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后出血并发症相关事项及其原因。方法:此次研究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取我院在2019年2月-2021年8月采取超声引导方式进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其基本资料,以此来分析60例患者术后出血并发症的情况,以此来探究其具体原因,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通过对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后60例患者出血病发症情况的分析来看,此次活检成功率是100%,术后有26例患者有出血并发症的情况,发生率为44.7%,在这些出血并发症中,肾周或包膜下血肿都有12例,肉眼血尿有10例、腹腔血肿有4例,在这26例患者中,穿刺长度、穿刺次数、以及肾功能情况方面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后出血并发症产生的原因与穿刺长度、次数以及肾实质厚度和肾功能相关,这些都是会产生出血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在临床医学当中,面对这种情况就要重视术前评估工作的开展,在术中操作和术后观察方面都要进一步细化,考虑到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进而才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以此来降低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的肾病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随机从我院收治的肾病患者中选取60例,并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60例肾病患者的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临床效果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60例肾病患者在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治疗后效果明显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也很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伴MYC、BCL2和(或)BCL6重排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8月共922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C-MYC及BCL2蛋白表达情况,并应用FISH技术检测MYC、BCL2和BCL6基因断裂及拷贝数变化等结构异常。结果922例DLBCL病例中,29例(3.15%)检测到MYC、BCL2和(或)BCL6基因断裂,其中25例为双重打击淋巴瘤(DHL),14例为MYC合并BCL2基因断裂,11例为MYC合并BCL6基因断裂;4例为三重打击淋巴瘤(THL)。以C-MYC表达≥40%、BCL2表达≥50%作为阳性阈值时,541例(58.68%)患者同时高表达C-MYC和BCL2;以C-MYC表达≥70%及BCL2表达≥50%作为阳性阈值时,52例(5.64%)患者同时高表达C-MYC和BCL2。DHL患者中,22例C-MYC表达≥40%且BCL2表达≥50%,其中9例C-MYC表达≥70%且BCL2表达≥50%。709例患者检测了P53蛋白表达,其中101例(14.25%)为突变型,13例(1.83%)为阴性,提示可能存在大片段缺失。结论伴MYC、BCL2和(或)BCL6重排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在DLBCL中的发生率较低,基因结构异常与蛋白高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DHL的检出依赖分子遗传学检测。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伴MYC、BCL2和(或)BCL6重排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8月共922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C-MYC及BCL2蛋白表达情况,并应用FISH技术检测MYC、BCL2和BCL6基因断裂及拷贝数变化等结构异常。结果922例DLBCL病例中,29例(3.15%)检测到MYC、BCL2和(或)BCL6基因断裂,其中25例为双重打击淋巴瘤(DHL),14例为MYC合并BCL2基因断裂,11例为MYC合并BCL6基因断裂;4例为三重打击淋巴瘤(THL)。以C-MYC表达≥40%、BCL2表达≥50%作为阳性阈值时,541例(58.68%)患者同时高表达C-MYC和BCL2;以C-MYC表达≥70%及BCL2表达≥50%作为阳性阈值时,52例(5.64%)患者同时高表达C-MYC和BCL2。DHL患者中,22例C-MYC表达≥40%且BCL2表达≥50%,其中9例C-MYC表达≥70%且BCL2表达≥50%。709例患者检测了P53蛋白表达,其中101例(14.25%)为突变型,13例(1.83%)为阴性,提示可能存在大片段缺失。结论伴MYC、BCL2和(或)BCL6重排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在DLBCL中的发生率较低,基因结构异常与蛋白高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DHL的检出依赖分子遗传学检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anoString荧光条形码技术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分子分型中的临床应用,分析细胞起源亚型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12例及北京大学医学部8例DLBCL患者的肿瘤组织样本,采用Hans模型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1例和非GCB型19例。在mRNA水平利用NanoString技术平台分析样本中15个Lymph2Cx分子分型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对20例DLBCL患者分型,并分析按此分型组间预后的差别。结果通过NanoString荧光条形码技术对20例DLBCL患者样本进行检测并进行聚类分析后分型显示,11例为类GCB样型,9例为类活化B细胞(ABC)样型;10例类GCB样型按Hans模型为非GCB型。生存分析显示,类GCB样组总生存优于类ABC样型组(P=0.019)。结论NanoString荧光条形码技术可用于DLBCL的细胞起源分型,该分子分型策略可有效预测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结肠癌患者营养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结肠癌患者68例,遵循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术后予以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以肠外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7 d的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7 d的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7 d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7 d的乳果糖/甘露醇(L/M)、血浆二胺氧化酶(DAO)及D-乳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可改善结肠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炎症状态,可维持肠黏膜通透性,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Solitaire支架与LVIS/LVISjr支架置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晋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男53例,女43例,年龄(50.74±3.11)岁,年龄范围为39~71岁。按照不同置入支架方法分为Solitaire组(n=50)与LVIS/LVISjr组(n=46)。Solitaire组采用Solitaire支架置入治疗,LVIS/LVISjr组采用LVIS/LVISjr支架置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支架置入成功率、术后即刻造影动脉瘤闭塞情况、治疗前后改良Rankin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巴氏指数(BI)量表评分、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Solitaire组支架置入成功率[100%(50/50)]与LVIS/LVISjr组[100%(46/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造影动脉瘤闭塞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改良Rankin量表及BI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VIS/LVISjr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15±0.23)分]低于Solitaire组[(2.61±1.13)分],BI量表评分[(81.35±2.97)分]高于Solitaire组[(74.10±1.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LVIS/LVISjr组并发症发生率[2.2%(1/46)]低于Solitaire组[16.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结论LVIS/LVISjr支架置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均优于Solitaire支架,且降低了治疗期间的并发症,提升了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血容量状态下颅高压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猪模型,增加呼气末正压(PEEP)后,其血流动力学状态、颅内压(ICP)及脑氧分压(PtiO2)的变化。方法选取雄性14~16月龄巴马小型猪12头,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低血容量组和正常血容量组。建立ARDS和颅高压模型。自5 cmH2O(1 cmH2O=0.098 kPa)水平逐步增加PEEP 5 cmH2O,直至25 cmH2O。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并应用Sidak法进行多重比较和P值的校正。结果随着PEEP逐渐增加,正常血容量组ICP逐渐升高,而低血容量组ICP逐渐下降;当PEEP在5、10、15 cmH2O时,两组间ICP值分别为(25.83±1.47) mmHg(1 mmHg=0.133 kPa)比(27.00±1.63) mmHg、(27.33±1.75) mmHg比(27.67±2.21) mmHg、(28.83±1.72) mmHg比(27.5±2.06) mmH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93、0.227、0.906,P值均>0.05);当PEEP在20、25 cmH2O时,两组间ICP值分别为(31.33±2.07) mmHg比(26.5±3.35) mmHg、(31.67±2.94) mmHg比(25.83±3.67)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84、3.964,P值均<0.01)。随着PEEP逐渐增加,两组PtiO2均逐渐下降,其中低血容量组下降更明显;在各PEEP水平时,两组间PtiO2值分别为(19.83±2.64) mmHg比(14.33±3.50) mmHg、(18.67±2.50) mmHg比(12.33±3.88) mmHg、(17.67±3.88) mmHg比(10.67±3.88) mmHg、(15.33±2.34) mmHg比(9.17±3.54) mmHg、(13.67±3.61) mmHg比(6.67±2.73)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33、3.319、3.668、3.231、3.668,P值均<0.05)。结论PEEP对血流动力学、颅内压、脑代谢作用受不同容量状态的影响。低血容量状态下,PEEP逐渐上升,其心输出量、血压和PtiO2下降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