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马克思哲学的形成过程中,青年马克思对物质概念经过了一个从贬抑到接受再到深化的过程。在博士论文和《莱茵报》时期无生命的基质、实体被马克思理解为物质自身,《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将具体事物作为出发点,表明马克思站到了一般的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到了《德法年鉴》时期人被确立为理解物质问题的关键,《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立足于对象化理论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视为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神圣家族》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观点做了清晰的阐发。《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实践概念实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德意志意识形态》将历史性存在理解为物质的本质样态,标志着青年马克思物质概念的完成。
简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其文本中并没有对公平问题进行过专门的论述。通过梳理其散见于各文中关于社会公平的基本论述,我们可以得出其基本观点:公平问题是一个社会属性的问题,是以不损害社会各利益主体为表现方式的一种制度性规定在利益主体内心中的反映。它存在的基础在于人与物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的反映。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在于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这些基本观点对于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更好地认识和处理社会公平问题具有基本理论的指导意义和方法论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公有制的基本方向,并不断完善具体的制度、体制和机制,保证广大人民的利益,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同时,也要建立中国特色的关于社会公平的分析方法和话语体系。
简介: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为例,论述了发掘文稿(包括手稿和刊印稿)的材料性对确定文本的写作过程、写作时间、作者等的重要意义,同时指出,对材料性的发掘应该服务于编辑学的主要任务。
简介: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建设,经历了民主革命时期的创立与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重申与曲折、改革开放以来的恢复与改进、新时代纪律建设的最新部署四个阶段。通过梳理党章中纪律建设内容的演变,可以得出四点结论:一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纪律建设,尽管其间经历了曲折,但总体上不断深化对纪律重要性的认识,是纪律严明的无产阶级政党。二是对执纪主体的认识逐步拓展,实现了执纪主体的全覆盖,明确了党委、纪委、党组以及党员干部和普通党员在执行纪律方面各自的责任。三是党的纪律内容逐步清晰和明确,形成了“六大纪律”。四是对纪律客体的认识也在逐渐深化,从强调党员要遵守纪律到强调党员、党的干部、党的组织都要遵守党的纪律,尤其是强调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