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型配对血浆滤过吸附(coupled plasma filtration adsorption, CPFA)模式治疗血小板减少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危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血小板减少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危重患者14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CPFA模式,观察组应用改良型CPFA模式(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浆滤过治疗),比较应用两种模式治疗前、后患者红细胞、血小板、尿素氮、肌酐水平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对照组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尿素氮、肌酐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CPFA模式和改良型CPFA模式治疗血小板减少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无并发症发生。改良型CPFA模式可减少对患者血液有效成分的破坏,临床应用更加安全。

  • 标签: 改良型配对血浆滤过吸附 血小板减少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简介:摘要近年来,腹腔镜D2+完整系膜切除术正逐步成为国内临床研究热点,其安全性、有效性已得到证实,系膜理论指导下手术入路的选择和膜间隙的寻找在腔镜手术中尤为重要,我们总结以下临床经验技巧,与同道分享:(1)No.7、No.8、No.9及No.12(腹主动脉右侧)淋巴结均位于胃背侧系膜的末端,其底部间隙为Gerota筋膜向上的延续、并走行于门静脉之前,其清扫应视为一个整体进行清扫。(2)在胃左动脉及脾动脉夹角左前方进入Gerota筋膜前方的间隙,游离到贲门胃底及脾脏的后缘,沿脾动脉游离至脾门,将大网膜尽量移至右侧腹腔,易暴露清扫脾门淋巴结。(3)对于食管胃结合部肿瘤,建议在3D腔镜明视下进行食管旁淋巴结清扫,且尽量在全腔镜下完成清扫及消化道重建。(4)心下囊的打开,有利于判断胸膜的位置及下纵隔淋巴结的清扫。(5)手术中应用可冲洗吸引电凝棒。强化膜解剖理论指导下的胃癌完整系膜切除理念,弱化淋巴结分组分站,真正做到整块系膜完整切除,规范流程及入路,更容易找到无血管分布的间隙,沿这一间隙游离,不仅能够完美覆盖D2根治要求的淋巴结清扫范围,而且能够保证手术的精准化和同质化。

  • 标签: 胃肿瘤 D2根治术 胃系膜解剖 腹腔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戴霞红 邓斌 徐威 蒋琦 魏健健 盛国平 李用国 连建奇 兰英华 李俊晓 黄春美 汤灵玲 李兰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浙江树人大学树兰国际医学院附属树兰(杭州)医院感染科 310004;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03,山东省邹城市人民医院感染科,邹城 273500,浙江树人大学树兰国际医学院附属树兰(杭州)医院感染科 310004,浙江大学制冷与低温研究所,杭州 310058,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 150001,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感染科,西安 710038,宁波市镇海区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感染科 315202,浙江树人大学树兰国际医学院附属树兰(杭州)医院感染科 310004;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杭州 310003
  • 简介:摘要感染性疾病门诊作为传染病的前沿阵地,是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支点。感染性疾病门诊的规范建设是保证医疗安全、避免医院感染和控制传染病疫情的重要支撑。感染性疾病门诊的亚专科门诊包括发热、肠道、结核、艾滋病及肝病门诊等,本文根据各亚专科门诊的特点,结合工作实际,从规划设计、建筑布局、设备设施配置、人员配备和管理、日常管理要求和示例角度对常见的特定感染性疾病亚专科门诊的规范设置进行阐述。

  • 标签: 传染病 感染性疾病 门诊医疗 发热 肠道 结核 艾滋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水痘暴发疫情中2剂次水痘疫苗对高危暴露人群的保护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2017—2019年发生水痘暴发疫情的学校中的病例数≥3例的班级内所有水痘病例作为病例组。采用病例对照1∶3配对,按照每个病例的座位选择其前、后、左、右邻位任意3名未罹患水痘的同学作为对照,评价2剂次水痘疫苗的保护效果。结果接种水痘疫苗总保护效果为46.0%(95% CI: 42.7%~49.0%),1剂次疫苗保护效果为44.7%(95% CI: 41.2%~48.0%),2剂次疫苗保护效果为80.0%(95% CI: 63.1%~89.2%);接种2次疫苗0~2年后的保护效果为87.6%(95%CI: 52.0%~96.8%),3~5年后的保护效果为76.6%(95% CI: 33.6%~91.5%)。结论接种2剂次保护效果好于1剂次。与1剂次相同,接种2剂次疫苗保护效果随时间推移也呈现递减趋势,可以考虑在接种间隔较长的高危暴露人群中实行再次加强免疫。

  • 标签: 水痘疫苗 2剂次 疫苗保护效果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婴儿二尖瓣病变的手术经验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40例婴儿二尖瓣病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2例,女78例,体质量(6.4±1.4)kg,年龄(196.6±80.1)天,其中中度以上二尖瓣关闭不全131例,二尖瓣狭窄9例。CarpentierⅠ型48例,Ⅱ型45例,Ⅲ型47例。记录围手术期及随访相关临床资料,分析二尖瓣成形手术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140例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二尖瓣修复术,同期修复合并心脏畸形。体外循环(79.1±41.9)min,主动脉阻断(46.8±20.0)min,早期死亡7例(5%)。术后监护室滞留(5.6±4.8)天,呼吸机辅助呼吸(74.2±149.8)h,术后二尖瓣轻度反流48例,轻-中度反流53例,中度反流32例,中-重度反流6例,重度反流1例,术后无二尖瓣狭窄。随访6~126个月,远期死亡3例,再手术11例,5年免于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率81.2%。针对术后死亡或出现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的多因素危险因素分析,长时间体外循环以及术后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为其相关危险因素。结论二尖瓣成形手术能有效改善婴儿二尖瓣反流及狭窄问题,体外循环时间短、术中取得较好的瓣膜成形效果的患儿预后较好。对Carpentier Ⅰ型的患儿,仅行二尖瓣瓣环环缩可取得较好的成形效果,而对Ⅱ型及Ⅲ型,应因材施治,处理瓣膜各层次存在的问题,并附加瓣环环缩术。

  • 标签: 婴儿 二尖瓣疾病 二尖瓣成形术
  • 简介:摘要2019年9—12月,笔者参与了苏州大学与德国柏林Pflgewerk养老机构针对失能老年人居家照护课程研发与智慧化养老的交流项目,在学习与交流期间,德国完善的居家照护体系,先进适老辅具的研发与运用,系统规范的照护员培训课程,浓厚的人文关怀气氛与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安宁疗护中心令笔者印象深刻。本文结合学习交流活动的亲身经历,思考我国现阶段老龄化社会存在的一些不足,希冀为建立一个更为完善的长期照护体系,从而实现健康老龄化与积极老龄化提供参考。

  • 标签: 国际教育交流 德国柏林 养老机构 见闻分享
  • 简介:摘要秋水仙碱又称秋水仙素,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痛风发作、慢性痛风急性发作等疾病,但该药毒性大(剧毒类),且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中毒后无特效解毒药物,患者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与挑战,无形中增加了药物中毒致死的概率。到目前为止,秋水仙碱中毒病例均以散发报道,2020年9月1日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1例急性秋水仙碱中毒患者,是目前为止权威医学期刊能检索到中毒时间最长的1例,经治疗患者于9月29日痊愈出院,本文报告了该病例的诊治体会。

  • 标签: 急性秋水仙碱中毒,重度 重症超声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原发灶及配对转移灶错配修复(MMR)状态的一致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外科诊断为mCRC且可获得配对样本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种MMR蛋白(MSH2、MSH6、MLH1、PMS2)表达,确定配对样本MMR状态,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根据原发灶MMR状态分为错配修复缺陷(dMMR)组和错配修复完整(pMMR)组,根据配对样本MMR状态分为异质性组和非异质性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共纳入84例患者。84例原发灶样本中,9例[10.7%(9/84)]呈dMMR,75例[89.3%(75/84)]呈pMMR,dMMR组较pMMR组肿瘤更多位于右半结肠[88.9%(8/9)比42.7%(32/75),χ2=7.168,P<0.05]、原发肿瘤直径更大(7.00 cm比4.00 cm,Z=2.555,P<0.01)、分化程度更差[66.7%(6/9)比21.3%(16/75),χ2=8.543,P<0.01];84例配对样本中,2例[2.4%(2/84)]呈单个MMR蛋白差异表达,10例[11.9%(10/84)]呈MMR状态异质性,包括4例[4.8%(4/84)]原发灶dMMR、转移灶pMMR,6例[7.1%(6/84)]原发灶pMMR、转移灶dMMR,统计学分析显示,与非异质性组比较,异质性组具有较大原发肿瘤直径(5.75 cm比4.50 cm,Z=1.988,P<0.05)和较差分化程度[70.0%(7/10)比20.3%(15/74),χ2=11.271,P<0.01]。结论10.7%的mCRC配对样本MMR状态表现出异质性,在制定治疗策略时应多点、多部位取样,综合考虑原发灶和转移灶的MMR状态。

  • 标签: 结直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配对血浆滤过吸附(CPFA)治疗具有溶质筛选系数高、生物兼容性好、兼有清除细胞因子和调整内环境功能等特点,能广谱地清除促炎及抗炎物质且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可用于伴急性肾衰竭、脓毒症和MOF等病症的危重患者的抢救。该研究纳入了2001年1月—2017年12月39例接受CPFA治疗的严重烧伤患者(CPFA组),年龄(40±56)岁,烧伤总面积为(35±60)%TBSA;另纳入临床特征与CPFA组相似的8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肾脏替代治疗(RRT)但未接受CPFA治疗。结果显示CPFA组患者的病死率为51.3%,明显低于对照组(77.1%,P=0.004)。研究提示,与RRT比较,CPFA治疗在救治感染性休克的急性肾损伤患者上可能更具优势,但需进一步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配对盒基因6 (paired box 6,PAX6)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患儿结肠组织内低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4例HSCR患儿巨结肠根治术后痉挛段结肠组织为HSCR组,同期18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手术切除坏死肠段两端正常结肠组织为NEC组作为对照。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两组结肠组织内PAX6的表达水平,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两组结肠组织中PAX6启动子区组蛋白H3K9乙酰化水平及E1A结合蛋白p300 (EP300)结合水平。结果HSCR组PAX6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NEC组(0.13±0.05比1.08±0.45,0.41±0.12比0.82±0.12),PAX6启动子区组蛋白H3K9乙酰化水平和EP300结合水平也明显低于NEC组(0.45±0.17比1.38±0.59,0.32±0.15比1.45±0.49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组PAX6表达水平与其启动子区组蛋白H3K9乙酰化水平成正相关(r=0.664,P<0.05),H3K9乙酰化水平与EP300结合水平成正相关(r=0.624,P<0.05) 。结论HSCR患儿结肠组织中PAX6低表达可能与其启动子区EP300结合减少导致H3K9乙酰化水平下调有关。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配对盒基因6 E1A结合蛋白p300 H3K9乙酰化
  • 简介:摘要口腔医学生培养中,实验教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牙体预备是每个口腔学生必备的基本操作技能;以邻洞预备训练为例,将虚拟仿真教学与改良的实体教学深度融合,遵从"以虚辅实,能实不虚"的原则,从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口腔医学实验教学效果出发,以虚实结合实验教学的需求进行思考,启动邻洞牙体预备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发对应实体训练教具有望完成该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估,在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起到示范作用。

  • 标签: 口腔医学 教学 虚实融合 实验教学 牙体预备
  • 简介:摘要“健康中国”开启了中国健康管理的新征程,健康管理将在改善人民健康,实现全人口、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探索和寻找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模式已引起业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分析医学服务供给侧需求,结合我国健康管理医学服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建立我国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模式的理念、系统结构和操作方法,并对建立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模式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健康管理 医学服务 模式
  • 简介: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模式在医学生培养中已开展多年,受到全国医学院校重视。PBL采取"圆桌会议"模式,就某一案例开展深入的讨论,既锻炼和提高了医学生的思辨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处理临床问题及医患关系的能力,同时潜移默化地将多学科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结合,培养了医学生的人文精神。但PBL模式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比如课程定位不高、评价体系不够量化、案例质量参差不齐等。笔者结合目前教学实际,分享师生的思考和建议。

  • 标签: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学生,医科临床实践医学模拟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采用髌骨去神经支配(PD)对术后膝前痛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于南阳市骨科医院接受治疗的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252例,依据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26例。观察组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髌骨去神经支配,对照组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未采用髌骨去神经支配。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12、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范围(ROM)、髌骨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膝关节疼痛分级。结果术后3、12、24个月,观察组ROM分别为(95.39±3.71)°、(103.79±5.03)°、(103.63±5.34)°,优于对照组的(90.86±4.94)°、(98.59±5.20)°、(100.24±5.62)°,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髌骨评分、膝关节前侧疼痛分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髌骨去神经支配的患者满意度更高,可于术后早期缓解疼痛。

  • 标签: 膝关节 人工关节置换术 前膝部疼痛 去神经化髌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配对血糖监测方案对糖尿病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糖尿病共同照护门诊规律就诊(频率为每3个月一次复诊)一年以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干预前后分析。分别在患者初诊及随访1年后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并使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6》评价其自我管理能力。于患者初诊时指导患者居家进行餐前餐后配对血糖监测,并依据监测结果适当调整饮食、运动等活动。于1年诊时,调查患者就诊前1个月平均每周实际配对血糖监测频次。采用Wilcoxon检验比较不同配对监测频次患者在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各方面(饮食、运动、自我血糖监测、遵医嘱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和用药)的差异。采用t检验比较不同配对监测频次组间BMI及HbA1c的差异。结果符合入选标准并完成数据收集及量表评估的患者共153例。1年诊就诊前1个月内,平均每周配对血糖监测<1次的患者86例为非配对监测组,配对血糖监测≥1次的患者67例为配对监测组。1年诊时,配对监测组与非配对监测组在饮食[7.00(5.00~7.00)分vs 5.00(3.00~7.00)分]、自我监测血糖[4.50(2.00~7.00)分vs 2.00(0.25~4.00)分]及遵医嘱血糖监测[5.00(2.00~7.00)分vs 2.00(0~3.75)分]方面比较得分均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2.663,P=0.008;Z=-3.851,P<0.001;Z=-3.892,P<0.001);在运动、足部护理及用药方面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初诊和1年诊时,非配对监测组和配对监测组BMI和HbA1c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配对血糖监测方案有助于糖尿病患者依据血糖结果调整饮食,促进健康饮食行为,并提高其血糖监测依从性。

  • 标签: 配对 血糖监测 饮食管理 自我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