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SSc是一种慢性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病,90%SSc患者有消化系统受累,但国内外鲜有SSc合并肠气囊肿(PCI)的病例报道。本研究报道了4例SSc合并PCI患者,均为局限性皮肤型SSc的女性患者,年龄分别为44岁、55岁、66岁、71岁。从发病到出现PCI的病程为5~30年。患者都有体型消瘦、雷诺现象、腹痛、腹胀、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的临床特点,CT均可见腹腔游离气体、肠壁内积气影。其中合并肺间质改变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禁食、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促胃肠动力药物、肠内外营养等治疗,患者均好转出院。PCI是SSc罕见的并发症,临床和腹部影像学表现与急腹症相似,但多采取保守治疗方式,临床医师需注意鉴别。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腔填纱与欣母沛联合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7年8月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100例,根据随机表分组。对照组采用宫腔填纱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欣母沛与宫腔填纱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出血持续时间、剖宫产中总失血量、产后24小时内出血总量、总输血量;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出血持续时间、剖宫产中总失血量、产后24小时内出血总量、总输血量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1例头痛、1例头晕、1例恶心和1例呕吐,发生率8.00%;对照组2例头痛、1例头晕、1例恶心和1例呕吐,发生率10.00%,P>0.05。治疗前HB、SAS、HR相似,P>0.05。治疗后观察组HB、SAS、HR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欣母沛与宫腔填纱联合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临床效果和安全性高,可加速出血停止,缩短出血时间和减少输血,无明显副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麻醉中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焦作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罗哌卡因进行麻醉,观察组产妇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进行蛛网膜下腔麻醉。观察记录两组产妇的痛觉恢复时间、麻醉持续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满意效果、尿潴留及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麻醉前后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的痛觉恢复时间、麻醉持续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产妇麻醉效果满意度为98.00%(49/50),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2/50),低于对照组的20.0%(10/50),P<0.05。麻醉前,两组产妇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观察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麻醉中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临床效果理想,安全性高,发生不良反应概率较低,能够有效提高麻醉满意度,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呼吸情况影响较小。
简介: 【摘要】在现如今的小学教学中,家校合作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着诸多好处和教育意义,可以为学生创设校内和校外的学习环境,有效衔接起学生的学习流程,完整学习体系。通过家校合作,学校和家长之间可以建立起关于学生的联系,学校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进度,家长也能通过学校了解到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再针对学生当前的学习进度,量身定制其合理的学习方案,帮助小学生为之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现阶段的小学家校合作中依旧存在着很多显著的问题,为了让小学家校合作衔接更为流畅,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采取优化策略,对家校合作做出改变。本文就小学家校合作中的问题及优化策略展开论述。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与椎旁神经阻滞(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PVB)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急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腔镜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椎旁神经阻滞组(P组)、竖脊肌平面阻滞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6例。全身麻醉诱导前P组在T5-T6水平行PVB,E组在T5水平行ESPB,C组不予处理。记录3组患者术中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用量,术后首次自控镇痛给药时间,自控镇痛给药次数,喷他佐辛追加次数,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4 h(T1)、术后1 d(D1)、术后2 d(D2)、术后3 d(D3)时静息和咳嗽VAS疼痛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 h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电话随访术后慢性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 CPSP)发生情况。结果P组和E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少于C组(P<0.05),P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少于E组(P<0.05)。T1、D1时C组静息VAS疼痛评分高于E组和P组(P<0.05),咳嗽VAS疼痛评分高于E组和P组(P<0.05);D1时P组静息VAS疼痛评分低于E组(P<0.05),T1、D1时P组咳嗽VAS疼痛评分低于E组(P<0.05)。E组和P组术后首次自控镇痛给药时间长于C组、自控镇痛给药次数及喷他佐辛追加次数少于C组(P<0.05);C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长于E组和P组,E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长于P组(P<0.05);C组术后3个月CPSP发生率高于P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PB与PVB可缓解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PVB镇痛效果优于ESPB,PVB可降低术后3个月CPSP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主客观评价系统分别评价深度学习方法在动静脉期CT上的分割效果,并探索影响动静脉期胰腺分割差异的因素及影响静脉期胰腺分割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至11月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218例胰腺CT扫描数据,每例均包含动脉期和静脉期图像,并按照训练集+验证集与测试集为7∶3的比例将数据随机划分为训练集(139例)、验证集(20例)及测试集(59例),使用训练集训练二阶段全局局部渐进融合网络,在验证集上寻找最优分割效果的模型参数,对测试集进行预测并对结果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主观评价基于胰腺与周围器官的临界区域,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客观评价采用Dice相似系数(DSC)。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配对秩检验比较动静脉期主客观评分的差异。结果在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空肠曲、左肾上腺、门脉、肠系膜上静脉、脾动脉及脾静脉处胰腺临界区域动脉期主观评分[M(Q1, Q3)]分别为4(4, 5)、5(4, 5)、5(4, 5)、4(4, 5)、5(4, 5)、5(5, 5)及4(3, 5)分,静脉期主观评分[M(Q1, Q3)]分别为4(4, 4)、5(4, 5)、5(4, 5)、5(4, 5)、5(5, 5)、4(3, 4)、5(5, 5)分,以上临界区域的胰腺动、静脉期主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静脉期DSC略高于动脉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SC:0.923比0.921, P=0.952)。胰腺与十二指肠空肠曲、胃、左肾上腺存在脂肪间隙组在静脉期主观评分分别为4.64、4.68及4.63分,无脂肪间隙组的主观评分分别为4.56、4.62及4.56分,胰腺与十二指肠空肠曲、胃、左肾上腺有、无脂肪间隙两组间的主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47、2.112、2.277,均P<0.05)。除外脾,胰腺临界区域与其余周围器官的密度差在动静脉分割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利用双期CT构建深度学习胰腺自动分割模型,并对分割效果进行主客观评价,主观评价可以提高今后胰腺临界区域的分割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老年中度活动期溃疡性肠炎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结合美沙拉嗪治疗后具体情况。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1月-2019年11月内收治的110例老年中度活动期溃疡性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5例,使用美沙拉嗪治疗)和观察组(55例,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结合美沙拉嗪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观察组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结合美沙拉嗪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使用美沙拉嗪治疗后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中度活动期溃疡性肠炎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和美沙拉嗪共同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值得推广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