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浙江省青年学生HIV自我检测意愿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为制定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2017年开始在浙江省11个城市高等院校开展青年学生艾滋病哨点监测,每个市选取1所大学或职业技术学院(校)作为监测哨点学校,每年4-6月在每所学校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进行匿名式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16岁在读学生,每所学校样本量为800人。收集调查对象社会人口学、性行为、接受艾滋病宣传和检测服务等信息,分析青年学生HIV自我检测意愿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7-2021年共调查青年学生45 483人,有HIV自我检测意愿的比例分别为0.4%(35/9 107)、3.7%(334/9 150)、5.2%(475/9 203)、6.3%(563/8 962)和7.4%(674/9 061)(趋势χ2=582.7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有性行为的青年学生中,HIV自我检测意愿较高的相关因素包括医学专业(OR=1.57,95%CI:1.06~2.33)、通过互联网/交友软件寻找性伴(OR=1.96,95%CI:1.33~2.89)、最近1年接受预防艾滋病宣传服务(OR=1.33,95%CI:1.02~1.74)、听说过HIV检测试剂自动售卖机(OR=1.80,95%CI:1.34~2.41);HIV自我检测意愿较低的相关因素为最近1年性伴类型为多种异性性伴(OR=0.57,95%CI:0.36~0.89)。结论2017-2021年浙江省青年学生HIV自我检测意愿逐年升高,其中有性行为的青年学生自我检测意愿相对较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建议加强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与技能的宣传教育,提供更好的HIV检测服务,促进HIV自我检测服务的利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2021年绍兴市上虞区由Delta变异株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2月7-21日上虞区的COVID-19病例相关信息,分析本次疫情的三间分布,估算潜伏期以及实时再生数(Rt)。结果2021年12月7-21日上虞区累计发现COVID-19病例380例,均为确诊病例,年龄M(Q1,Q3)为52(38,61)岁;男女性别比为1∶1.25;职业以工人(36.58%)和农民(27.63%)为主;此次疫情共波及上虞区的9个乡镇/街道,主要集中在曹娥街道(57.10%)和百官街道(31.53%)。COVID-19病例的潜伏期M(Q1,Q3)为4.00(3.00,5.75)d。基本再生数(R0)为4.06,Rt早期最高为5.62,在疫情发现后呈下降趋势,10 d内降至1.00以下。疫情自发现后14 d(12月7-21日)单日发病人数首次下降为0,主要的发现方式为集中隔离发现(55.53%)和居家隔离发现(40.00%);密切接触者(密接)和密接的密接(次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率分别为2.06%和0.46%。结论2021年绍兴市上虞区COVID-19疫情病毒潜伏期较短,波及人员数量多,存在聚集性疫情,提示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的传染性强,密接和次密人群的排查与管理、风险区管控或为控制疫情的关键。
简介:摘要围手术期创伤应激是由麻醉、手术、疼痛、焦虑等刺激导致的一种全身性非特异性反应,贯穿整个围手术期,持续而过度的应激反应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现代外科的研究热点,ERAS可显著降低围手术期疼痛和应激,促进患者康复。但既往ERAS的研究中,通过皮质醇、炎性指标等参数对围手术期应激的评估既低效又不够客观准确。随着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可穿戴、无创、实时动态的心率变异度(HRV)监测可高效实现应激的数字化,且价格低,值得临床推广利用。HRV数字化监测围手术期应激与ERAS的联合运用研究已经显示出优势,未来的临床运用前景值得期待。
简介:摘要单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是原醛症的常见类型,可通过患侧肾上腺切除手术进行治疗。术后病理评估是单侧原醛症诊断的重要环节,并有助于指导其后续治疗及随访。组织形态学评估是单侧原醛症病理诊断的基础,而近年来兴起的醛固酮合酶免疫组化染色则极大地提升了单侧原醛症的病理诊断水平。然而,目前单侧原醛症的病理诊断也存在着命名体系和诊断标准不统一等不足。因此,以Tracy Ann Williams为首的多中心专家团队制定了《国际单侧原醛症病理诊断共识》,并于2021年发表于J Clin Endocrinol Metab杂志。本文将对该共识所涉及的要点进行解读,以期帮助临床科研工作者更全面地理解此共识,为单侧原醛症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以患有胃肠道肿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腹腔镜手术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本文将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患有胃肠道肿瘤的患者74例,为了进一步观察对患者研究的结果,本次研究将选取不同的方式对选取的所有患者进行对比治疗。先采用随机方式将其中的37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X组,主要使用常规手术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剩余的37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Y组,主要使用腹腔镜手术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并由医护人员对所有患者最终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观察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现象。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手术方式下的患者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对两种手术方式的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常规手术在患者手术的时间、出血情况等方面均不占优势。而在使用腹腔镜切除术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手术,患者手术的时间明显缩短,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降低,术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现象相对来说更少。所有患者的研究数据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可为此次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结论:从以上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腹腔镜手术对患有胃肠道肿瘤的患者进行治疗,从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情况以及术后的并发症现象等方面进行对比,均有明显的优势。应将该种手术方式在临床中积极推荐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服用二甲双胍对血糖正常但合并高胰岛素血症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妇女妊娠结局及妊娠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30例血糖正常但合并高胰岛素血症的妊娠期PCOS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孕期进行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比较2组间妊娠结局、妊娠期并发症、分娩期并发症、首次剖宫产率以及所产新生儿身长、胎龄、体重、血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早期妊娠损失(23.8%对6.0%, P=0.040)、胚胎停育(23.8%对4.5%, P=0.001)、胎膜早破(21.3%对8.1%, P=0.047)发生率显著降低。其余妊娠期并发症、首次剖宫产率、新生儿身长、血糖及体重、其他不良妊娠结果,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患者妊娠期间服用二甲双胍能有效降低早期妊娠损失、胚胎停育、胎膜早破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对新生儿身长、体重及血糖没有影响,安全性高,未见明显不良事件。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在本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6例,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各78例。对照组男48例,女30例,年龄(66.46±9.79)岁;治疗组男47例,女31例,年龄(65.78±8.91)岁。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三级康复治疗(病房床前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康复理疗科继续康复治疗+家庭或社区长时间持续康复治疗)。对患者分别在入组时(M0)及发病1个月后(M1)、3个月后(M3)及6个月后(M6)进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并记录数据,再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0、M1时,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3、M6时,治疗组上肢FMA评分分别为(35.21±20.43)分、(46.67±18.61)分,均高于对照组(24.54±19.52)分、(29.56±21.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0时,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1、M3、M6时,治疗组下肢FMA评分分别为(18.34±9.67)分、(25.24±9.82)分、(30.51±6.23)分,均高于对照组(13.41±8.72)分、(17.19±8.78)分、(19.65±11.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具有明显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观遗传抑制因子PcG家族成员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的人类同源物1/2(EZH1/EZH2)、胚胎外胚层发育蛋白(EED)及胚胎干细胞抑制蛋白(SUZ12)在常见皮肤T细胞淋巴瘤及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CTCL/LPD)中的表达。方法收集2012—2019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确诊的93例CTCL/LPD及8例扁平苔藓皮损石蜡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EZH2、EED、SUZ12及EZH1蛋白表达。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93例中包括44例蕈样肉芽肿(MF)、17例NK/T细胞淋巴瘤(NK/TCL)及原发性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PC-ALCL)、淋巴瘤样丘疹病(LyP)、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HV-like LPD)及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各8例。93例CTCL/LPD中83例(89.2%)EZH2、81例(87.1%)EED、78例(83.9%)SUZ12、37例(39.8%)EZH1阳性;8例扁平苔藓中1例EZH2、8例EZH1阳性,EED、SUZ12全阴性。CTCL/LPD与扁平苔藓4种蛋白的表达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1.75、39.74、39.36及32.83,均P < 0.001),且MF、NK/TCL、PC-ALCL、LyP、HV-like LPD及SPTCL与扁平苔藓的表达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α = 0.008 3,均P < 0.001)。同时,EZH2与EZH1的表达评分在MF、NK/TCL、PC-ALCL、LyP、HV-like LPD及SPTCL中均呈负相关(rs分别为-0.60、-0.68、-0.89、-0.74、-0.93、-0.80,均P < 0.05)。结论PcG家族成员EZH2、EED、SUZ12及EZH1在CTCL/LPD中表达异常。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输尿管结石患者34例的临床资料。口服降糖药物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根据我国输尿管结石指南选择方案,如继发重度感染,给予分期治疗,一期给予抗感染+经尿道膀胱镜下输尿管双J管置入内引流,二期根据指南手术治疗。结果男性15例,女性19例,男女比例为1∶1.3。继发感染5例,均为女性患者,且病程长,其中1例轻度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后一期手术治疗;3例重度感染,其中1例拒绝治疗并出院,其他2例采取分期治疗;1例为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URL)后继发感染。药物排石治疗12例,9例成功排石,3例治疗失败;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9例,URL7例,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5例,接受外科治疗患者中,1例URL术后继发败血症,其余均无明显并发症出现,术后结石无残留。结论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输尿管结石女性发病率较高;女性及长病程为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积极控制血糖、加强抗感染,药物排石及外科治疗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滴眼1年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角膜和睑板腺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三门峡市中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POAG 55例(98只眼)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9例(51只眼)给予前列腺素滴眼连用1年,对照组26例(47只眼)使用其它抗青光眼药物滴眼未用前列腺素,观察两组药物对角膜和睑板腺的影响。结果用药1年,研究组结膜杯状细胞密度为(47.89±15.22)个/mm2,低于对照组(70.53±18.54)个/mm2(t=6.628,P=0.000);角膜层基质细胞激活态分级为(2.36±0.45)级,高于对照组(1.32±0.38)级(t=12.307,P=0.000);基底层细胞密度为(7 049.87±547.89)个/mm2,高于对照组(6 704.23±524.56)个/mm2(t=3.184,P=0.002);角膜上皮下神经分支数量为(11.36±2.86)条/幅图,少于对照组(14.13±3.15)条/幅图(t=4.563,P=0.000);睑板腺功能障碍发生率为62.75%(32/51),高于对照组38.30%(1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0,P=0.016)。结论POAG患者应用前列腺素滴眼1年影响角膜细胞形态和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且容易出现睑板腺功能障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的病例流行特征。方法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中,获取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包括无症状感染者在内的病例信息,确定家庭续发病例、引入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和家庭易感人数,计算家庭续发病例与引入病例的代间距和家庭续发率。结果389例病例中,家庭引入病例149例,续发病例240例。家庭引入病例与续发病例(不含无症状感染者)的临床症状表现相似,出现发热症状比例均最高,分别为115(77.18%)和110(48.67%),出现腹泻症状的病例所占比重均最少,分别为7(4.70%)和6例(2.65%)。家庭续发病例与引入病例的代间距[M(P25,P75)]为4.00(2.00,6.00)d。家庭续发病例的家庭续发率为34.43%,14~60岁年龄组家庭续发病例的续发率(43.42%)高于其他年龄组(P<0.001);家庭引入病例的配偶的家庭续发率为68.57%,高于父母(29.03%)、子女(25.00%)和其他家庭成员(24.21%)的续发率(P<0.001)。结论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代间距较短,家庭续发率较高,配偶的家庭续发率高于其他家庭成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T-DLBCL)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5月及2018年4月收治的2例PT-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文献报道的42例患者资料,对PT-DLBCL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例1患者71岁,主诉为双侧阴囊肿大伴疼痛不适2个月。例2患者85岁,主诉为左侧阴囊肿块3个月。2例患者均行睾丸切除术,术后诊断均为PT-DLBCL、非生发中心B细胞(non-GCB)型、Ann Arbor分期ⅠE期。例1患者术后因经济困难仅行2个周期CHOP(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化疗,例2患者术后因高龄拒绝化疗和右侧睾丸放疗。2例患者随访时间分别为71、12个月,均无瘤生存。结合国内文献报道的42例共44例PT-DLBCL患者,中位发病年龄64岁(45~87岁),最常见表现为单侧增大的睾丸肿块(左侧17例,右侧24例);Ann Arbor分期Ⅰ期21例,Ⅱ期6例,Ⅲ期6例,Ⅳ期11例;non-GCB型31例;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3分12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升高13例。所有患者均行睾丸切除术,联合CHOP或R-CHOP方案化疗40例,预防性对侧睾丸放疗12例,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22例。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3~135个月),生存30例,死亡14例,中位总生存时间13个月(3~96个月)。结论PT-DLBCL临床罕见,早期肿瘤及non-GCB型多见,确诊主要依靠病理。PT-DLBCL易局部复发和全身转移,应尽早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联合R-CHOP方案化疗,早期可治愈,进展期患者预后差,预防性对侧睾丸放疗和鞘内注射化疗可降低复发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在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间住院治疗的66例(80眼)应用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手术后随访3~12个月,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5者26只眼(32.5%);0.1~0.4者44只眼(55.0%);≤0.1者10只眼(12.5%)。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的有72只眼(90%),8只眼(10%)需要配合使用降眼压药。术后并发症有角膜水肿13只眼,虹膜损伤2只眼,瞳孔变形7只眼。结论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效果明显,疗效安全可靠,治愈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