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以患者为中心的疗效研究所(The Patient-Centered Outcomes Research Institute,PCORI)开发的定性和混合方法研究的方法学标准有助于确保研究的设计和实施可以产生人们所需的证据,来回答患者和临床医生关于哪种方法最有效,对谁最有效,在什么情况下最有效的问题。这套标准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疗效研究的相关要素而制定,但也可为其他类型的临床研究提供指导。此标准可用于制定研究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价、实施研究,以及解释研究结果。标准开发遵循系统的程序,即研究关键方法学问题的范围及其潜在标准,将范围缩小聚焦到最重要的标准上,起草标准初稿,征求同行专家组和广大公众的反馈意见,基于反馈意见确定标准终稿,供PCORI理事会审查并采纳。本文提供了一个例子,说明如何应用这些标准撰写研究计划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针灸方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颈源性眩晕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针灸法治疗,观察组予以排针平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为(19.82±6.27)分,高于对照组(14.28±5.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1.45±3.64)d,低于对照组(15.62±3.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与对照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颈性眩晕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少,以督脉穴为主的排针平刺效果优于以足少阳经穴为主的常规针刺效果,针刺督脉穴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基层卫生院在高血压治疗方面的方法、疗效展开分析研讨,旨在推进领域研究的发展进程,为患者生命健康提供保障。方法:收集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为研究期限,纳入9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遵循“平行序贯分组原则”,按照系统抽样法进行组别划分,每组归入(n=45);同时命名为A组与B组,A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案,B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增加健康教育治疗方案,而后进行相关数据的手机整理,统计分析,全情阐述。具体比对范围包括:临床疗效、血压水平、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统计学分析后可知,不同治疗方案的开展实施,均对患者影响作用积极,但B组患者在各项指标体现上,优势性更强,均显优另一组(P<0.05),值得探讨。结论:在本文实验中,有针对性的对基层卫生院在治疗高血压疾病上的方法方式和效果展开分析探讨,目的在于通过对比方式,使每项治疗方案的优势性尽显,能够为患者寻求一种更高切实有效的方案策略。结局所得,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的联合应用,即有效提升了患者治疗效果,将血压水平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同时还可极大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思考、肯定和推崇。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埋线式缝合法应用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中的效果,并比较其与连续缝合法和间断缝合法的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5—7月在上海爱尔眼科医院就诊并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120例120眼。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埋线法、连续缝合法和间断缝合法3个组,每组40眼。记录手术时长,并于术后第0.5、1、3、7、10、14天和第1、3、6个月进行随访。采用五点法记录术眼疼痛评分;采用荧光素钠染色法评估角膜上皮愈合情况;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植片脱落、移位或翼状胬肉复发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连续缝合法、间断缝合法和埋线法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4.45±2.78)、(16.28±2.24)和(16.58±2.22)min,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8,P<0.05),其中连续缝合法手术时间明显短于间断缝合法和埋线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7),埋线法与间断缝合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3个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0.5、1、3、7、10天,埋线法疼痛评分均低于连续缝合法及间断缝合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7天,3个组角膜上皮未愈合率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术后第10天,3个组角膜上皮均愈合。术后6个月,3个组均未出现植片移位、脱落、坏死及感染、眼球运动障碍等并发症。3个组翼状胬肉复发率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埋线缝合法可有效减轻翼状胬肉结膜移植术后刺激症状,同时对植片固定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传统间断缝合法相比,其不增加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时间以及患者的经济负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司库奇尤单抗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8例患者,给予司库奇尤单抗单药皮下注射治疗,300 mg/次,于第0、1、2、3、4周行皮下注射给药,之后维持该剂量每30 d给药一次。以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改善率评估近期疗效。随访1年,记录给药及病情反复情况。结果8例患者均完成12周治疗。4周3例达到PASI75,4例达到PASI90,1例达到PASI100;8周2例达到PASI90,6例达到PASI100;12周2例达到PASI90,6例达到PASI100。8例患者按标准使用方法30 d一次皮下注射时病情均未反复,1例改为间隔45 d使用一次后出现轻度反复,3例间隔2个月时无反复,2例间隔2个月时轻度反复,1例停用3个月无反复,1例停用5个月后反复。8例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司库奇尤单抗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起效迅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疗效达标后可依据个体情况延长或缩短用药间隔。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加速器系统时间特性的分析,找出影响质子重离子治疗时间的关键因素,研究提高治疗效率的方案。方法系统分析了47例分别使用质子和碳离子治疗不同类型癌症患者的治疗日志文件,其中肺癌患者使用了呼吸门控技术。研究质子碳离子治疗系统射束投照的时间特性,并找出潜在提高治疗效率的办法。结果使用门控技术的质子束治疗肺癌患者每个等能量层平均出束时间和平均周期最长,分别为(2.98±1.98) s和(5.71±4.51) s。不使用门控技术的质子和碳离子治疗患者的平均周期约为7 min。使用门控技术的质子治疗肺癌患者的平均周期约为15 min。结论使用对布拉格峰展宽较宽的微型脊形过滤器或纹波过滤器以减少等能量层数,以及采用被动屏气门控技术以消除门控导致的单个等能量层治疗的中断,是部分治疗设备提高治疗效率的两种可行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并T管外引流术(LCBDE)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并一期缝合术(LBEPS)对胆总管直径≥1.0 cm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胆总管直径≥1.0 cm结石患者100例资料,按不同术式分为LCBDE组52例、LBEPS组48例。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术中术后各项指标、胆管压力、生活质量、应激反应比较采用(±s)描述,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取石成功率、结石残余率、复发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LBEPS组患者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可进食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LCBDE组(P<0.05)。术后LBEPS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LCBDE组,胆管压力低于LCBDE组(P<0.05)。LBEPS组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程度低于LCBDE组(P<0.05)。LCBDS组患者取石成功率高于LCBDE组,结石残余率、复发率均低于LBEPE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BEPS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9%(2/52)低于LCBDE组18.8%(9/48),P<0.05。结论LBEPS治疗胆总管直径≥1.0cm结石可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减少患者手术机体应激反应,取石成功率较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要自发性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其中以基底核区出血最为常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8月浙江医院神经外科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74例老年(年龄≥65岁)高血压性基底核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疗效,结果发现若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并有脑疝表现,应立即采用开颅经颞叶造瘘血肿清除术;若患者有意识障碍但无脑疝表现,采用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虽然对脑组织损伤较小,但不如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具有优势;若患者无意识障碍,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是一种损伤最小、且预后最好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患者采取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治疗与病灶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及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85例AWE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对AWE患者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HIFU组(n=29,采取实时超声引导下HIFU消融治疗)与手术组(n=56,采取AWE病灶切除术治疗)。对患者的年龄、人体质量指数(BMI)、剖宫产术分娩次数、AWE病灶数量和直径、住院时间,以及HIFU治疗的辐照时间、强度与能量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等计量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完全缓解(CR)率、临床有效率、1年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连续性校正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并且与受试者签署临床知情同意。结果① HIFU组患者年龄为(31.6±4.7)岁,小于手术组的(34.8±4.8)岁,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8、P=0.004)。但是,2组患者BMI、剖宫产术分娩次数、末次经腹子宫手术至出现AWE临床症状间隔时间,既往因AWE接受药物治疗者、腹壁区域出现不同程度周期性疼痛者所占比例及AWE病灶数量、直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HIFU组患者中位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0和(4.6±1.0)d,均少于和短于手术组的10.0 mL(10.0~10.0 mL)和(6.3±1.8) 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306、P<0.001, t=-5.692、P<0.001)。HIFU组治疗时间为52.0 min(33.5~62.5 min),长于手术组的30.0 min(25.0~43.8 min),并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Z=-3.546、P<0.001)。但是,2组患者的CR率、临床有效率和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 HIFU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10.3%(3/29),手术组为7.1%(4/5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U消融治疗AWE安全性、有效,但是仍需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个体病例数据(IPD)meta分析的方法学质量,并明确需要改进的领域。研究设计系统综述。数据来源Medline、Embase和Cochrane系统综述数据库。研究的合格标准以评估干预措施疗效为研究目的,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IPD meta分析的系统综述。结果共纳入1991—2019年发表的涵盖21个疾病领域的323篇IPD meta分析:270篇(84%)为非Cochrane系统综述,269篇(84%)发表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排名前25%)。IPD meta分析在以下几个方面质量不佳:运用适当的方法评估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的偏倚风险(43%,95%可信区间38%~48%),解释结果时考虑偏倚风险(40%,34%~45%),提供排除研究的清单及排除理由(32%,27%~37%),预先制订研究计划(31%,26%~36%),预先确定评估总体效应(44%,39%~50%)和病例-干预交互作用(31%,26%~36%)的方法,评估和考虑潜在的发表偏倚(31%,26%~36%),进行全面的文献检索(19%,15%~23%)。126篇(39%)IPD meta分析未能获得90%及以上的合格病例或试验的IPD,其中只有60篇(48%)提供了未获得的原因,21篇(17%)采取了某些策略来探讨无法获得的IPD可能造成的影响。结论IPD meta分析的方法学质量不理想。未来开展IPD meta分析需要预先制订研究计划(包含数据分析方案),全面检索文献,运用适当的方法评估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的偏倚风险,分析数据和解释结果时考虑偏倚风险的影响,解释无法获得IPD的原因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骶髂关节脱位合并同侧骶骨翼骨折经腹直肌外侧入路(lateral-rectus approach,LRA)显露、骨折复位固定、神经探查减压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采用LRA显露,骶骨翼骨折及骶髂关节脱位复位、固定,腰骶干神经探查、减压松解(合并腰骶干神经损伤者)治疗12例骶髂关节脱位合并同侧骶骨翼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3例,女9例;年龄(34.35±16.32)岁(范围13~58岁);伤后至手术时间(29.25±25.49)d(范围7~96 d)。骨盆骨折Tile分型:C1.3型7例,C2型1例,C3型4例;8例合并同侧或双侧腰骶干神经损伤;神经损伤分级:完全损伤6例,部分损伤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周1例,1~2周2例,2~3周4例,>3周5例。手术经LRA腹膜外显露骶髂关节周围,复位骶骨骨折、骶髂关节脱位,对于合并腰骶干神经损伤患者同时行腰骶干神经减压松解,骶髂螺钉固定或紧贴骨面放置钢板跨骶髂关节固定后环。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72.08±36.83)min(范围105~230 min);术中出血量为(981.67±369.44)ml(范围400~1 700 ml);术后复查X线、CT示骨折复位固定好。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3.54±13.36)个月(范围12~72个月),骶骨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7.71±3.38)周(范围6~12周),无骨折复位丢失、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出现;术后1年复查时,8例出现腰骶干神经损害表现者中症状完全恢复6例,1例部分恢复,另1例术中未行神经探查,术后1年复查无恢复。1例合并膀胱造瘘患者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无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LRA能较好地显露一侧骶骨翼、骶髂关节至耻骨联合半骨盆环内侧面,能直视下前方松解牵拉及受卡压的腰骶干神经,结合下肢牵引可达到骨折的满意复位,骶髂螺钉固定或跨骶髂关节钢板固定能达到较好的后环固定效果,是治疗骶髂关节脱位合并同侧骶骨翼骨折、腰骶干神经损伤的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劈核方法治疗维吾尔族患者假性剥脱综合征(PEX)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总医院全军眼科中心行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维吾尔族患者PEX性白内障122例(122眼),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拦截劈核病例作为观察组,60例(60眼);预劈核病例作为试验组,62例(62眼)。比较两组术后1 d、1周及3个月的视力、角膜水肿及角膜内皮损失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有效超声时间为(14.50±5.63)s,较试验组(12.32±7.34)s长(t=15.12,P<0.05);试验组术后1 d、1周的视力优于观察组(Z=-5.070,-6.230;均P<0.001),术后1 d、3 d的角膜水肿程度低于观察组(Z=-3.490,-3.710;均P<0.001)。试验组角膜内皮丢失率较观察组较少(t=2.110,P=0.001)。结论与拦截劈核相比较,预劈核技术在维吾尔族PEX患者白内障术中超声时间较短、能量较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较少,视力恢复较快。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Ⅰ期腹腔镜手术与保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Ⅰ期手术组和保守组,每组58例,比较两组的抗生素使用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外周血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复发或残余脓肿率及治疗有效率。结果Ⅰ期手术组较保守组抗生素的使用时间短[5(4~6)d比7(6~8)d,Z=-7.227,P=0.000]、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短[3(2~3)d比5(4~5)d,Z=-7.809,P=0.000]、外周血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短[4(3~5)d比6(5~7)d,Z=-7.346,P=0.000]、住院时间短[8(7~9)d比14(13~15)d,Z=-9.293,P=0.000]、住院费用少[8 848(8 434~9 073)元比14 003(12 999~14 894)元,Z=-9.127,P=0.000]、复发或残余脓肿率低(7%比29%,χ2=9.827,P=0.002)、治疗有效率高(93%比79%,χ2=4.640,P=0.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Ⅰ期腹腔镜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效果好、恢复快、治疗费用低,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治疗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心型肺癌支气管动脉介入方法和血管构型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本院69例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中心型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其中39例患者采取"三明治"式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包括富血管型28例,乏血管型11例;另30例患者采取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包括富血管型21例,乏血管型9例。疗程结束后定期评价其疗效。结果39例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者有效29例,有效率74.36%(29/39),其中28例富血管型患者有效23例,11例乏血管型患者有效6例;30例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者有效14例,有效率46.67%(14/30),其中21例富血管型患者有效12例,9例乏血管型患者有效2例。结果显示,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中心型肺癌其疗效明显优于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和灌注化疗富血管型中心型肺癌其疗效明显优于乏血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中心性肺癌优先选择栓塞化疗术,疗效好,见效快,对富血管型肺癌疗效更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双根克氏针固定法、双根克氏针联合张力带固定法、骨锚钉固定法三种方法治疗Hauck Ⅱ型尺骨茎突骨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上该类骨折内固定方法的选择提供循证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我们共收治24例Hauck Ⅱ型尺骨茎突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双克氏针固定组(A组)8例,双克氏针联合张力带固定组(B组)5例,骨锚钉固定组(C组)11例。对患者年龄、性别、术中骨折固定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康复介入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的腕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这三种方法的综合疗效。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中骨折固定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康复介入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C组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的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康复介入时间均优于A、B组。结论Hauck Ⅱ型尺骨茎突骨折采用骨锚钉固定优于双根克氏针固定法和双根克氏针联合张力带固定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种不同缝线方法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于解放军乌鲁木齐市第474医院住院并手术的翼状胬肉患者128例(128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64眼)。观察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连续缝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治疗,对照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间断缝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治疗。观察2组术后1、3、7 d的疼痛、角膜刺激症状程度;角膜荧光染色确定2组角膜上皮完全愈合时间;6个月随访中记录结膜完全愈合、瘢痕纤维增生及胬肉复发情况。2组间各指标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2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必要时辅以Fisher精确概率法直接计算P值)。结果:疼痛和刺激症状评分方面,观察组术后1 d和3 d均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t=-40.477,P<0.001;t=-23.376,P<0.001。刺激症状评分:t=-18.431,P<0.001;t=-7.894,P<0.001),术前和术后7 d,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膜荧光染色显示角膜上皮完全愈合率方面,观察组术后3 d和5 d均高于对照组(χ2=4.354,P=0.037;χ2=13.333,P<0.001),术后7 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χ2=8.848,P=0.003),观察组的瘢痕痊愈率低于对照组(χ2=8.214,P=0.004),2组胬肉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拆线时间早于对照组(t=-32.686,P<0.001),拆线耗时短于对照组(t=-20.236,P<0.001),拆线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t=-26.580,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连续缝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术后眼部疼痛、刺激、炎症反应轻,角膜上皮愈合更快,可明显减少瘢痕的形成,术后拆线更早,拆线耗时短且疼痛感较轻。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带孔折断式钛针与普通克氏针张力带治疗成人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我们对50例成人尺骨鹰嘴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21例采用带孔折断式钛针张力带固定(A组),Mayo分型Ⅰ型8例、Ⅱ型13例;29例采用普通克氏针张力带固定(B组),Mayo分型Ⅰ型12例、Ⅱ型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松动或失效、皮肤激惹情况及肘关节功能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20个月,平均15个月。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肘关节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内固定松动或失效、骨折愈合时间、皮肤激惹情况等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孔折断式钛针在不增加手术创伤的基础上,有助于成人尺骨鹰嘴骨折的愈合,并在减少内固定松动及皮肤激惹上优于普通克氏针。
简介:摘要目的与传统非精准定位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相比,探索精准定位是否可以提高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以及右侧眶额叶(right orbital frontal cortex,rOFC)靶点的疗效。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招募的符合DSM-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3组:非精准DLPFC组(19例)作为对照组,精准DLPFC组(19例)和rOFC组(14例)作为试验组。3组在基线和10次rTMS治疗后接受HAMD17和HAMA评估,以HAMD17有效率为主要评估指标,以HAMD17和HAMA减分、减分率等为次要评估指标,采用卡方检验或方差分析比较3组rTMS治疗的疗效差异。结果基线时3组HAMD17和HA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TMS治疗后,3组HAMD17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6.86,P=0.032),精准DLPFC组有效率(74%)显著高于非精准DLPFC组(32%,χ²=6.76,P=0.011),而与rOFC组(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2.16,P=0.133),非精准DLPFC组和rOF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99,P=0.266)。精准DLPFC组HAMD17减分最高,非精准DLPFC组与rOFC组相当,3组患者HAMD17减分差异接近有统计学意义(F=2.95,P=0.062)。3组HAMA减分、HAMA减分率和HAMD17减分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精准定位DLPFC可能是提高rTMS治疗抑郁症疗效的有效手段,rOFC靶点可能是rTMS治疗抑郁症的候选靶点。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尿道输尿管硬镜下钬激光碎石术(URL)、经尿道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FURS)、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PCNL)三种微创方法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URL组(20例)、FURS组(20)和PCNL组(20例),观察比较三组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等。结果URL组一次性碎石成功率明显低于FURS组和PCNL组(FURS比URL:χ2=5.83,P<0.05,URL比PCNL:χ2=8.03,P<0.05);URL组和FURS组手术时间(FURS比PCNL:t=2.436,P<0.05,URL比PCNL:t=2.634,P<0.05)、住院时间及术中、术后出血明显少于PCNL组(FURS比PCNL:t=2.243,P<0.05,URL比PCNL:t=2.320,P<0.05),在术中、术后感染、发热及肾绞痛等并发症方面三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FURS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一次性结石清除率优于URL术;与PCNL术相比,术中、术后患者出血量明显少于后者,并且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PCNL术短。建议对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优先考虑采用FURS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