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乳腺肿瘤应用冰冻切片诊断疾病的价值探讨。方法:选取50例来我院进行乳腺肿瘤诊断与治疗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病理诊断结果可知所有患者均接受冰冻、石蜡切片检查肿瘤性质,评价两种诊断方法的效果。结果以石蜡切片诊断结果为标准,可知50例患者经冰冻切片确诊率高,延迟诊断和误诊率低。结论:应用冰冻切片对乳腺肿瘤进行良性、恶性病理诊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结果得出时间快,可为医生及时确诊与制定后续治疗方案提供准确的病理依据。

  • 标签: 乳腺肿瘤 冰冻切片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 diffuse sclerosing variant of papillarythyroid carcinoma,DSVPTC) 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 2 例 DSVPTC 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结合文献分析其诊断特点与鉴别诊断。结果 2 例 DSVPTC 均为女性,肿瘤弥漫累及双侧甲状腺组织且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镜下具有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性细胞核特征及广泛的鳞状上皮化生、丰富的沙砾体、致密的淋巴细胞浸润和间质纤维化等病理特征。免疫组化: 瘤细胞 TG、TTF、CK5 /6 均阳性,Ki - 67 增殖指数约 5% 。结论 DSVPTC 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罕见亚型,缺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学特征,应与桥本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鉴别。通过广泛取材,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可确诊。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弥漫硬化型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散发型多原发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术后病理确诊为GIST;(2)单发或散发型多原发者(散发型GIST定义为除家族性和综合征相关GIST外的原发GIST,多原发GIST定义为同一患者GIST个数≥2个,且无证据表明肿瘤为复发或转移);(3)临床病理资料完整者。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原发GIST患者完整病例资料,排除肿瘤复发或伴远处转移、以及伴发其他恶性肿瘤者后,根据GIST原发数量将患者分为散发性多原发GIST组和单原发GIST组。观察指标包括两组临床和肿瘤病理数据及预后的比较。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 200例原发GIST患者,男性628例(52.3%),女性572例(47.7%),发病中位年龄58(19~93)岁。1 165例(97.1%)为单发GIST,35例(2.9%)为散发型多原发GIST。35例散发型多原发GIST组,有3例(8.6%)首发症状为反酸,比例高于单发GIST组(22/1 16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7,P=0.006)。两组患者其他临床特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散发型多原发GIST组患者共包含80个原发肿瘤。与单发GIST组相比,散发型多原发GIST组肿瘤原发于胃的比例更高[87.5%(70/80)比59.1%(689/1 165)]、组织学为梭形细胞型的比例更低[85.0%(68/80)比93.7%(1 092/1 165)]、CD34阳性比例更高[97.5%(78/80)比87.6%(1 021/1 165)]、肿瘤最大径更小[最大径≤2.0 cm:61.2%(49/80)比28.8%(335/1 165)]、核分裂象更小[≤5个/50高倍视野(HPF):93.8%(75/80)比74.5%(868/1 165)]、危险度更低[极低危:60.0%(48/80)比23.3%(271/1 1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散发型多原发组和单发GIST组的3年无复发生存率(RFS)分别为96.6%和89.3%(P=0.160),3年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100.0%和92.8%(P=0.08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散发型多原发GIST以多个肿瘤同时原发于胃最为常见。与单发GIST相比,散发型多原发GIST肿瘤最大径和核分裂象较小,两组患者预后相当。

  • 标签: 胃肠间质瘤,散发 胃肠间质瘤,多原发 预后
  • 简介:随着WiFi的普及与BB(Blackboard)教学平台的广泛应用,两者结合已是大势所趋。在校园网范围内组建WiFi无线网络要选择符合管理和安全需要的设备及加密方式,同时使用蓝牙等多种无线网络进行互补。课题组利用BB教学平台在课堂教学、在线测试、课业提交等方面与WiFi网络全方位结合,并在使用对两者进行不断的磨合及优化,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示范和推广意义。

  • 标签: WI FI 病理BB平台 AP 网络教学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2001年,Rutledge教授报道了首例迷你胃旁路(MGB);2004年,Carbajo教授对MGB进行了技术改进并命名为单吻合口胃旁路(OAGB)。20年来,大量关于OAGB和MGB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不断见诸报道,关于MGB和OAGB一些焦点问题的答案也逐渐明晰。从技术角度来看,MGB和OAGB可以视作一种手术的两个亚变种,以下统称OAGB。OAGB的优势包括:(1)简单、安全和更低的内疝发生率;(2)稳定持久的减重效果;(3)稳定持久的降糖效果。OAGB的劣势包括胆汁反流和较高的营养不良发生率。OAGB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之间达到了良好的均衡,成为近年来最受关注且增长最为迅速的减重代谢手术方式,已经被国际减重代谢外科联盟和美国代谢和减肥外科学会推荐为标准式。

  • 标签: 减重代谢手术 迷你胃旁路术 单吻合口胃旁路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近30年基于性别的人口学特征以及肺癌临床病理特征演变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至2018年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肺科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肺癌患者,比较男性和女性患者在年龄、吸烟史、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等分布差异,趋势分析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8 433例患者,其中男30 729(52.6%)例,女27 704(47.4%)例;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较年轻(56.0岁对59.7岁),非吸烟患者比例更高(98.3%对52.3%),且Ⅰ期肺癌(60.6%对49.3%)和腺癌病理类型(93.7%对56.1%)比例显著高(P值均<0.001)。趋势分析发现,女性患者比例逐年增多,并于2015年超越男性,目前男女比为1∶1.5。2013年后女性发病年龄呈年轻化,平均年龄由58.7岁下降至54.7岁(P=0.02)。吸烟比例的下降主要因为男性患者的吸烟占比下降(由68.5%下降至31.1%,P<0.01)。男性和女性患者Ⅰ期肺癌比例分别在2012年和2010年超过中晚期肺癌,且女性Ⅰ期肺癌比例上升幅度高于男性。在男性患者,腺癌在2012年超过鳞癌成为主要病理类型;女性患者腺癌始终是最常见的肺癌病理类型,且占比持续增高已超过98%。结论近30年,外科诊治肺癌患者的性别分布已发生巨大转变,女性成为胸外科诊治肺癌的主要人群,并且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吸烟人群和鳞癌比例在男性患者显著下降,腺癌已成为外科治疗最常见的肺癌病理类型。随着肺癌筛查的普及,Ⅰ期肺癌的比例呈显著增加趋势。

  • 标签: 肺癌 性别 人口学特征 病理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胃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21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 163例原发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06例,女557例;年龄为59(20~94)岁。1 163例患者,合并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129例,设为合并组;未合并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1 034例,设为无合并组。观察指标:(1)患者临床病理特征。(2)手术治疗与术后并发症情况。(3)随访和生存情况。(4)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门诊复查、电话及网络平台等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患者生存情况。总生存时间定义为手术治疗至末次随访或结局事件(如死亡、失访等)发生时间。随访时间截至2022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1)患者临床病理特征。129例合并组患者,合并胃癌81例、食管癌39例、结肠癌8例、直肠癌1例。合并组原发胃间质瘤患者的性别(男、女),年龄(≤60岁、>60岁),术前发生临床症状(无、有),胃间质瘤肿瘤长径(<2 cm、2~5 cm、5~10 cm、>10 cm),核分裂象计数(<5个/50高倍视野、5~10个/50高倍视野、>10个/50高倍视野),细胞增殖指数Ki-67(≤5%、>5%),改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危险度分级(极低危、低危、危、高危),胃间质瘤肿瘤坏死(无、有),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无、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指标DOG-1(阳性、阴性),CD34(阳性、阴性)分别为92、37例,30、99例,9、120例,114、10、3、2例,126、1、2例,122、2例,112、8、5、4例,129、0例,121、8例,118、3例,117、12例;无合并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514、520例,585、449例,194、840例,383、360、201、90例,799、155、80例,851、143例,337、308、192、197例,960、74例,769、265例,850、80例,990、44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21.46、51.11、11.06,Z=-10.27、-5.34,χ²=15.94,Z=-10.61,χ²=9.86、24.10、5.52、6.37,P<0.05)。1 163例患者,12例术前拟诊为胃间质瘤(合并组),1例术前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胃间质瘤(合并组);1 150例均为探查或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2)手术治疗与术后并发症情况。合并组129例患者,行开放手术72例,行腹腔镜或胸腔镜手术57例(中转开放手术3例)。无合并组1 034例患者,行内镜手术治疗207例,行开放手术371例,行腹腔镜或胸腔镜手术456例(中转开放手术8例)。合并组和无合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78%(13/129)和2.321%(24/1 0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2.40,P<0.05)。(3)随访和生存情况。1 163例患者,1 04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4(1~220)个月,术后5年总生存率为87.2%;合并组和无合并组术后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1.2%和9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69.07,P<0.05)。(4)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胃间质瘤肿瘤长径(2~5 cm、5~10 cm、>10 cm),合并消化道恶性肿瘤,核分裂象计数(>10个/50高倍视野),胃间质瘤肿瘤坏死是影响胃间质瘤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的相关因素(风险比=2.16,2.27,0.46,0.57,1.75,7.58,2.70,1.80,95%可信区间为1.52~3.07,1.60~3.22,0.29~0.71,0.34~0.94,1.11~2.77,5.29~10.85,1.67~4.38,1.08~2.98,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胃间质瘤肿瘤长径、合并消化道恶性肿瘤、核分裂象计数是胃间质瘤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1.91,1.82,2.10,7.11、2.75,95%可信区间为1.33~2.75,1.27~2.62,1.14~3.87,4.58~11.04,1.50~5.03,P<0.05)。结论合并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胃间质瘤肿瘤长径小,改良NIH危险度分级更低;性别、年龄、胃间质瘤肿瘤长径、合并消化道恶性肿瘤、核分裂象计数是胃间质瘤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胃肿瘤 胃肠间质瘤 食管癌 结肠癌 直肠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不同时期再破裂的原因及处理要点。方法选择自2015年5月至2021年10月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神经外科行显微开颅夹闭治疗的21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不同时期发生再破裂。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动脉瘤参数、预后及并发症情况等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分别总结不同时期再破裂的原因及处理要点。结果2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岁,入院时均伴有意识障碍;Hunt-Hess分级Ⅲ级16例、Ⅳ级5例;前交通动脉瘤12例,后交通动脉瘤6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多子囊动脉瘤17例,不规则型动脉瘤4例;大型动脉瘤18例,巨大型动脉瘤3例。3例再破裂发生于夹闭前期(分离动脉瘤前),最终死亡2例、重残1例;14例发生于夹闭中期(分离载瘤动脉和动脉瘤时),术后发生脑梗死3例、重残3例;4例发生于夹闭后期(动脉瘤颈夹闭后),术后发生脑梗死2例、重残2例。结论患者年龄大、病情严重及动脉瘤位置、形状、体积等参数特殊以及者经验不足、操作不当等均会导致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中发生再破裂,任何时期的分离夹闭均应精细轻柔,避免过度牵拉。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破裂动脉瘤 再破裂 开颅夹闭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的相关因素并建立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59例行nCRT联合手术治疗的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59例患者33例(20.8%)患者达到pCR。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CRT前肿瘤最大厚度≤25 mm(P=0.046)、同步强化化疗(P=0.013)、nCRT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1.65(P=0.004)及nCRT前血清CEA≤5 ng/ml(P=0.016)均与pCR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同步强化化疗、nCRT前NLR及nCRT前血清CEA是pCR的独立相关因素。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pCR预测评分系统,评分为0、1、2、3分患者pCR的概率分别为42%(10/24)、30%(19/63)、5%(3/57)、7%(1/15)。评分≤1分患者pCR的概率为33%(29/87),评分˃1分患者pCR的概率为6%(4/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评分系统的曲线下面积为0.729(95%CI:0.638~0.820,P˂0.001)。结论同步强化化疗、nCRT前NLR≤1.65及nCRT前血清CEA≤5 ng/ml是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pCR的独立预测因素,联合以上指标构建的评分系统可有效预测pCR。

  • 标签: 直肠肿瘤 化学放射疗法 淋巴细胞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混合入路在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左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2例,女44例;平均年龄为61岁,年龄范围为29~75岁。患者均施行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观察指标:(1)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术后化疗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0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96例患者均采用混合入路施行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96例患者,5例行腹腔镜联合多器官切除(2例联合脾切除、2例联合胃壁楔形切除、1例联合脾脏和胰体尾切除);7例行手助腹腔镜手术(5例因肿瘤侵犯需行多器官切除、2例因近端肠管梗阻严重无法暴露加行回肠末端造瘘);84例行腹腔镜辅助手术;无中转开腹。96例患者,3例行回肠后方吻合,2例行旋转升结肠吻合,91例行原位吻合。96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40 min(70~250 min),中出血量为50 mL(30~140 mL);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2 d(1~4 d)。96例患者,术后5例切口感染,5例肺部感染,3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吻合口瘘,均经保守治疗治愈。96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8 d(5~27 d)。(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96例患者清扫淋巴结数目为19枚(13~25枚);手术切除标本长度为35 cm(25~50 cm),切缘均为阴性。96例患者病理学T分期:pT1期5例,pT2期46例,pT3期37例,pT4期8例;病理学N分期:pN0期32例,pN1期47例,pN2期17例。96例患者均为M0期,无远处转移。96例患者病理学类型:黏液腺癌7例,低分化腺癌16例,中分化腺癌46例,高分化腺癌27例。(3)术后化疗情况:96例患者,68例术后行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规范化疗,28例术后未行化疗。(4)随访情况:96例患者,8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9~58个月,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随访期间,86例患者均生存,其中82例未发现肿瘤复发;3例复查发现肝脏转移,带瘤生存;1例发现肝、肺转移,带瘤生存。结论混合入路在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安全、可行。

  • 标签: 结肠肿瘤 结肠切除术 手助腹腔镜手术 手术入路 吻合方式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保留迷走神经一幽门的胃癌根治在早期胃癌治疗的作用。方法选取从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例。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行保留迷走神经-幽门的胃癌根治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给予用D2淋巴结清扫加至少2/3的胃切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胃排空功能恢复时间和CCK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胆囊收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量以及腹痛腹胀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迷走神经一幽门的胃癌根治在早期胃癌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保留迷走神经-幽门 胃癌根治术 胃排空功能 胆囊收缩率 CCK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使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方式进行麻醉,进而提升对该类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文章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8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68例,为对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进行观察,将选取的所有患者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两种方式进行麻醉,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后患者恢复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方式对患者麻醉后,患者的用药后的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均有明显的改善,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方式相比较,具有显著的优势。且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述研究内容显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更好,对于患者的恢复和不良反应的降低更具意义。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瑞芬太尼 丙泊酚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老年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使用硬膜外符合全身的方式进行麻醉,进而提升对其麻醉的效果。方法:文章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进行老年髋关节置换的患者80例,为进一步观察该麻醉方式对该类患者的效果,将选取的患者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全身麻醉、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两种方式,并对上述方式的麻醉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使用硬膜外复合全身的方式进行麻醉后,患者麻醉前及麻醉后各时间段的MMSE、POCD的平均分均明显的改善,且其麻醉的效果与全身麻醉方式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存在明显的差异,可确保本次研究数据的真实性。结论:从以上研究内容可以看出,硬膜外符合全身麻醉的方式更适合接受老年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对于患者麻醉效果的提升以及认知功能的改善均有显著的作用。因此,在对该类患者进行麻醉的过程,应对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的方式可进行大力的推荐和应用。

  • 标签: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腹壁横向悬吊和腹腔镜辅助经阴子宫腹壁悬吊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4年1月-2024年8月期间收治的72例绝经后盆腔脱垂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行经腹腔镜腹壁横向悬吊,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经阴子宫腹壁悬吊,观察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OP-Q为1度患者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能在盆腔脏器脱垂治疗起到良好疗效,其中腹腔镜辅助经阴子宫腹壁悬吊对患者创伤更低,具备一定优势。

  • 标签: 经腹腔镜腹壁横向悬吊术 腹腔镜辅助经阴子宫腹壁悬吊术 盆腔脏器脱垂
  • 作者: 张鹏  李欣  卓文静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3-06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2期
  • 机构:东阿县人民医院  25220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病人超声波征像与病理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及生物学指标的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对临床应用超声诊断乳腺癌提供医学参考。方法:研究人员选择了东阿县人民医院于2020年6月—2023年1月接受的80例原发性乳腺癌病人临床研究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在手术前病人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乳腺检查,对所获取的超声波征像进行研究,术后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并分析了超声波征像与病理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及生物学指标之间的相互关联。结果为在超声波征象的外形、毛刺、微小钙化,浸润型导管癌与浸润性小叶癌之间的对比,相差较具有统计价值(P0.05);在外形、毛刺等超声波征像等几个重要方面,低分离浸润性导管癌和高分离浸润性导管癌相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乳腺癌超声 病理分子分型 组织学分级 生物学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切口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C-NDL)与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TVT-O)治疗女性单纯性压力性尿失禁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接受C-NDL与TVT-O治疗的女性单纯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07例患者纳入研究,C-NDL组51例,TVT-O组56例,年龄分别为(58.8±9.3)岁(范围:43~81岁)和(56.9±11.4)岁(范围:32~87岁),咳嗽漏尿点压力[M(QR)]分别为70(20)cmH2O(1 cmH2O=0.098 kPa)和80(25)cmH2O。比较两种式患者围手术期结果、客观治愈率、主观治愈率、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尿失禁影响问卷简表(IIQ-7)中文问卷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应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NDL组和TVT-O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30(10)min和40(30)min(Z=-3.73,P<0.01)。术后两组分别随访32.0(17.4)个月和41.0(23.2)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客观治愈率分别为48/51和54/56(χ2=0.01,P=0.94),主观治愈率分别为43/51和50/56(χ2=0.03,P=0.86),ICIQ-SF评分分别为2.29±4.02(范围:0~13)和1.71±3.67(范围:0~18),IIQ-7评分分别为1.12±1.85(范围:0~7)和0.70±1.70(范围:0~6),两组整体变化趋势无明显差异。术后C-NDL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0(1.5)分,低于TVT-O组的1.0(1.0)分(Z=3.41,P<0.01)。两组各有排尿困难2例,C-NDL组还发生阴道切口疼痛1例,TVT-O组发生大腿内侧轻度疼痛2例、新发尿急3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1比7/51,P=0.325)。结论C-NDL与TVT-O两种式均能有效治疗女性单纯性压力性尿失禁,长期疗效稳定。

  • 标签: 尿失禁,压力性 尿道下悬吊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多肽(PDGFRα)基因突变型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不同基因亚型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9年6月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诊治的35例原发PDGFRα基因突变型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本组35例GIST患者的首发症状为腹部疼痛或腹胀28例(80%),腹部包块6例(17%),便血1例(3%)。肿瘤位于胃31例(89%),胃以外4例(11%);组织形态梭形细胞型14例(40%),上皮样细胞型13例(37%),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混合型8例(2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D117阳性27例(77%),CD34阳性28例(80%),DOG-1阳性30例(86%);PDGFRα D842V突变19例(54%),非D842V突变16例(46%)。35例患者均行完整手术切除,无围手术期死亡。D842V突变组患者的3年无复发生存率比非D842V突变组患者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4%比100%,P=0.045)。结论GISTPDGFRα基因突变率较低,多原发于胃。PDGFRα基因突变型的GIST呈惰性生物学行为,整体预后较好。

  • 标签: 胃肠道间质肿瘤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病理学,临床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