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CP和PBL教学在呼吸内科护理带教中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3年2月-2024年2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的护生60名,按照实习批次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观察组为临床路径(CP)教学联合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观察干预后两组护生的理论、实践考核结果,观察护生对教学模式的认可程度。结果:观察组的理论、实践考试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对CP联合PBL教学模式的认可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P联合PBL教学应用于呼吸内科护理带教的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护生对该教学模式的认可度高。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颅骨锁骨发育不良(cleidocranial dysplasia,CCD)患者的牙列异常特征并分析其治疗方法,为CCD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和第一门诊完成口腔综合治疗的14例CCD患者诊疗资料进行回顾,男性7例,女性7例,年龄(16.1±4.5)岁,共153颗埋伏牙,44颗多生牙;统计埋伏牙及多生牙好发部位。除术前因特殊情况需要拔除的牙齿外,采用埋伏牙闭合牵引助萌术牵引147颗埋伏牙入列。患者按年龄划分为青少年组(≥12岁且<18岁)(10例患者110颗埋伏牙)和成年组(≥18岁)(4例患者37颗埋伏牙),比较两组埋伏牙牵引失败率。选择牵引失败高发牙位,统计该牙位所有埋伏牙,分析埋伏牙不同垂直向位置(高位、中位和低位)和不同水平向位置(舌腭侧、正中和唇颊侧)牵引成功率差异。结果CCD患者上颌埋伏牙发生率[69.3%(97/140)]显著大于下颌埋伏牙[40%(56/140)](χ²=24.22,P<0.001)。多生牙主要集中于前磨牙区[61.4%(21/44)],95.5%(42/44)位于恒牙舌腭侧,常与相邻恒牙位于同一高度[59.1%(26/44)]或位于其方[40.9%(18/44)]。埋伏牙牵引成功率为93.9%(138/147)。青少年组埋伏牙牵引成功率[98.2%(108/110)]显著大于成年组[81.1%(30/37)](χ²=14.09,P<0.05)。牵引失败牙共9颗,其中7颗为第二前磨牙。本文病例共36颗第二前磨牙为埋伏牙,其垂直向位置(χ²=11.44,P<0.05)或水平向位置(χ²=9.71,P<0.05)的牵引成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高位15/16、中位12/13、低位2/7和舌腭侧10/17、正中19/19、唇颊侧0/0。结论埋伏牙闭合牵引助萌术是治疗CCD埋伏牙的有效术式,其埋伏牙牵引结果主要受年龄的影响。位于牙槽骨低位、舌腭侧的第二前磨牙的牵引成功率较低,治疗时需密切观察。
简介:摘要:论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研究我国高等院校设计管理专业方向跨学科课程体系构建的现状,分析目前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满足当前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SAPHO综合征颌骨受累的磁共振表现,提高各科医师对此疾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SAPHO综合征颌骨MRI图像,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评估颌骨骨髓水肿、骨质肥厚、脂质沉积的范围及程度;下颌关节、周围组织的受累范围;病变的扩散受限情况;有争议处通过讨论达成一致。结果本组9例SAPHO综合征,8例为儿童/青少年。磁共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颌骨受累,主要累及单侧下颌支及下颌角,并邻近体部,上颌骨未见受累。9例均出现骨髓水肿,其中8例不对称。7例合并骨质肥厚,均为髓质部受累。5例合并周围软组织水肿,其中1例累及邻近肌群,9例均出现周围多发淋巴结。1例行扩散加权成像检查,未见明确扩散受限。结论磁共振可明确显示SAPHO综合征颌骨受累病变范围,主要表现为下颌骨不对称骨质肥厚伴水肿,可累及邻近软组织,伴多发淋巴结,为临床治疗、随访提供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SAPHO综合征全脊柱病变的MRI表现,探索其影像学规律。材料与方法分析22例SAPHO综合征全脊柱病变MRI图像,对活动性病变和结构性病变及椎旁、椎间隙病变的特征进行评估、统计与分析。结果SAPHO综合征脊柱受累病变主要在胸段(占脊柱病变的45.4%)(P<0.05),其中活动性病变骨髓水肿(bone marrow edema,BME)和结构性病变脂质沉积最为常见,且均以胸段前侧椎角为主,跳跃分布和对吻分布分别为:BME 53.3%、46.7%,脂质沉积41.3%、58.7%。其他病变包括骨桥(3.9%)、骨质破坏(19.2%)、骨质硬化(3.0%)、椎间隙狭窄(4.3%)、压缩性骨折(3.5%)和椎旁软组织水肿(4.6%)。结论SAPHO综合征全脊柱病变以胸椎前侧椎角的BME和脂质沉积为主,呈跳跃和对吻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心肌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本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心肌损伤患儿6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心肌酶谱和临床改变。新生儿的CK-MB与cTnI及CK水平变化能够反映患儿的心肌损害程度。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水平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心肌损害,有利于保护心肌细胞、保护细胞结构与功能,从而减轻心肌损害程度,临床治疗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