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新生儿期发病的遗传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TTP)病例。患儿为第3胎第3产,2名姐姐均于生后24 h内死亡。本例患儿生后生命体征平稳,血小板计数20×109/L。生后约3 h患儿出现呼吸困难、神志模糊、大面积淤点淤斑、酸中毒和肺出血等,积极予机械通气、扩容、纠酸等综合抢救,但患儿于生后约6 h死亡。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发现患儿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基因c.1187G>A(p.C396Y)/c.1595G>T(p.C532F)复合杂合变异,其母亲携带c.1187G>A杂合变异,父亲携带c.1595G>T杂合变异。结合患儿临床特点、家族史及基因检测结果,最终诊断为遗传性TTP。由本例认为,对于新生儿期出现不明原因的血小板减少、贫血、非溶血病性严重黄疸等应提高警惕,及时完善基因检测,及时治疗。
简介:摘要结合核心区域的力量素质,对其在体育训练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对核心区域力量素质在体育训练中的主要作用及其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分析,旨在提高体育训练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接受手术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实施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3年1月到2024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参照组30例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30例接受延续性护理。观察对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的自护能力评分较参照组更高,生活质量评分较参照组更高,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接受手术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实施延续性护理,能够在患者术后对其采取有效的指导和管理,切实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使其能够在居家期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可以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改善其预后效果,使其能够更好地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源干细胞(MDSCs)联合纤维蛋白胶支架对压力性尿失禁大鼠的治疗效应及相关机制。方法建立压力性尿失禁的大鼠模型,并根据注射介质的不同分为5组,其中FM组为MDSCs联合可注射性纤维蛋白胶组;M组为单纯MDSCs注射组;F组为单纯可注射性纤维蛋白胶组;D组为溶剂对照组;S组为假手术组。在注射后1、2周以及4周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注射部位近端尿道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通过第八因子相关抗原(FVⅢR Ag)表达检测毛细血管生长情况。通过HE染色观察注射部位的近端尿道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注射后1周,FM组的VEGF和IGF-1 mRNA表达均高于D和S组(均P<0.05),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M组(均P<0.05),而VEGF和IGF-1蛋白表达均高于F、D、S组(均P<0.05);注射后2周,FM组的VEGF、IGF-1 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D组(均P<0.05),而VEGF蛋白表达均高于F、D组(均P<0.05);注射后1周,M组的VEGF和IGF-1 mRNA和蛋白均高于D组,VEGF mRNA高于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注射后4周,FM组的VEGF和IGF-1 mRNA的表达降至正常水平,而VEGF和IGF-1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别(均P>0.05)。注射后4周,FM组的近端尿道毛细血管密度均高于其他组(均P<0.01),M组的近端尿道毛细血管密度均高于D组(均P<0.01)。与D组比较,FM组可见尿道外括约肌层增厚,注射部位有新生毛细血管及新鲜肌纤维形成,肌纤维密度增大;M组可见尿道外括约肌层增厚,注射部位可见部分新生肌纤维和少许新生毛细血管;F组肌层仍较疏松,注射部位可见新生毛细血管。结论MDSCs联合纤维蛋白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可促进模型大鼠近端尿道的IGF-1、VEGF表达,促进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和尿道肌层的再生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