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4 个结果
  • 简介:在诉讼证明理论上,有必要建立直观诉讼证明观念图式,并可以将其区分为树状模式和丛林模式两种理想范型。运用这两种观念图式范型来对中国与西方法治国家刑事证明进行实证分析,既可以帮助理解这两种范型构造和运用原理,还可以使我们清晰看到:刑事证明存在着一些明显比较法差异;基于诉讼证明合理化需要,中国刑事证明应当明确承认丛林模式证明观念图式和辅助证据合法性,并重视对其运用合理规范。

  • 标签: 诉讼证明观念图式 树状模式 丛林模式 刑事证明
  • 简介:刑事和解“花钱买刑”嫌疑,导致一种普遍误解。法制宣传和教育根本在于法治理念传播,而不是表面上法律条文诵读。因而和解有效运转需要从理论上诠释“赔偿减刑”正当化依据。在逻辑上,“花钱”无法“买刑”,在“花钱买刑”背后是刑事和解与时下正在推崇程序本位及程序自治背离实质。刑事和解能够减刑一般性正当依据在于,和解针对民间纠纷解决有效性以及此中具体正义实现功效。刑事和解赔偿减刑正当性规范性依据在于,“刑事赔偿”已具有承担部分刑事责任属性,在禁止双重危险原则和罪刑均衡原则下,相应要求对行为人减轻处罚。在确立非刑罚处罚措施作为刑事责任承担一般意义上,有必要在刑法中确立和解赔偿减刑实体法依据,这是和解赔偿减刑制度确立后对刑法修正要求。

  • 标签: 刑事和解 赔偿减刑 非刑罚处罚措施
  • 简介:我国证据立法必须达到四个目标:内容上是良法;形式上简洁、统一;实施过程富有效率;实施结果得到普遍遵守。通过分析上述目标的实现途径和考察国外证据立法模式,我国应当采取通过修改刑事诉讼法典,充实完善刑事证据制度立法模式

  • 标签: 证据立法 立法模式 刑事证据制度 良法 法典 刑事诉讼法
  • 简介:司法公平正义维护不仅需要落实不枉不纵刑事政策,更需要坚持无罪推定、疑罪从无原则,坚决纠正已经发生冤假错案,制定并落实防范冤假错案体制机制。考察已经发生冤假错案可以发现,冤假错案发生不仅有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原因,更有证据审查模式不健全弊病。实践证明,以口供为中心主观性证据审查模式无法有效审查核实案件事实,而以客观性证据为主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可以有效地防止并纠正冤假错案,因此应转变证据审查模式,加强客观性证据收集,落实完善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

  • 标签: 口供 客观性证据 转型
  • 简介: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治理金融犯罪实践,从政策和模式上都选择了金融管理本位主义,而现在应该转向金融交易本位主义了。为此,需要将"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与"金融诈骗罪"立法模式改为"破坏金融交易秩序罪"与"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模式,需要从国有金融机构保护主义转向平等保护主义。与此相适应,应当摈弃单一刑事主义,而采取综合治理主义。当务之急是对交易型金融犯罪刑事政策和治理模式从严苛转向宽和,从消极预防转向积极预防。

  • 标签: 交易型金融犯罪 管理型金融犯罪 刑事政策 治理模式
  • 简介:我国刑事司法证明模式属于“新法定证明模式”,强调证据链条形式上相互印证,遵循线形诉讼结构单向思维,呈现“新整体主义证明”之端倪,可以概括为“以印证为中心整体主义证明模式”。刑事司:去证明模式与刑事诉讼模式存在共振关系,其生成逻辑未走出传统诉讼文化之窠臼,亦未能挣脱行政化与非专业化之束缚。借助法社会学、法经济学研究方法对刑事司法证明模式进行评价,可以在“活法”与“死法”间作出判断,在“公正”与“效率”间作出抉择。模式转型之际,需要保持开放的话语姿态,但也不必以域外为样本亦步亦趋,而应聚焦中国问题,建构“以证据裁判为主、自由心证为辅”中国模式

  • 标签: 刑事诉讼 司法证明 证明模式 证据裁判 自由心证
  • 简介:讯问中高认罪率是封闭空间下长时间讯问结果。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认罪追求反映了在客观证据获取能力不足情况下侦查对讯问依赖。讯问制度改革从中短期考虑,应当平衡讯问查证功能与保障犯罪嫌疑人权利;从长期来考虑,应当在保障犯罪嫌疑人权利前提之下开展讯问。

  • 标签: 讯问 认罪率 实证考察
  • 简介:新修订《刑事诉讼法》细化了逮捕条件中社会危险性若干情形,对于司法人员正确把握逮捕必要性具有重要指引作用。围于司法规范内容有限性与案件事实无限性之间张力,办案人员在自由裁量范围内形成了自身“司法经验”。通过对某基层检察院100个审查逮捕意见书进行归纳,发现这些“司法经验”存在五个较为突出问题。为此,建立社会危险性评估机制,将社会危险性各种规范予以量化,按照一定规则,评估犯罪嫌疑人社会危险性大小,实现评估因素、评估程序标准化和客观化,无疑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标签: 社会危险性 司法经验 理论基础 评估机制
  • 简介:刑事辩护“全覆盖”是刑事司法一个目标,也是一项挑战。我国面临刑事辩护率与法律援助率双低现实困境,而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为法律援助制度系统完善提供了契机。结合域外经验与中国问题,完善刑事法律援助中国模式:遵循“繁简分流”构建层次化刑事法律援助体系,将“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和“法律援助辩护律师”进行划分,根据案件繁简、轻重不同适用不同类型援助律师并完善相互衔接机制。在供给侧方面,改革行政化法律援助供给结构,实现法律援助国家化、市场化与社会化。在此基础上,改变以往单一刑事法律援助模式,形塑值班律师机制、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机制、公设辩护人机制等并存多元化法律援助模式

  • 标签: 法律援助 值班律师 认罪认罚 审判中心 辩护全覆盖
  • 简介:死刑民意实证调查显示,废除非暴力犯罪死刑适用已经具有相当程度公众认同和民意基础;在应否用终身刑(无提前释放可能无期徒刑)作为死刑代替措施态度上,尚存在民意与理性悖论;错案可能存在可作为引导死刑民意突破口。

  • 标签: 死刑改革 死刑民意 制度选择 民意引导 实证调查
  • 简介:随着刑事和解实践逐步深化,诸多制约刑事和解发展瓶颈问题也不断凸显,如何破解这些问题,构建一个有旺盛生命力、程序规范并有湖南特色刑事和解实践模式,需要在指导思想上重新认识刑事和解制度政策和法治结构功能、建立科学配套刑事和解办案质量考核考评机制、科学合理设计刑事和解办案程序、引入第三方参与民主司法机制、提升和解公信力等四个方面探索深化。

  • 标签: 刑事和解 实践模式 人民监督员制度 民主司法
  • 简介:基于犯罪预防需要,有必要在刑事领域就与对于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法律关系相似的不作为犯罪要素进行研究。网络技术措施是网络时代维权重要手段,也是网络服务提供者维护网络秩序核心义务,应当在明晰相关技术环节基础上提出网络服务提供者不作为犯罪行为司法判断规则。必须积极探索不作为犯罪义务来源合理限制途径,在合理打击网络犯罪与保障犯罪嫌疑人实体权利之间,寻求刑法制裁合理扩张与限制平衡。

  • 标签: 网络服务 不作为犯罪 犯罪要素 义务来源 技术措施
  • 简介:变更管辖制度一直是刑事司法中热门话题,在近期重大热点案件中也均能看到变更管辖身影。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变更管辖制度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案件类型异化、启动主体无序性、与回避制度割裂等等,而导致这些“怪像”产生根本原因是我国特有的诉讼构造。因此,对变更管辖制度分析与反思,离不开对刑事诉讼构造论发展与创新。基于此,笔者在对北京、新疆、江苏三地实证调查基础之上,对变更管辖制度进行理论上解读,并在构造上对变更管辖制度进行重建。

  • 标签: 变更管辖 行政决策模式 诉讼效率 诉讼构造 起诉选择权 管辖异议权
  • 简介:被害人过错是侵犯人身权利命案中重要酌定情节。由于刑法二元结构模式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十分有必要将犯罪人与国家刑法二元结构模式转换到犯罪人、被害人和国家刑法三元结构模式。应当明确界定被害人过错范畴;被害人过错标准,包括主体专属性、时间确定性、行为过错性、作用因果性、程度明显性;规范被害人过错认定,保证和放宽适用前提、扩大和规范适用影响、完善和改进适用依据。

  • 标签: 被害人过错 刑法二元结构 刑法三元结构
  • 简介:通过对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性案例实证分析,发现抗诉是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权主要方式,检察机关依法提出抗诉,可以有效防范和纠正冤错案件。由于检察机关性质定位不同,抗诉在中外审判监督形式和条件不尽相同。在我国,抗诉分为对事实认定错误提出抗诉和对法律适用错误提出抗诉。当前,检察机关行使审判监督权方式主要有抗诉和检察建议。与抗诉相比,检察建议存在法律依据不明确、法律效力弱化等缺陷,只可以作为抗诉补充形式,因此,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路径,在于构建以抗诉为中心刑事审判监督格局。

  • 标签: 指导性案例 以抗诉为中心 审判监督 再审检察建议
  • 简介:各国检察机关内部组织机构设置模式基本决定因素,在于检察机关内部组织机构设置所预期实现主要功能。根据其功能欲求不同,可以将各国检察机关内部组织机构设置模式分为以追求案件事实真相为目的机构设置模式、以实现诉讼功能为目的机构设置模式和混合式机构设置模式。应当从检察机关内部组织机构三大核心要素,即领导机构、业务部门和行政部门着眼,进行检察机关内部组织机构设置模式研究。我国应当在坚持现有模式基础上,遵从检察机关内部机构设置基本规律,从检察机关内部组织机构基本框架、领导机构及各具体内设部门等方面予以完善。

  • 标签: 设置模式 领导机构 业务部门 行政部门
  • 简介:人类对于汽车发明和大量投入使用是交通现代化标志性象征。然而,正像任何科学成果发明都具有“双刃剑”属性一样,以汽车为主要代表现代交通肇事犯罪像癌症一样弥漫于现代社会之中,在我国尤甚。其中肇事者因醉酒驾车导致交通事故又占相当大比例,

  • 标签: 交通肇事犯罪 逻辑分析 刑法规范 实证分析 心理事实 交通现代化
  • 简介:以类型化法益概念相关探讨为逻辑起点,并同时以论述与梳理犯罪论体系中不法类型与罪责类型相区隔为逻辑框架。一方面以类型化法益概念建构刑法解释外延范围,另一方面以不法与罪责构建解释规则内涵边界,以探寻规范化意义下刑法解释边界之所在。

  • 标签: 类型化法益 不法 罪责 刑法解释
  • 简介:荷兰托管令是一项针对犯罪精神病人保安措施,其宗旨一方面在于保护社会免受犯罪精神病人进一步侵害,另一方面则通过对犯罪精神病人强制医疗,使其摆脱精神疾病,复归社会。由于托管令不是刑罚,它不具有刑罚报复性和惩罚性。出于防卫社会要求,托管令期限是根据他人或公众人身财产安全需要来确定

  • 标签: 托管令 医疗令 犯罪精神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