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对道教与民俗文化之间的源流因果联系作了探讨,认为:仪式方法上,道教源于民俗;观念信条上,民俗受动于道教;思想渊源上,道教与民俗同根;信仰内容上,道教与民俗本质上一致。由此得出道教与民俗不是主次影响的关系,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互构同源关系的结论
简介:
简介:贺州大平瑶族乡仁喜坪盘瑶打醮仪式是道教醮仪民俗化与汉瑶文化交融的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俗文化空间。在社会转型发展的当下,盘瑶打醮仪式的基本要素得以传承的同时也发生了变迁,与道教醮仪、西南地区其他族群打醮仪式等均有差异性,但仪式本身所体现的祖先崇拜、鬼神观念等传统民间宗教的内核却是始终如一的。盘瑶打醮个案说明民俗文化空间仍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文化根基。
简介:应台湾“中华道教玄天上帝弘道协会”的邀请,10月2日至7日,中国道教协会张继禹副会长赴台参加了“2008宗教艺术国际学术暨玄天上帝信仰文化研讨会”等系列活动。研讨会首先于10月3日在台湾国立屏东教育大学举行。来自各地的几十位专家学者以及各界人士参加了研讨会。中国道教协会张继禹副会长在研讨会开幕式上发表讲话,并在随后举行的研讨会上发表了论文。
简介:2008年11月30日,纪念雪峰义存禅师圆寂1100周年"禅宗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州世纪金源大酒店隆重举行.这次研讨会是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和福建省佛教协会主办,福州市佛教协会和闽侯县佛教协会协办,闽侯雪峰崇圣禅寺和旗山万佛寺承办的,有来自全国的28位教内外学者在会上发表了论文.
简介:常常有人问起:道教的清规戒律有多少,现在道教的清规戒律是什么。我想,对这些问题,我们今天道门中人很难能够说得清楚,过去历史上道教到底有多少清规戒律,今天我们实际运用和操作的又是什么。究其原因,那是由历史和现实的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简介:《决定》明确提出“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这是党基于对我国宗教状况的科学判断,在宗教理论、政策上的重大创新,是对我国宗教界和信教群众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因素的肯定。
简介:禳解仪轨"垛"(gto)是苯教重要的仪轨传承,迭部地区的民俗节日"垛"是此宗教仪轨民俗化、节日化的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象征意涵和现实功能。本文采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记述了迭部地区垛节的详细过程,并尝试对其宗教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与讨论。
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在中国的初步发展时期。在此期间,中国本土涌现了一批著名的僧人,泰山僧朗就是其中之一。
简介:市场经济下的人们,满眼是丰富的物质、林立的高楼,而人们的精神却日渐贫乏。生存的危机和发展的竞争带来了精神高度紧张与信仰严重危机。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无止境地向大自然索取,严重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这反过来又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人类竞争以及和大自然作斗争,为的是创建
简介:近些年来,社会各界都在谈论人才素质教育这个问题。但素质教育与神学教育有何关系呢?这是颇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一、素质的概念和素质教育的一般原理何谓素质?"素质"一词原来是生理学中的
简介:江南水乡,民间水神信仰很普遍,并且具有明显的原始自然物崇拜和巫文化色彩。浙江鄞县有自然神水神祠庙24座,吴县有4座;鄞县有神仙水神祠庙9座,吴县有18座。这些祠庙供奉的有龙、渊灵、岩灵、白龙、五龙、沪渎龙王、甘泉龙等,供奉对象都是水生动物或者观念类的“龙”。而所谓的神仙,有夏禹、天妃、晋人白玉、宋人罗清、唐人鲁姑、孔七、晋人梁山伯、夏代水平王、传说人物柳毅、圣姑、慧感夫人、井泉童子、褚太尉、施相公等,都与水事有关系。
简介:2017年10月27日,法门寺博物馆第五届法门寺茶文化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茶与丝绸之路高峰论坛在陕西省西安市曲江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次活动以“唐代茶文化”为主题,本着“以学术为本,促进学术繁荣”的宗旨,旨在为全国茶文化专家、学者提供一个探讨学习与科研创新的学术交流平台。
简介:在东南亚和斯里兰卡,人们信仰佛教的心理动机和信仰行为的宗教机制都是一个:克服现实的困惑或者困难。求功德是最基本的目的。达到这个目的,可以参拜圣迹,朝山进香,向据称有佛舍利的佛塔或佛像作供奉。在这些地方经行、坐禅默想;逢夏历四月佛诞日
简介:佛教的传播与延续既与社会的生产劳动(生产方式)有关,也与个人的生命周期相关。前者表现在佛教的宗教观念与崇拜活动,密切地联系于本文讨论的东南亚社会中的时令节气的农业活动;后者则表现于佛教与人生周期转换,和特定文化类型中
简介:3月11
简介:武当山道教学院举办2015年秋季招生考试6月16—17日,武当山道教学院举办2015年秋季招生考试,面向全国招收宫观管理专业本科班,学制4年,录取50人。
简介:佛教教育有二种模式。一是师徒相接的口口相传教育方式;二是学校课堂知识讲解的教育方式。近现代中国佛教教育模式,以佛学院课堂授课为主,成果累累,培养了许多有用的增才。能够适合时代,与时代同步的增才却唯数甚少。对此,作者分析了现代中国佛教教育培养出来的六种人才的情况,指出唯有“不为财色名利的僧人才拟合标准,只是在普度众生方面略有不足”。但是以离开教界行居士护法方向的人才,弘法最得力。所以,现代中国佛教教育,应把居士教育纳入其内,内外并弘,正法久住,实现人间净土
论道教与民俗文化的关系
“玄奘精神与西部文化学术研讨会”述评
禅宗与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0首届中国弥勒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民俗文化空间的传承与变迁——贺州大平瑶族乡仁喜坪盘瑶打醮仪式田野考察
张继禹副会长赴台参加玄天上帝信仰文化学术研讨会
纪念雪峰义存禅师圆寂1100周年禅宗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州举行
整理发掘道教文化 制定道教清规戒律
发掘优秀的文化资源鼓励有益的社会活动
迭部藏族的民俗宗教“垛”(gto)及其文化内涵分析
泰山僧朗及其与帝王的关系
发掘道教思想 宏扬民族文化——评孔令宏的《中国道教史话》
素质教育与神学教育
江南水神与水祭民俗
法门寺博物馆举办第五届法门寺茶文化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茶与丝绸之路高峰论坛
泰国社会的佛教民俗(上)
泰国社会的佛教民俗(下)
雷峰塔地宫发掘佛螺髻发舍利
道教教育
佛教教育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