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层级式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选取该院儿科护理人员27名,实行层级式责任制护理模式,于干预前后评估护理人员的核心工作能力、护理质量,于干预前后分别选择50例患儿的主要照顾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思考及解决问题能力、观察及处理问题能力、应用新知识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及病历书写能力得分均较干预前降低,病区安全管理、护理质量、护理文书及专项护理得分均较干预前升高,护理服务总满意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层级式责任制护理模式的护理管理方案能显著提高护士的核心工作能力,明显提高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护理质量,提高患儿主要照顾者的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临床实验室开展CD34+细胞计数的检测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制定质量改进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以参加CD34+细胞计数全国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的101家实验室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质评物检测,收集相关检测方法学信息及质评物检测结果。参考国内外指南文件确定CD34+细胞计数的质量控制要求,对调查实验室的遵循情况进行分析。分组统计质评物检测结果,并与美国病理家学会(CAP)质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共收到97家实验室回报的调查问卷信息,99家实验室回报的质评物检测结果。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实验室对设门方案、移液方式和获取细胞数等关键质量控制要求的遵循比率较高,分别为92.8%、83.9%和82.5%;而对采用全血质控品开展室内质量控制、溶血素的选择、处理样品是否洗涤、是否报告绝对计数以及仪器的质量控制等要求的遵循比率较低,分别为5.2%、28.9%、39.2%、46.4%和55.7%。质评物检测结果显示,国内实验室CD34+相对计数的变异系数与CAP质评数据相近,但绝对计数的变异系数大于CAP质评数据。结论临床实验室对部分质量控制要求的遵从性较差,绝对计数结果的实验室间差异较大,建议实验室加强CD34+细胞计数质量控制相关培训,特别是绝对计数方法和技术要求的培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次胃镜检查患者的检查结果与消化道症状的相关性。方法2017年1—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门诊行初次胃镜检查者作为问卷调查对象,详细登记消化道主要症状,之后2周内完成胃镜检查,将胃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结合作为最终胃镜诊断,根据最终胃镜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主要病变(消化性溃疡和恶性肿瘤)组和非主要病变(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及其他)组。分析消化道症状与胃镜检查结果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消化道不同症状者胃镜检出主要病变(消化性溃疡和恶性肿瘤)的风险。结果共5 885例完成问卷调查,其中5 496例(93.4%)完成胃镜检查。在消化不良症状、反流症状、报警症状、其他症状和无症状患者中,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分别为12.3%(373/3 028)、12.6%(52/412)、17.9%(49/273)、9.5%(64/675)和9.2%(102/1 108),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分别为1.2%(36/3 028)、0.7%(3/412)、7.7%(21/273)、0.7%(5/675)和0.4%(4/1 108)。消化性溃疡和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均为消化不良症状,分别占58.3%(373/640)和52.2%(36/69)。恶性肿瘤患者出现报警症状占30.4%(21/69)。15.9%(102/640)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和5.8%(4/69)的恶性肿瘤患者无消化道症状。相对于消化道无症状者,有消化不良症状者(P<0.001,OR=1.52,95%CI:1.21~1.92)、有报警症状者(P<0.001,OR=2.87,95%CI:2.02~4.08)胃镜检出主要病变(消化性溃疡及恶性肿瘤)的风险均明显增加。结论尽管消化不良症状和报警症状与上消化道主要病变(消化性溃疡及恶性肿瘤)有一定相关性,但对上消化道主要病变的预测作用有限。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pylori药物敏感试验对根除H.pylori的经验性四联方案药物经济学的影响。方法基于1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NCT02935010)的382例H.pylori感染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其中药物敏感试验组(药敏组)286例,采用胃镜活组织检查进行诊断,并根据H.pylori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给予14 d根除H.pylori的三联或四联方案治疗;经验组96例,采用胃镜活组织检查进行诊断(96例,胃镜经验组),给予14 d根除H.pylori的经验四联方案治疗。同时,以经验组患者为基础设立模拟的13C-尿素呼气试验(UBT)经验组(UBT经验组;96例,采用13C-UBT检查首次发现H.pylori感染),在成本核算时去除胃镜检查、活组织检查和药物敏感试验相关费用,补充13C-UBT的费用,其他情况保留胃镜经验组患者的信息。以H.pylori根除率为效果指标,采用意向性治疗(ITT)分析,比较药敏组、胃镜经验组和UBT经验组的成本、成本-效果比(CER),以及药敏组相较于胃镜经验组、UBT经验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基于ITT分析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评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结果ITT分析结果显示,药敏组、胃镜经验组和UBT经验组的成本分别为(1 747.41±149.30)、1 032.71、657.71元,药敏组较胃镜经验组和UBT经验组分别高(714.70±149.30)和(1 089.70±149.30)元;药敏组、胃镜经验组和UBT经验组的CER分别为(19.08±1.49)、12.09和7.70元/%;药敏组相较于胃镜经验组、UBT经验组的ICER分别为(115.27±1.49)和(175.76±1.49)元/%。药敏组相较于经验组的ICER受H.pylori根除率和药物敏感试验费用的影响均较大:当经验组H.pylori根除率降低时,药敏组的ICER随之下降;当药敏组的H.pylori根除率增高时,ICER随之下降,反之亦然;当药物敏感试验费用下调或上调20%时,H.pylori根除率每增高1%,药敏组较胃镜经验组分别需要多支付的成本为99.15和131.40元,药敏组较UBT经验组分别需要多支付的成本分别为159.63和191.89元。结论对于通过13C-UBT明确H.pylori感染而无胃镜检查指征的患者,首选经验性四联方案;对于拟行胃镜检查明确H.pylori感染的患者,在H.pylori根除率每增高1%可承受额外开支115.27元的情况下,可以在进行H.pylori药物敏感试验后根据结果制定个体化根除方案;药物敏感试验费用下降将更加有利于药物敏感试验后个体化治疗的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H.pylori自然人群筛查和伺机性检测策略用于预防H.pylori相关疾病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建立H.pylori感染、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PU)、胃癌等状态的马尔可夫模型,模拟计算在我国10万自然人群中实施自然人群筛查、伺机性检测和无干预策略的成本和效果,对自然人群筛查和伺机性检测策略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统计学方法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单个参数不确定性对成本-效果的影响,采用概率敏感性分析所有参数的共同不确定性对成本-效果的影响。结果与伺机性检测策略和无干预策略相比,自然人群筛查策略的总成本分别减少了0.43百万元(-6.63百万元,7.19百万元)和4.45百万元(-8.60百万元,27.93百万元),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生命年和无症状月分别延长了888.00个(479.86个,1 574.10个)和3 032.78个(1 756.04个,5 007.84个)、651.82个(294.73个,1 211.94个)和1 868.64个(1 045.88个,3 148.34个)、28 381.91个(19 109.54个,43 736.72个)和102 537.13个(58 649.18个,176 868.77个),胃癌发生、胃癌死亡、PU死亡和全因死亡分别减少了115例(52例,232例)和464例(266例,803例)、74例(33例,148例)和260例(149例,453例)、46例(25例,72例)和369例(210例,710例)、80例(42例,126例)和501例(331例,772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99、10.54、27.39、27.39、27.37、27.39、27.39、27.39、27.21、27.28、27.22、27.28、27.38、27.39、27.39、27.39,P均<0.05)。与无干预策略相比,伺机性检测策略的总成本减少了3.89百万元(-2.79百万元,18.18百万元),QALY、生命年和无症状月分别延长了1 764.77个(888.70个,3 406.62个)、1 044.16个 (524.46个,1 912.75个)和62 568.69个(30 054.07个,129 892.76个),胃癌发生、胃癌死亡、PU死亡和全因死亡分别减少了311例(164例,563例)、164例(87例,301例)、325例(162例,644例)和399例(234例,684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4.20、27.39、27.38、27.39、27.25、27.25、27.39、27.39,P均<0.01)。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任一参数的不确定性均不会影响3种策略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自然人群筛查策略具有成本-效果优势的概率为100%,所有参数的共同不确定性对成本-效果无影响。结论在预防H.pylori相关疾病上,自然人群筛查策略的平均成本最低、平均效果最佳,无干预策略的平均成本最高、平均效果最差。自然人群筛查策略值得在全中国推广,而伺机性检测策略具有更高的临床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