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多期高原隆升运动导致羌塘盆地地表岩性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且地下断裂发育。前期获得的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单炮记录中干扰波类型繁多,有效信号常淹没其中。通过野外地震组合方法对干扰波进行压制必须对其传播特征及属性进行全面的分析。首先利用单炮记录结合雷达图技术分析了探区主要干扰波的类型、传播方向、速度、频率和波长等特征,然后通过抽取不同组合基距的共接收点道集,分析了不同组合基距接收对干扰波的压制效果。分析发现:单点接收时(组合基距为0m),对探区干扰波压制效果差;随着组合基距增大,对高频、低速、较短波长的干扰波压制效果逐渐变好;当达到最大组合基距160m时,能较好地压制高频、低速、短波长的干扰波,提高原始资料的品质,而对高速、较长波长的干扰波压制效果较差,必须进一步增大组合基距或利用多道混波处理技术才能对其进行更好的压制。利用盒子波技术调查干扰波有利于对低信噪比地区干扰波进行全面的认识,更有利于在地震资料采集及多道混波处理过程中压制干扰波,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简介:渤中26油田4-1992砂体中泥岩隔夹层的发育影响了对该砂体的高效开发。为了预测研究区泥岩隔夹层的横向分布范围,在精细分析该区隔夹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地层切片技术与地震属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隔夹层的成因进行了细致分析;在用不同的属性计算方法进行多种实验分析后,优选了均方根振幅、负振幅之和以及能量半衰时3种地震属性,并采用地震属性聚类分析的综合研究思路,对研究区隔夹层的横向分布范围进行了识别与刻画。通过分析认为,研究区泥岩隔夹层主要发育在砂体的中部,并呈现出不稳定的横向分布特点。该研究思路对其他复杂断块油田隔夹层的识别与刻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为类似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保证。
简介:针对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地区岩性油气藏、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四川盆地和吐哈盆地高陡构造、哈萨克斯坦滨里海盆地盐丘和盐下构造等重要勘探盆地和重点勘探领域,进行地震资料处理、有利储层预测、油气检测等方法研究,形成了多信息约束、多方法综合的静校正技术、地表一致性处理技术、叠前保真去噪技术、各向异性浮动基准面叠前成像技术、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模型正演及多属性半定量缝洞型储层预测技术、三维缝洞体系定量雕刻及流体识别技术,同时形成了三维大连片一体化处理解释、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半定量一定量描述、复杂地表高陡构造成像和盐下构造成像等配套技术。在重要勘探盆地和重点勘探领域应用以上技术系列,取得了明显的勘探效果。
简介:针对叠后地震预测技术在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洞缝型储层的精细刻画及流体识别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开展了叠前地震预测与描述技术的攻关与应用研究,并在4个关键环节取得了重要进展:①在叠前反演方面,通过测井岩石物理分析,优选储层敏感参数,指导叠前弹性参数反演,进而预测储层物性;②在“串珠”反射有效性识别方面,主要利用AVO属性进行流体等充填物识别,对叠后剖面上的“串珠”反射去伪存真;③在裂缝储层识别方面。利用叠后/叠前多尺度裂缝预测技术研究裂缝分布规律,提高储层识别精度;④在洞缝型储层空间雕刻方面,对有效洞缝储层进行三维可视化,研究缝、洞空间配置关系。通过连续4年的叠前地震预测与描述技术攻关,叠前预测结果与实钻结果吻合较好,为洞缝型储层高效井组的建立提供了可靠依据。
简介:受地震资料品质限制及X井区辫状河沉积特征的影响,利用常规地震属性分析及90°相位转换技术在对该井区新近系馆陶组上部砂体连通性进行识别时存在较大困难,而应用正演模拟技术可识别出砂体的连通性。具体做法为:1以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为基础,依据X井区馆陶组上段砂体沉积特征,建立不同的地质模型并进行正演模拟计算;2分析模型的地震响应特征,从理论上探讨砂体横向连通性对地震反射特征的影响,并与实际地震波形进行对比分析,确定X井区馆陶组上段主力砂体的连通性及砂体边界;3通过钻井结果来验证正演模拟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模型正演方法可以实现对地震地质模型的高精度模拟;正演模拟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可以有效解决研究区砂体连通性的多解性问题,对勘探阶段砂体连通性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简介:在以大斜度井和水平井为主要开发井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中,要想获取裂缝在井点不同空间位置的产状较困难,裂缝精细描述存在不准确性,这些均影响了对气藏渗流通道的刻画,制约了边水气藏的科学、均衡开发。以磨溪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储层为例,利用岩心照片、FMI成像测井、叠前地震各向异性裂缝预测和不连续性检测以及动态监测等资料,在大斜度井、水平井裂缝定性识别的基础上,定量表征了裂缝产状、开度、密度、孔隙度等参数,再结合所获取裂缝参数建立多尺度非结构化网格离散裂缝模型,明确了气藏高、低渗区域分布,优势水侵通道和水侵方式。结果表明:在磨溪龙王庙组气藏离散裂缝模型中,大尺度和中小尺度裂缝均较发育,高渗区呈连片状广泛分布;发育于气藏外围4个方向的9条边水水侵的高渗通道,表现为沿裂缝水窜型和沿溶蚀孔洞均匀推进型2种水侵方式。该方法及研究结果对同类特大型超压有水深层碳酸盐岩气藏裂缝精细描述、水侵优势通道刻画和水侵模式建立等理论和技术研究均具有借鉴意义。
简介:库车坳陷中部石油地质条件优越,但由于地震资料品质差,制约了勘探进程。该区地震勘探难点主要表现在:地面山体高大、地形条件复杂、地表类型多、地震采集困难、表层结构复杂、调查建模不准、求准静校正难、激发接收条件差、资料信噪比低、构造落实难等。针对库车坳陷中部地震勘探面临的诸多难题,开展了地震采集技术攻关。检波器大组合是使用大量的检波器.并且在纵向上大量增加检波器组合基距的一种地震勘探接收技术,可以较好地压制噪声并且提高单炮资料信噪比。该技术在库车坳陷吐孜阿瓦特地区的使用,较好地提高了单炮和剖面资料信噪比,压制了侧面反射和次生干扰波,提高了弱信号的接收能力,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提高资料信噪比的地震采集技术。
简介:地震地貌学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利用从三维地震数据中提取出的振幅属性,借助三维可视化技术成图,结合地貌学知识以促进对地下地质情况的认知和研究。该学科与地震岩性学一起共同构成了地震沉积学的主体部分。文章拟从介绍和探讨的角度出发,概述该学科目前的发展状况,并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列出一套可供参考的工作流程。在对沉积要素和其它重要的地质特征成图和可视化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多项分析技术,包括多种切片技术、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相干体技术以及三维可视化技术等。目前,该学科正处于其发展早期,尚未形成完备的学科体系,相信今后将会随着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数据的广泛应用而迅速发展起来。
简介: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岩性和低幅度构造越来越重要。就低幅度构造而言,除地层岩性固有因素外,长波长静校正是影响低幅度构造描述的关键因素。产生长波长静校正的主要原因是复杂地表区近地表速度结构建立的精度不够及降速层底界面的空间形态刻画不准。因此,采用分层约束的建模思路,首先用微测井资料建立低速层模型,然后用小折射、VSP资料联合建立降速层模型,获得全局寻优非线性层析反演的初始模型,进行分层约束层析反演近地表建模,建立高精度的近地表速度结构。基于VSP及实测井深约束,采用协克里金方法优化降速层底界面的空间形态。通过以上2种策略,很好地解决了复杂地表区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在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X地区岩性油气藏勘探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实效。
简介:在利用水平井开发油气过程中,井筒附近往往存在渗透率较低的污染带,而通过酸化能够增大该污染带的渗透率,但此时油气井的产能将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准确预测酸化后的水平井产能十分重要。以水平井渗流原理为基础,将水平井的三维渗流简化为2个二维平面渗流,利用面积等值原则、保角变换方法、复势理论以及等值渗流阻力法推导出了水平井酸化后的产能计算公式。通过实例分析和对比,发现利用本文公式和其他常规水平井产能公式计算出的产量均比实际产量低,但本文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实际产量的相对误差最小.对水平井酸化后的产能预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为水平井酸化后的产能预测及动态分析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简介:复杂砂砾岩体的岩性多样,缺少效果较好的岩性定量识别方法,为此,通过对大量岩性和测井信息进行比较和定量分析,形成了一套复杂砂砾岩体岩性定量识别的新型实用技术。以CH油田近物源砂砾岩扇体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岩心、粒度分析及铸体薄片等资料精确落实部分岩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交会图图版来确定关键岩性的测井响应值;其次利用阵列感应曲线区分泥岩、泥质砂砾岩和砂砾岩这3种岩性;再利用密度曲线进一步区分出砂岩、砾岩、泥质砂岩和泥质砾岩;最后利用三孔隙度(密度、声波时差、中子)及波阻抗等曲线区分出灰质砂岩与灰质砾岩,进而定量识别出复杂砂砾岩体的7种主要岩性。从识别结果上看,正确率总体在7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