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髓系肉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89例髓系肉瘤病例资料,将89例髓系肉瘤患者按疾病分型不同分为原发性髓系肉瘤组(40例)、髓系肉瘤合并髓内疾病组(36例)和白血病髓外复发标志的髓系肉瘤(13例)。统计其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类型、合并疾病、有无淋巴特征、疾病缓解状态等临床特征及是否化疗和移植、移植后是否用去甲基化药物(HMA)维持等对1年存活率的影响。结果89例髓系肉瘤中21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二代基因测序,8例进行异基因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原发性髓系肉瘤、髓系肉瘤并髓内疾病、白血病缓解后以髓系肉瘤复发的1年总体存活率(OS)分别为16.0%、37.5%、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局部治疗(手术切除、鞘内注射、局部放疗)、化疗联合局部治疗、化疗联合allo-HSCT的1年OS分别为:0、28.1%、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两疗程治疗后完全缓解和未完全缓解患者的1年存活率分别为34.9%、10.0%(P=0.008)。50%(4/8)髓系肉瘤受者移植后1年内复发,且生存期短。3例移植后受者应用地西他滨维持治疗,目前均长期存活。结论化疗联合allo-HSCT是髓系肉瘤的有效治疗手段,移植后应用地西他滨维持治疗可能延长无复发生存时间,但尚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临床验证。

  • 标签: 髓系肉瘤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地西他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FLT3-ITD及CEBPA双等位基因突变(CEBPAdm)共突变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初治成人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基因突变检测采用直接测序法。结果①接受基因突变检测的非M3且资料完整患者599例,检出FLT3-ITD基因突变阳性(FLT3-ITD+)且CEBPAdm阳性(CEBPAdm+)患者19例(A组),FLT3-ITD+且CEBPAdm-患者84例(B组),FLT3-ITD-且CEBPAdm+患者95例(C组),未检出任何已知基因突变患者70例(D组),共计268例。②A、B、C、D四组间性别、PLT、FAB分型、诱导治疗方案、融合基因突变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发病年龄、初诊时WBC、HGB含量、外周血原始幼稚细胞比例、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间两两比较,A组较B、C、D组性别、年龄、HGB含量、PLT、FAB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初诊时外周血WBC、外周血原始幼稚细胞比例、首疗程诱导治疗后微小残留病(MRD)水平高于B、C、D各组。③A、B、C、D组首疗程化疗后完全缓解(CR1)率分别为50.0%、32.4%、59.8%、39.0%(P=0.003),复发率分别为55.6%、50.0%、21.1%、40.0%(P<0.001),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6.25、3.0、15.5、10.5个月(P<0.001),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5.0、4.0、10.0、6.7个月(P=0.032)。结论FLT3-ITD及CEBPAdm共突变成人AML患者初诊时外周血WBC高,外周血原始幼稚细胞比例高,首疗程诱导化疗后MRD水平高,CR1率低,复发率高,中位总生存时间、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短,预后不佳。

  • 标签: 基因,FLT3 基因,CEBPA 基因共突变 白血病,髓样,急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结节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肺结节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结果:相关病人中共有孤立性肺结节(SPN)47例,多发性肺结节16例,SPN中共有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及恶性35例,良性12例。肿瘤标志物升高程度高于良性结节(P<0.05),存在临床症状者多于良性结节(P<0.05)。结论:在肺结节的诊断过程中,可通过对肿瘤标志物、临床症状进行鉴别。

  • 标签: 肺结节 病理特征 临床
  • 简介:摘要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DIP)是由抗精神病药、钙离子通道拮抗剂、胃肠道动力药和抗癫痫药等所致的常见并发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各种药物所致的DIP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然而却易漏诊漏治。停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如无法停药则应换用风险较低的药物。文中就DIP的定义、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治和预后相关进展做一综述,以提高对这种可防可治的医源性疾病的认识。

  • 标签: 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 多巴胺受体阻滞剂 临床特征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呼吸二科住院确诊为MP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随访观察预后。结果共纳入67例患儿。其中男39例,女28例;年龄5(1~14)岁。患儿均有咳嗽,其中63例(94.0%)发热,49例(77.8%)高热(≥39.0 ℃),总热程中位数为8(1~27) d;10例(14.9%)喘息;5例(7.5%)呼吸困难;3例(4.5%)低氧血症;58例(86.6%)肺部可闻及湿啰音;10例(14.9%)有喘鸣音。48例(71.6%)有家族过敏史或个人过敏史。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8.6±2.6)×109/L;C-反应蛋白中位数为9.1(0.5~55.6) mg/L,其中≥30 mg/L者7例(10.4%);乳酸脱氢酶中位数为278(181~590) U/L。胸部高分辨CT均表现为树芽征、小叶中心结节;双侧病变45例(67.2%),38例(56.7%)累及≥3个肺叶;22例(32.8%)并少量肺实变;19例(28.4%)并少量胸腔积液。35例(52.2%)患儿支气管镜下特点:71.4%(25/35例)表现为白色絮状、条索状分泌物;17.1%(6/35例)表现为黏液栓堵塞管腔;10.9%(4/35例)表现为结节样凸起合并肉芽组织增生。67例患儿均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42例(62.7%)患儿加用小剂量激素,首次应用时间为病程第(10.62±2.71)天,应用中位疗程为14(2~42) d。67例随访0.5年,其中61例(91.0%)患儿肺部几乎完全恢复,6例(9.0%)遗留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后遗症。结论MP细支气管炎多发生于具有家族过敏史或个人过敏史的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肺部体征以湿啰音为主,部分有喘鸣音。支气管镜下表现以白色絮状、条索状分泌物为主。经积极治疗,多数患儿预后良好,部分患儿可遗留BO后遗症。

  • 标签: 儿童 肺炎支原体 细支气管炎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统计我院近三年来所选取的手足口病患儿(508例)的流行强度以及流行的特征;根据参考有关文献资料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患者的基本情况予以统计;再对所选取的患儿排除异常值、手足口病合并其他病症患儿,最终得出可以进行研究分析的研究对象,并参照国家手足口病的防空指南对所有患儿进行病症定义。结果男性患儿的手足口病发病比例显著高于女性患儿的发病比例,P<0.05,有着显著性差异,手足口病发生在2~3岁之间的比例最高为41.54%,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患儿,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据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危险因素分析,要能够明确手足口病的防控重点,制定预防该病症的政策,宣传手足口病常识,建立起学校、家庭以及个人防治的三重保障。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卒中中心对静脉溶栓治疗发病6 h内的超早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救治时间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113例行静脉溶栓治疗的超早期AC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卒中中心建立前(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卒中中心建立后(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73例为研究组。记录救治时间节点,包括发病到就诊时间、就诊到初步诊断ACI时间、完成采血及指标报告时间、完成CT检查并确诊时间、知情同意时间和就诊到开始静脉溶栓时间;观察短期预后,包括病死率、静脉溶栓有效率、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率和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就诊到初步诊断ACI时间、知情同意时间和就诊到开始静脉溶栓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5.16 ± 1.97) min比(10.23 ± 7.80) min、(36.26 ± 21.89) min比(56.23 ± 40.97) min和(85.12 ± 35.46) min比(126.28 ± 50.14)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发病到就诊时间、完成采血及指标报告时间和完成CT检查并确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4%(1/73)比12.5%(5/40)],静脉溶栓有效率和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4.9%(62/73)比67.5%(27/40)和76.7%(56/73)比55.0%(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规范的卒中中心,能够缩短超早期ACI患者的救治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脑梗塞 血栓溶解疗法 预后 回顾性研究 卒中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DH不同突变亚型及伴发不同基因突变在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预后意义。方法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389例AML患者的22种基因突变情况,通过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389例AML患者中,IDH1及IDH2的突变率分别为6.2%、8.7%,未发现IDH1与IDH2共突变的情况。IDH2突变型患者年龄偏大、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高、正常核型多见、常合并RUNX1突变及SRSF2突变。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IDH1突变型组较野生型组的中位总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PFS)时间明显缩短(P值均<0.05);IDH2突变作为一个单变量对预后无显著影响,不同突变位点对预后的影响不同,IDH2R140突变对预后无显著影响,IDH2R172突变型患者较IDH2野生型患者完全缓解(CR)率明显减低、中位OS及PFS时间明显缩短(P值均<0.05)。在正常核型或年龄≥50岁的患者中,IDH不同突变亚型显示出同样的预后意义。74.1%(43/58)IDH突变患者同时携带其他基因突变,伴发基因突变数目对患者的预后无显著影响,IDH突变患者中伴NPM1突变者的CR率明显高于不伴NPM1突变者(81.8%对36.4%,P=0.014),伴DNMT3A突变者的中位OS时间短于不伴DNMT3A突变者[4.0(95%CI 3.8~4.2)个月对6.3(95%CI 2.4~10.2)个月,P=0.04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WBC≥100×109/L是影响患者OS及PFS的独立危险因素,2个疗程内CR、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影响患者OS及PFS的独立有利因素。结论在AML(非M3型)患者中,IDH基因突变常与其他基因突变共存,IDH不同突变亚型及伴发基因突变显示出不同的预后意义。

  • 标签: 基因,IDH 基因突变 正常核型 白血病,髓系,急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DH不同突变亚型及伴发不同基因突变在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预后意义。方法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389例AML患者的22种基因突变情况,通过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389例AML患者中,IDH1及IDH2的突变率分别为6.2%、8.7%,未发现IDH1与IDH2共突变的情况。IDH2突变型患者年龄偏大、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高、正常核型多见、常合并RUNX1突变及SRSF2突变。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IDH1突变型组较野生型组的中位总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PFS)时间明显缩短(P值均<0.05);IDH2突变作为一个单变量对预后无显著影响,不同突变位点对预后的影响不同,IDH2R140突变对预后无显著影响,IDH2R172突变型患者较IDH2野生型患者完全缓解(CR)率明显减低、中位OS及PFS时间明显缩短(P值均<0.05)。在正常核型或年龄≥50岁的患者中,IDH不同突变亚型显示出同样的预后意义。74.1%(43/58)IDH突变患者同时携带其他基因突变,伴发基因突变数目对患者的预后无显著影响,IDH突变患者中伴NPM1突变者的CR率明显高于不伴NPM1突变者(81.8%对36.4%,P=0.014),伴DNMT3A突变者的中位OS时间短于不伴DNMT3A突变者[4.0(95%CI 3.8~4.2)个月对6.3(95%CI 2.4~10.2)个月,P=0.04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WBC≥100×109/L是影响患者OS及PFS的独立危险因素,2个疗程内CR、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影响患者OS及PFS的独立有利因素。结论在AML(非M3型)患者中,IDH基因突变常与其他基因突变共存,IDH不同突变亚型及伴发基因突变显示出不同的预后意义。

  • 标签: 基因,IDH 基因突变 正常核型 白血病,髓系,急性
  • 简介:摘要: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逐渐渗透到各个不同的领域之中。医学领域借助与互联网的结合给患者带来了福音,很多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外出求医的人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得到专业的医生指导。近些年以来,越来越多人的工作要通过电脑完成,很多的工作者需要长时间在电脑之前。这些被动久坐的人群因为日常生活中缺乏锻炼,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较为普遍的症状就是腰痛。根据研究结果表明,久坐腰痛人群的核心肌力下降,导致了一系列体态问题的出现。久坐腰痛人群的比例正在不断上升,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本文主要研究久坐腰痛人群的核心肌力状态以及久坐人群的康复措施,希望为相关人群提供一定的指导。

  • 标签: 互联网医学 久坐腰痛人群 核心肌力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河北地区住院患儿呼吸道感染的人冠状病毒(HCoV)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源自河北省内各地区因呼吸道感染在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1 062例HCoV阳性患儿,年龄33 d至14岁、中位年龄2岁,男性27 932例(60.9%)、女性17 944例(39.1%)。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其性别、年龄、季节、HCoV阳性检出率、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检出情况及临床诊断等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数描述,率的比较采用χ²检验。结果HCoV总体阳性检出率2.31%(1 062/45 876),其中男性患儿为2.37%(662/27 932),女性患儿为2.23%(400/17 944),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916,P=0.339)。<1岁和1~<3岁年龄组中HCoV的阳性检出率(2.44%和2.63%)显著高于3~<5岁和≥5岁年龄组(1.97%和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7.332,P<0.01)。2015至2018年HCoV的阳性检出率为2.13%、2.45%、2.28%和2.23%,2019年阳性检出率为1.71%,显著低于2016(χ²=12.05,P<0.01)、2017(χ²=7.34,P=0.01)和2018(χ²=6.78,P=0.01)年度,与2015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2.84,P=0.09);2020年阳性检出率为3.37%,显著高于2015(χ²=13.636,P<0.01)、2016(χ²=11.099,P<0.01)、2017(χ²=15.482,P<0.01)、2018(χ²=18.601,P<0.01)和2019(χ²=45.580,P<0.01)年度。2015年和2017至2018年的每年春季(3至5月)阳性检出率最高,2016年2至4月和7至9月为阳性检出高峰期,2019年无明显季节变化,2020年1至7月阳性检出率极低而8至12月则明显升高。HCoV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混合检出率为26.37%(280/1 062),与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混合检出最常见(34.29%,96/280),其中7.34%(78/1 062)的HCoV阳性标本中检出了3种及以上病原体。单一HCoV阳性检出组中支气管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占比(61.89%和16.75%)高于混合检出组(34.29%和9.64%)(χ²=63.394和8.228,P<0.01),而混合检出组重症肺炎占比(47.14%)明显高于单一HCoV阳性检出组(4.6%)(χ²=280.171,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CoV是河北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之一,易感人群主要为3岁以下儿童,流行季节主要在春季,常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混合检出,且HCoV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混合感染可能是儿童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冠状病毒 儿童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