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针对现有地铁风道模块安装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等缺点,设计了一种地铁风道模块翻转升降一体化工装,该工装由翻转车、移动升降机构、车内举升机构三部分组成,可实现地铁风道模块的运输、安装、调整作业,具有骨架风道单元接口可调,行使灵活、维修方便、操作简单的优点,可节约作业时间,减轻作业强度。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现有地铁风道模块安装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等缺点,设计了一种地铁风道模块翻转升降一体化工装,该工装由翻转车、移动升降机构、车内举升机构三部分组成,可实现地铁风道模块的运输、安装、调整作业,具有骨架风道单元接口可调,行使灵活、维修方便、操作简单的优点,可节约作业时间,减轻作业强度。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鼻胃管、经鼻空肠管以及经肠外营养支持在胰腺炎不耐受经口进食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00例不能耐受经口进食的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8例,女性32例,年龄(57.4±15.9)岁。依据营养支持方式分为3组:鼻肠管组(n=34)、鼻胃管组(n=33)和肠外营养组(n=33)。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NRS2002)、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等临床资料。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APACHE Ⅱ、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均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鼻肠管组(Z=2.28)和鼻胃管组(Z=1.99)治疗后的NRS2002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肠外营养组相比,鼻肠管组与鼻胃管组治疗后的NRS2002、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均改善,鼻肠管组治疗后的APACHE Ⅱ(t=2.18)和血红蛋白水平(t=2.04)也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肠管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鼻胃管组[41.2%(14/34)比78.8%(26/33),χ2=5.41]和肠外营养组[41.2%(14/34)比66.7%(22/33),χ2=4.3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炎不耐受经口进食患者采用经鼻胃管和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优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更多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陆续发布,学者们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诊治和随访等方面的观念也发生了诸多转变。基于此,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牵头,更新和修订了《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21)》。修订后的新版指南从诊断、治疗和随访三部分进行详细论证,形成29条推荐意见。其中,修订版Atlanta分级(Revised Atlanta Classification,RAC)和基于决定因素的分级均可用于AP严重程度评估,以RAC分级使用居多。依据AP发展过程中的两个死亡高峰,将AP病程划分为早期和后期。早期是指发病时间≤2周,以局部胰腺损伤的宿主反应为主要特征,构成第1个死亡高峰;后期是指发病时间>2周,以持续存在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器官功能障碍和局部并发症为特点,构成第2个死亡高峰。治疗上采用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开展包括液体治疗、镇痛与营养支持、病因和并发症处理在内的早期治疗。后期则开展以针对各种局部并发症处理为主的外科手术治疗,遵循延迟、引流和清创的治疗原则。其中,微创“step-up”手术是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的首选方式。此外,内镜“step-up”也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除了针对疾病本身的治疗之外,还需要制定详细的随访策略指导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随访,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真正实现个体化精准医疗的理念。
简介:摘要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pNEN)是一类具有特征性神经内分泌分化的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渐提高;pNEN异质性强,手术治疗是目前根治该病的唯一方式。由于缺乏高质量大规模临床研究数据,pNEN的手术治疗中仍存有一些争议性问题;本文归纳了目前pNEN手术治疗的热点问题与研究现状,以期为该病的诊疗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伴有侧颈部淋巴结跳跃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探讨跳跃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指导侧区精准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2014年2月—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初诊收治的23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有侧区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中央区淋巴结阳性217例,阴性20例,跳跃转移比例8.4%。比较跳跃转移与非跳跃转移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累及腺叶情况、肿瘤大小、肿瘤灶数、原发灶位置、包膜侵犯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55岁(OR:6.032,95%CI:1.692~21.504,P=0.006)、女性(OR:23.459,95%CI:2.181~252.341,P=0.009)、肿瘤≤5 mm(OR:79.453,95%CI:7.570~833.891,P<0.001)及原发灶位于上极(OR:3.446,95%CI:1.325~8.962,P=0.011)是颈部淋巴结发生跳跃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与非跳跃转移患者相比,跳跃转移患者清扫淋巴总数较少(Z=-2.81,P=0.005),转移淋巴结总数较少(Z=-6.62,P<0.001),Ⅳ区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少(Z=-2.54,P=0.011)。结论年龄≥55岁、女性、肿瘤直径≤5 mm,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容易出现颈部淋巴结跳跃转移,对于此类患者需加强颈部侧区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