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4h尿蛋白定量联合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评估移植肾IgA肾病病理损伤程度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18年6月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活体肾移植术后穿刺活检确诊移植肾IgA肾病受者共115例,基于Lee病理分级标准,分析相关临床指标在评估移植肾IgA肾病病理损伤程度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组间对照显示,不同Lee分级者在发病时间、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和eGRF降低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蛋白定量(风险比率1.6每增加1 g,95%CI 1.2~2.3)及eGRF降低[风险比率1.1,每降低1 ml/(min·1.73m2),95%CI 1.0~1.1]是移植肾重度损伤(Lee分级Ⅳ~Ⅴ级)的独立预测因子;拟合ROC曲线显示上述两项指标在诊断移植肾重度损伤中具有较高价值(曲线下面积=0.83),结合临床实践,选取尿蛋白定量1.3 g,eGRF下降6.0 ml/(min·1.73m2)为最佳诊断界值,此界值敏感度95.5%,特异度59.1%。结论24 h尿蛋白定量联合eGFR有助于评估移植肾IgA肾病的病理损伤程度,对于重度损伤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槲皮素对前列腺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将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有限公司的6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槲皮素组。除对照组外,模型组和槲皮素组均注射消痔灵注射液200 μl构建急性前列腺炎模型。造模7 d后,槲皮素组经腹腔注射槲皮素25 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经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30 d。分析每组大鼠前列腺指数;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分析每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每组大鼠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总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磷酸化p38MAPK(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计量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法。结果与对照组(1.06±0.09)比较,模型组大鼠前列腺指数(1.85±0.12)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71,P<0.05)。与模型组比较,槲皮素组大鼠前列腺指数(1.31±0.10)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4,P<0.05)。与对照组(1.98±0.32)比较,模型组病理评分(9.44±3.52)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71,P<0.05)。与模型组比较,槲皮素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学评分(5.90±2.79)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1,P<0.05)。与模型组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槲皮素组外周血IL-1β、IL-6和TNF-α水平[(120.36±17.84)、(179.44±26.77)、(78.98±10.33) pg/ml]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9、4.001、3.719,P<0.05)。与对照组大鼠前列腺组织p-p38MAPK表达水平(0.27±0.07)比较,模型组大鼠前列腺组织p-p38MAPK表达水平(0.76±0.09)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0,P<0.05)。与模型组大鼠前列腺组织p-p38MAPK表达水平比较,槲皮素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p-p38MAPK表达水平(0.48±0.09)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19,P<0.05)。结论槲皮素通过调控p-p38MAPK蛋白水平抑制前列腺炎大鼠的炎症水平,进而改善前列腺病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补充维生素D对重度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12例重度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重度哮喘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治疗,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分析2组治疗前后支气管黏膜基底膜厚度(TRBM)、支气管上皮黏膜肌纤维母细胞计数(MFB)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并分析2组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RBM、MFB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值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NF-α、TGF-β1、MMP-9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值均<0.05),血清IL-10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值均<0.05)。观察组治疗后FVC、FEV1、FEV1/FVC、PEF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值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结论维生素D能有效抑制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改善肺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肝切除术的125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腹腔镜肝切除术组(腹腔镜组,60例)和开腹肝切除术组(开腹组,65例)。其中腹腔镜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16~75岁,中位年龄55岁。开腹组男37例,女28例;年龄15~76岁,中位年龄54岁。两组手术时间、年龄等比较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有5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为8%(5/60),无死亡病例。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45±53)min,明显长于开腹组的(128±30)min(t=2.267,P<0.05)。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镇痛药使用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5±0.7)、(1.7±0.6)、(2.1±0.7)、(5.1±2.2)、(6.4±2.6)d,明显短于开腹组的(3.0±0.7)、(3.0±0.7)、(2.8±1.5)、(7.0±1.7)、(8.8±2.1)d(t=-4.195,-11.164,-4.024,-5.456,-5.701;P<0.05)。腹腔镜组术后出血2例、胆漏3例、感染2例,开腹组相应为4、8、6例,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χ2=5.008,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肝切除术安全、近期疗效好、并发症率低,具有微创、恢复快的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人员患雄激素性秃发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2019年2—3月,浙江省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对在职934名医护人员[男550名,女384名,年龄20~55(33.27±6.21)岁]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34名医护人员诊断雄激素性秃发238名,患病率25.48%,其中男175例,占31.25%;女63例,占15.75%,165例(69.33%)雄激素性秃发患者自评精神状况欠佳,126例(52.94%)患者有家族史,有夜班的医护人员患病率226例(26.03%)高于无夜班的医护人员6例(9.09%)。结论医护人员雄激素性秃发发病可能与工作压力、精神紧张、夜班、家族史、饮酒等因素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晶微针联合5%米诺地尔酊对男性雄激素性秃发的疗效。方法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浙江省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将60例(18~47岁)男性雄激素性秃发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外用5%米诺地尔酊治疗,试验组在外用5%米诺地尔酊基础上加用纳晶微针治疗,每周治疗2次,每次10 min,6个月进行疗效判定。结果试验组有效24例,有效率80.00%,对照组16例,有效率53.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07,P<0.05)。皮肤镜下观察>20%毛发直径变细、毳毛增多、局部无毛征、黄点征等各项指标的改善,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纳晶微针联合5%米诺地尔酊治疗雄激素性秃发安全、有效,推荐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纽曼系统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疾病自我认知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诊治的86例冠心病介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组: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者设为对照组(43例),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实施纽曼系统护理者设为研究组(43例)。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疾病自我认知水平、生命质量变化心脏事件发生率以及遵医行为。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疾病自我认知评分分别为(4.35 ± 0.36)、(4.26 ± 0.14)分和(12.64 ± 1.05)、(9.27 ± 1.48)分,2组患者护理前疾病自我认知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护理后疾病自我认知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344、4.486、3.975,均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分别为(37.99 ± 8.15)、(37.85 ± 8.91)分和(80.69 ± 4.18)、(72.17 ± 5.94)分,2组患者护理前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护理后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9.614、8.157、4.168,均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后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6.98%(3/43),低于对照组的20.93%(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8,P<0.05)。研究组患者遵医行为优良率为100.00%(43/43),高于对照组的86.05%(3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479,P<0.05)。结论纽曼系统护理适宜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可增进患者对疾病的自我认知水平,改善出院后遵医行为,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并提高其生命质量水平,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患者蛛网膜颗粒(AG)的改变情况及其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5例自发性CVST患者进入研究,归为CVST组;同时选择相同时间段来我院进行体检的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成员AG大小及数量,分析不同病程CVST患者CVST与AG的MRI特征。结果(1)35例CVST患者中14例发现AG,直径为(5.19±2.40) mm,范围为1.83~11.77 mm;35例对照组成员中23例发现AG,直径为(4.45±2.03) mm,范围为1.45~9.87 mm。2组成员的AG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4,P=0.031),AG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21,P=0.221)。(2)8例急性期CVST患者CVST MRI表现为T2WI低信号,FLAIR低信号;20例亚急性期CVST患者CVST T2WI、FLAIR均呈高信号;7例慢性期CVST患者CVST T2WI呈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3种不同病程患者AG均表现为T2WI高信号,FLAIR低信号。结论CVST患者中AG检出率较正常对照者低;MRI T2WI和FLAIR序列能够有效鉴别CVST与AG。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 T2WI与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静脉成像(3D CE-MRV)对横窦内蛛网膜颗粒(AG)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行MRI常规扫描及3D CE-MRV检查的811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别记录MRI T2WI、3D CE-MRV能够显示横窦内AG的患者例数,AG的数量、大小、形态及与AG有关的静脉数量。结果MRI T2WI显示184例(22.7%)患者存在242个AG,3D CE-MRV显示119例(14.7%)患者存在138个AG;与3D CE-MRV比较,MRI T2WI显示AG的患者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MRI T2WI检出的242个AG分为3D CE-MRV检出组(138个)和3D CE-MRV未检出组(104个),3D CE-MRV未检出组AG的直径[(5.30±2.10) mm]明显小于3D CE-MRV检出组AG的直径[(6.14±2.03)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 T2WI显示圆形或椭圆形AG 231个、分叶形AG 11个,而3D CE-MRV显示圆形或椭圆形AG 138个、分叶形AG 0个。MRI T2WI显示289条静脉与AG关系密切,3D CE-MRV显示97条静脉与AG关系密切;与3D CE-MRV比较,MRI T2WI显示的与AG关系密切非Labbé静脉所占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3D CE-MRV相比,MRI T2WI对横窦AG诊断效率更高,能更好地显示AG的形态及与其毗邻的静脉。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选择性痔上粘膜吻合术( TST)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以及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年 1月 ~2019年 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 9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 TST组、 PPH组和 EPH组,每组患者各 30例。 TST组患者行选择性痔上粘膜吻合术, PPH组患者行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 EPH组患者行痔上粘膜环形错位套扎术。观察对比 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和肛肠动力学指标。结果 手术后, TST组患者的显效率为 90.00%,优于 PPH组的 76.67%及 EPH组的 70.00%( P<0.05)。 TST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10.64%,低于 PPH组及 EPH组的 27.66%、 31.91%( P<0.05)。肛肠动力学检测提示术后 1月 TST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和肛管最长收缩时间均高于 PPH组和 EP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TST手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显著,有利于维持术后肛门动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腔隙性踝关节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09年7月—2015年5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二科采用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腔隙性踝关节感染创面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6~45岁,平均35.3岁;左侧7例,右侧8例;交通伤9例,砸伤4例,挤压伤2例。5例急诊行创面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其中2例踝关节粉碎性骨折患者予外固定架固定;10例患者踝关节粉碎性骨折行骨折内固定治疗,术后10~16 d皮肤软组织坏死引起缺损,行创面彻底清创+VSD治疗。15例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3 cm×5 cm~10 cm×7 cm,均于VSD治疗后择期行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腔隙性创面。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术后3个月,通过对皮瓣愈合情况、感觉、形态、皮温、供区瘢痕情况的评分,评价皮瓣修复效果;末次随访时采用Kofoed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踝关节功能。结果15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均一期愈合。15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3~21个月,平均17.5个月。随访期间感染无复发,局部无窦道形成。术后3个月皮瓣修复效果评分为7~10分,皮瓣外观不臃肿、质地柔软,疗效均满意。末次随访时按照Kofoed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踝关节功能,优1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结论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管蒂恒定,携带筋膜可填塞空腔,皮瓣血运好、抗感染力强、易于切取,修复腔隙性踝关节感染创面,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9家移植中心已开展ABO血型不相容亲属活体肾移植(ABOi-KT)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开展ABOi-KT提供可借鉴经验。方法收集200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各中心已开展ABOi-KT和同期ABO血型相容亲属活体肾移植(ABOc-KT)的临床资料,从组织配型、术前处理方案、术后并发症、移植物及受者存活率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国内现阶段ABOi-KT的效果。结果342例ABOi组和779例ABOc组供、受者相比,(1)年龄、体重指数、供受者关系及术前透析等待时间等没有显著差别;(2)ABO血型:各移植中心O型受者等待名单最长,实施O型受者ABOi-KT,特别是A型给O型的比例最高;(3)HLA配型:两种手术在错配率、群体反应性抗体(PRA)I类、PAR Ⅱ类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4)术前抗CD20单抗的使用根据不同时期应用方案不同;(5)外科并发症:开展ABOi-KT的早期以出血最为常见,现阶段可见血管内微血栓形成,与ABOc-KT相比,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显著性差异;(6)术后1、3、5、10年移植肾存活率和受者存活率均较高,1年内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和血肌酐水平较低,与ABOc-KT相当。结论ABOi-KT技术成熟、安全有效,各移植中心可根据需要开展。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4种吻合血管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手、足创面患者共112例,其中手指78例,虎口11例,手掌5例,手背6例,足部12例;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1.5 cm~21.0 cm×12.0 cm;均采用吻合血管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穿支皮瓣修复。应用皮瓣种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带前臂后侧皮神经)30例,皮瓣面积5.0 cm×2.0 cm~13.0 cm×6.0 cm;吻合血管的腓浅动脉穿支皮瓣(未带腓浅神经)15例,皮瓣面积2.5 cm×2.0 cm~9.0 cm×6.0 cm,修复手背、虎口、手掌及手指创面;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带腓肠外侧皮神经上段)26例,皮瓣面积2.5 cm×1.8 cm~7.0 cm×5.0 cm,修复手背、虎口、手掌及手指创面;腓动脉穿支皮瓣(带腓肠神经中下段)41例,皮瓣面积2.5 cm×1.8 cm~23.0 cm×14.0 cm,修复足部、手背、虎口、手掌及手指创面。其中40例做CTA的观察,分别测量桡侧副动脉、腓浅动脉、腓肠外侧浅动脉、腓动脉的出现率和起始处血管口径。缝接皮神经97例,未缝接皮神经15例(均为腓浅动脉穿支皮瓣)。术后定期随访。结果切取腓动脉穿支皮瓣(41例)、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30例),两种皮瓣穿支出现率是100%;腓肠外侧浅动脉出现率为80.0%,穿支利用率为80.8%(21/26),有19.2%(5/26)因血管太细改为腓肠内侧浅动脉;腓浅动脉穿支出现率为90.0%,可利用率为60.0%(9/15),其中40.0%(6/15)改为腓动脉穿支皮瓣。除1例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有101例获得随访,其中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90例,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11例,随访时间12~120个月,平均36.6个月。修复手部者功能优40例,良45例,可5例。缝接手部皮瓣皮神经者78例,感觉功能均达到S3级以上;未缝接手部皮瓣皮神经者12例,感觉功能达到S3级3例、S2级9例;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11例均缝接了皮神经,感觉功能均达到S3级以上。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比较臃肿,需要去脂、修薄处理,其他3种皮瓣不臃肿。结论腓动脉穿支和桡侧副动脉穿支血管口径较粗,容易切取成活;腓浅动脉和腓肠外侧浅动脉因血管口径比较细,且腓浅动脉变异很大。4种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中,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较臃肿。腓肠外侧皮神经上段、前臂后侧皮神经及腓肠神经中下段均有感觉神经支配皮瓣,腓浅动脉穿支皮瓣的伴行腓浅神经没有发出皮支到皮瓣内,腓浅神经上段仅仅是过路神经,可以修复神经缺损,皮瓣本身没有感觉。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全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aesthesia, TIVA)与静吸复合麻醉对慢性开胸术后疼痛综合征(chronic post-thoracotomy pain syndrome, CPTS)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进行胸廓切开术的患者,年龄18~75岁,ASA分级Ⅰ、Ⅱ级,肺癌和食管癌外科手术治疗阶段。通过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将患者分为两组:全静脉麻醉组(Ⅰ组,173例)接受丙泊酚+瑞芬太尼TIVA,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170例)接受0.8 MAC七氟醚吸入麻醉。术中维持BIS在40~50。使用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对两组患者术后1、3、5 d的急性疼痛进行评估,统计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CPTS发病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的疼痛特征和止痛药使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人员组成和围手术期参数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 d镇静和咳嗽状态的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CPTS及触痛发病率、术后6个月新发疼痛发病率低于Ⅱ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NRS评分、主要疼痛特征(针刺痛和酸痛)、止痛药使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TIVA在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可降低CPTS的发病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在治疗危重型手足口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2017年住院的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55例,分为CVVH组(2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免疫球蛋白、地塞米松、甘露醇及米力农、艾司洛尔等血管活性药物、机械通气等治疗,CVVH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分析两组患儿在治疗第3天和第5天时的体温、心率、血压及外周血白细胞、血糖、乳酸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两组患儿病情进展情况、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20例3期患儿中,15例进展为4期;CVVH组15例3期患儿中,2例进展为4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49,P<0.01);CVVH组与对照组分别有2例、7例因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治疗而死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72,P=0.350);两组患儿的心率、血压及外周血白细胞、血糖、乳酸在治疗第3天和第5天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净化可阻断3期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进展至4期,缩短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有开放性胸部手术史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出现不良结局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合并开放性胸部手术病史的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诊疗方案以及结局。结果10例患者均为重症或危重症。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均经胸部CT及病毒核酸检测确诊。入院后均给予氧疗、以阿比多尔和中药莲花清瘟为主的抗病毒治疗、以莫西沙星和/或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为主的抗生素治疗。最终3例死于呼吸衰竭,7例治愈出院。结论有开放性胸部手术史的COVID-19患者病情易进展,抗生素的使用可能需要更为积极。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多手段联合治疗可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