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治疗恶性食管气管瘘(MTEF)的疗效及影响瘘口闭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1年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就诊的288例MTEF患者的临床病理、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特征,其中男208例;年龄(63.6±10.5)岁;保守治疗94例,支架治疗194例(食管支架治疗170例,气管支架治疗24例)。治疗后2周、1、3、6个月进行随访,评价支架置入治疗的疗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瘘口闭合的相关因素。结果保守治疗组与支架治疗组的年龄、瘘口大小、治疗前白细胞数量以及瘘口位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保守治疗组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低于支架治疗组,分别为(45.1±1.0)和(51.8±0.7)分(P<0.001)。治疗后2周和1个月,支架治疗组KPS评分的改善情况优于保守治疗组(均P<0.05)。治疗后1个月,支架治疗组的肺部感染率为33.5%(58/173),低于保守治疗组[77.0%(47/61); P<0.001]。288例患者中,瘘口闭合196例,瘘口未闭合92例。瘘口大小(OR=3.429,95%CI:1.623~7.829,P=0.001)、治疗前白细胞数(OR=1.160,95%CI:1.027~1.317,P=0.018)、治疗前KPS评分(OR=0.898,95%CI:0.848~0.945,P<0.001)和治疗方式(以保守治疗为参照,食管支架治疗OR=0.010,95%CI:0.004~0.030,P<0.001;气管支架治疗OR=0.003,95%CI:0.000~0.042,P<0.001)是影响瘘口闭合的相关因素。170例食管支架治疗组中,出现早期(≤24 h)并发症71例,晚期(>24 h)并发症11例。24例气管支架治疗组中,出现早期并发症9例,晚期并发症2例。结论与保守治疗相比,支架置入是治疗MTEF的有效方法。支架置入、瘘口直径小、治疗前白细胞数低、治疗前KPS评分高对瘘口闭合有利。
简介:摘要气管、支气管瘘是指气管及各级支气管与胸膜腔、食管、胃等邻近腔隙或脏器之间相互交通、形成异常通道(瘘管或瘘口)的一种病理状态,也是处理起来比较棘手的一组临床病症,其成因大致可分为两种:手术和非手术所致。为了方便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又可将其分为:非肿瘤所致和肿瘤直接所致。其最特征的临床表现为“吞咽、饮水和进食相关的呛咳”;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呼吸和消化内镜等辅助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临床处理包括:急性并发症的处理、瘘口的处理以及全身治疗。近年来随着内镜下微创介入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上可以对绝大多数的非肿瘤所致的气管、支气管瘘实现根治。在未来随着3D打印、组织工程以及再生医学等技术的进步,将会给气管、支气管瘘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