理缓解(MPR)及完全病理缓解(PCR)]状况。结果化疗组非小细胞肺癌、靶向组肺腺癌及免疫联合化疗组非小细胞肺癌均可见残存肿瘤细胞发生退行性变,异型性增加,肿瘤床内见不同程度的坏死、泡沫细胞聚集、胆固醇裂隙、炎性细胞浸润、反应性肉芽肿及间质胶原纤维形成。化疗组、靶向组及免疫联合化疗组三者之间肿瘤消退反应组织学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靶向组及免疫联合化疗组坏死所占的百分比最高10%及20%,而化疗组高达80%;1例免疫联合化疗组肺腺癌出现肿瘤消退床;免疫联合化疗组肿瘤床旁的非肿瘤肺实质内可有明显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及淋巴滤泡的形成。化疗组肺腺癌及鳞癌MPR率分别为35%(9/26)及64%(41/64);靶向组MPR比例为2/13;免疫联合化疗组肺腺癌及鳞癌MPR比例分别为2/4及2/6。化疗组肺腺癌及鳞癌PCR率分别为11%(3/26)及3%(2/64);靶向组PCR比例0/13;免疫联合化疗组肺腺癌及鳞癌PCR比例分别为0/4及1/6。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的新辅助治疗方式引起组织病理学变化存在形式及程度上的差异,化疗组可见较多的坏死,免疫联合化疗组可出现消退床,免疫联合化疗组肿瘤床旁的非肿瘤肺实质内可有明显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及淋巴滤泡的形成。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喉显微手术行麻醉时预注右旋美托咪啶对不良反应、临床疗效产生的积极影响。方法入选本次医学研究的患者样本数目为132例,第一例入院时间为2020年6月,最后一例入院时间为2021年5月,分组处理的方法为随机法,66例为对照组的患者数量,雷米芬太尼疗法为其应用方案,66例为观察组的患者数量,其应用方案则为预注右旋美托咪啶疗法。主要以手术相关时间以及镇静评分、临床相关指标、不良反应等方面为切入点,对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手术、睁眼、拔管、完全清醒时间以及不同时间段的镇静(Ramsay)评分的评估中,观察组更具优势,且组间差异较为悬殊(p<0.05);气管插管时(T0)、麻醉诱导前(T1)、手术过程中(T2)以及术毕拔管后(T3)的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心率(HR)等临床相关指标的评估中,观察组更具优势,且组间差异较为悬殊(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评估中,观察组更具优势,且组间差异较为悬殊(p<0.05)。结论 预注右旋美托咪啶应用于喉显微手术患者的麻醉中,可以有效缩短患者术后苏醒时间,优化临床指标,且安全性较高,麻醉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