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8 个结果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正义观是一种“批判正义”。这种“批判正义”大致包括以下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一,批判蒲鲁东(主义)、杜林等人“永恒正义”理念,确立正义理解生产方式基础;二,批判资产阶级抽象人权理念,确立人权范畴“过渡正义”性质;三,批判资本主义现实私有制度结构非正义制度安排,确立未来正义社会根本实现原则——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他们目的是要摒弃资本主义财产关系下狭隘、片面的正义观念,确立一个每个人得以自由发展和全面解放自身与个性发展正义社会。对于中国和谐社会构建而言,马克思恩格斯批判正义”理念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标签: 批判正义 人权 自由 解放
  • 简介:情理关系始终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争论不休问题之一。就其基本思想倾向而言,历来就是重理轻情。尽管有人倡导情理合一情感方式,注重在审美追求重视情作用,在社会控制上注重情软约束,但当情施之于道德领域时,就成了“以理灭情”

  • 标签: 道德 理性化 历史批判 情感方式 儒家 传统文化
  • 简介:本文以斯特拉文斯基和勋伯格音乐观念为契机,分析了阿多诺批判斯特拉文斯基三个方面:"伪装"现代音乐、反主体性以及基于本体时间基础音乐作曲问题;文章进一步分析了阿多诺批判斯特拉文斯基出发点并指出其不足之处,同时指出阿多诺音乐哲学社会意义.

  • 标签: 新音乐 现代音乐 音乐素材 主体 星丛
  • 简介:假定一个人严肃地对待哲学,那么任何试图比较卡尔·雅斯贝尔斯与马丁·海德格尔作法都难免显得十分可疑。也许,甚至将比较方法列入哲学工具之标准目录也显得可疑,但是,那些使用这种方法的人们却常为这种方法所提供巨大解释收益而辩护。当然,对于我们来说,某个思想家计划诸因素和契机基本上是陌生而不可接近,但是,至少其中能被掌握一部分是可以通过使用比较方法富有成效地让渡给我们

  • 标签: 雅斯贝尔斯 海德格尔 傲慢 思维 批判 比较方法
  • 简介: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列斐伏尔核心贡献在于他首次提出了日常生活批判这个概念,但前后期有明显区别.本文概括了这种前后观点转变.总体来说,他早期对日常生活主要采取了一种相对比较哲学化与乐观化立场:认为被异化日常生活世界既包括着被压迫因素,也包括着解放因素;日常生活是各种社会活动与社会制度结构最深层次连接处,是一切文化现象共同基础,也是导致总体性革命策源地.而他后期则对日常生活理解得更加微观(即社会学化),也相对悲观了一些:认为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日常生活被全面地组织到纳入到生产与消费总体环节中去.现代社会成了一个"消费被引导官僚社会",而不是一个可供人们自由选择休闲社会、丰裕社会.

  • 标签: 列斐伏尔 日常生活批判 西方马克思主义 现代性
  • 简介:本文主要研究了波普尔和哈耶克对乌托邦式理想社会批判。本着对道德热情,建构论者所提出理想社会具有理想主义、理性主义、线性主义、目的论、道德主义等特征。笔者分析了两人对这种理想社会批判,指出理想社会理性主义实质是非理性主义,其历史主义实质是圣人主义,其自由会导致奴役,其道德激情会造成不道德后果,以此说明,人类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到达天堂式理想社会,反而会因追求天堂而跌下地狱。

  • 标签: 波普尔 哈耶克 理性社会 批判 理性主义 经验主义
  • 简介:除却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还重点阐述了生产总体辩证法。这一哲学方法以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经验论方法为“靶子”,通过反思后者强调物质生产基础来证实自身合理性。它秉承了唯物史观出发点,在将现实个人及其一定社会性质物质生产作为逻辑起点同时,诉诸生产一般与生产特殊之间辩证关系分析,完成理论前提建构。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揭示出以生产为起点有机体及其辩证运动,从而构成生产总体辩证法核心内容,并运用到关于货币形式与资本一般诠释过程。此外,他还力图解决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平衡问题,最终使生产总体辩证法成为一个逻辑严整、义理丰满动态结构。

  • 标签: 辩证法 生产总体 现实的个人 精神生产
  • 简介:海德格尔指出现代技术根源在技艺(tehne),但其中艺术一面受到压抑,因而此技术本质就被硬化为强逼产出座架,超出了人类掌控.这个转变深层原因是古希腊就出现了“数学因素”它通过笛卡尔主客二元化使世界成为被主体表象图象,万物成为确定客体.要摆脱座架控制,必须重现技艺艺术维度,让它“自身缘构发生”(Erelgms)柔性允诺性重新主导技术.在这方面,海德格尔和海森堡都曾从老庄之道得到过启发或与之产生了共鸣.儒家会十分欣赏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本质批判,特别是这种批判与归家思想结合.但是,儒家要指出海德格尔批判不足,它忽视了个体主义对座架促成力和单向度存在论区分导致忽视实际家庭家园观,由此而使得他解决方案稀松无根.只有以家庭为源头有机社团,不管是儒家还是阿米什人,才可能摆脱现代技术本质对人裹挟.

  • 标签: 技艺 数学因素 座架 家庭 儒家社团
  • 简介:《伦敦笔记》是马克思第三次经济学研究原始记录。在这一笔记,马克思在货币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和资本主义危机理论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首先,在货币理论上,马克思已经克服了“通货学派”和“银行学派”缺陷,形成了自己独特货币理论。其次,在社会再生产理论上,马克思已经形成了狭义再生产、广义再生产和日常意识再生产三个理论层次建构,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基本构型。再次,在危机理论上,马克思已经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界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内在根源,初步建构了资本主义批判理论。

  • 标签: 《伦敦笔记》 货币理论 社会再生产 危机
  • 简介:以结构主义为支撑后现代激进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叙事提出了诸多批评,从而亦给马克思主义理解和解释带出了诸多争论。本文试图在有关历史变迁规律争论语境,阐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历史叙事特色:其一方面坚持社会历史变迁动力机制普遍性假设,另一方面聚焦于社会形式特殊变迁,从而揭示特定历史条件下历史变迁直接动力、基本方向和可能形式。这一特征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对主体与结构之间张力协调,与黑格尔辩证法传统一脉相承,亦是全部欧洲现代性历史叙事制高点。各种后现代话语多为那种张力碎片化回应,并没有证明张力本身已经改变。因此,它们大都表现为一种立场申诉。

  • 标签: 政治经济学批判 历史叙事
  • 简介: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社会科学系教师夏林新著《穿越资本历史时空——基于唯物史观现代性批判》一书,已于2008年1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从商品拜物教这一特殊理论视角对现代性成因、流变、类型及其在当代中国表现形式做了独特而深入阐述和分析。德国古典哲学从康德“物自体”理论起面临就是现代性问题,显性自我意识哲学根源于现实经济生活,

  • 标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现代性批判 唯物史观 历史时空 资本 德国古典哲学
  • 简介:交换关系是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前提,在马克思不同时期语境内涵有着根本区别。哲学人本主义视域交换关系指认人本质丧失和物化关系特性。历史唯物主义语境交换关系表征着具体历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首先是物与物关系,进而深入到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伴随这一逻辑演进过程,货币是商品实现其自身一个表现形式,资本也是货币实现其自身一个表现形式。资本具有多样性统一特性,是由商品发展到货币,再于特殊条件下发展为资本。资本不仅是物,也不仅是一种社会关系,还应是生产关系具体历史形式下~个过程性运动。静态经验层面的交换关系决不是马克思关于资本批判终极内容。交换价值经过一个矛盾发展过程,超越自身学理边界,达到剩余价值,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结果,是真正代表《资本论》及其手稿时期马克思关于资本批判逻辑线索。

  • 标签: 马克思 物化关系 交换关系 资本 雇佣劳动 资本批判
  • 简介:生态危机给当前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也使得对经济发展模式背后经济理论反思成为必需。美国著名过程神学家Cobb对经济学理论基本前提和假设进行了批判,指出了其缺陷和错误所在,并对经济学发展提出了颇为独到见解。

  • 标签: 生态危机 经济学 具体误置的谬误
  • 简介:作为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创立者和首要代表,柯亨对右翼自由至上主义者诺齐克持有正义理论作了最为犀利批判。研究柯亨对诺齐克持有正义理论批判具有重要意义。关于柯亨对诺齐克持有正义理论批判,国内外一些学者从多个侧面展开了相关研究,但系统性、逻辑性研究尚未出现。因此,有必要系统而又逻辑地研究柯亨对诺齐克持有正义理论批判

  • 标签: 柯亨 诺齐克 分配正义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 简介:该文关注“曾经”与“承诺”-复仇”与“拯救”如何相关特别是如何转换“记忆政治”。问题背景是苦难:作为存在论或现象着生活世界基本事实,它是人类唯一可以普遍面对神、面对政治“救赎地”,而不是“弥撒”可以流逝将来时。或在“复仇”永远走不出过去时。这里重要是记忆形式时间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因而“曾经”不是无生命力过去压力(如尼采所批判和本雅明所清理);也不是简单转化为复仇有生命力权力意志即强权政治(如尼采所一厢情愿);而是走出复仇拯救——即走出过去时——“记忆”“曾经”“承诺”。但事实上。它已不能由西方文化特质独立承担了。

  • 标签: 曾经-承诺 记忆 复仇-拯救
  • 简介:儒家伦理是否自律,不少学者对此问题进行过深入探讨,但结论却莫衷一是。该文通过比较儒家伦理中所体现自主性因素和西方哲学“自律”概念,认为学者们分歧主要在于对西方哲学“自律”概念两个构成因素不同侧重。儒家伦理不存在作为个人权利基础“自律”,但在作为道德理想意义上则的确可说是“自律”。儒家“自律”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接近自然主义的人观念。

  • 标签: 自律 儒家伦理 儒家道德理想
  • 简介:世界本身无意义,人却反向创造之.人价值创造活动沿着观念旨趣和物质旨趣两个方向展开,体现为“个人价值取向维度”与社会化“价值域”两个维度.个人价值选择自古就有,现代性“去魅”使其日常化与显明化,我们因而进入了“价值多元主义”时代.“价值域”形成则表现为社会组织化、制度化与机制化,表现为“规范空间”形成与人类生活形式形成.在“价值域”形成过程,存在着人们在价值选择上严重“人际不均等”现象.这种现象存在,将挑战韦伯自己对于“价值多元主义”基本特征判定.

  • 标签: 韦伯 旨趣 价值域 价值选择 人际不均等
  • 简介:<正>在自然科学,假说被看作是人认识通向科学真理、建立科学理论必由之路。正如恩格斯所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发展形式就是假说。”(《自然辩证法》,第218页)可是,对于哲学是否存在假说、哲学是否容许假说,有的学者却是持保留态度甚至加以否定。其实,在哲学隶属

  • 标签: 假说方法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哲学 理性 主体 现实生活
  • 简介:在《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将人自由称为“能在”(dasSenkornnn),而人生存在他看来就是自由能在.海德格尔自由理论是奠基于他基础存在论;与传统自由理论相比,这种理论具有非形而上学特点.非本真性与本真性被他视为自由(能在)两种形态,在本文中将被论证是:康德他律与自律概念对于理解这两种形态来说是必要.

  • 标签: 自由 他律 自律 非本真性 本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