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04年12月中旬。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次会议,既是全国劳动保障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和经验、研究问题和任务的年度工作例会,也是在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计划这一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作重要讲话,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全面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强调了搞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深刻论述了建立劳动保障工作长效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做好当前及明年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关于2005年医疗保险工作。黄菊副总理强调指出,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制度和管理。要着力研究困难企业职工、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障的资金来源问题。要通过政府加大投入实施医疗救助制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要加强医疗保险的管理服务工作,保障基金收支平衡,进一步遏制医疗费用过快上涨的趋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在会上作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2004年的劳动保障工作,深刻分析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2005年的工作任务作出了重要部署。包括医疗保险工作在内的社会保障工作是劳动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我们在认真学习领会黄菊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和郑斯林部长工作报告要求的基础上,对涉及社会保障工作的相关内容进行摘要整理。形成本专稿,希望能够对大家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全局来认识和研究医疗保险工作提供有益借助。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不完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体系公平性不足,难以承担起服务民生的重任;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性不强,形成财政的潜在包袱;社会保障体系运行效率不高,难以充分调动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对社会保障体系提出新要求,人口发展使社会保障体系面临新的环境,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对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提出新挑战。必须明确多层次、多支柱模式,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建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制度,优化运行效率;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使社会保障体系各支柱的发展趋于合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对农民的基本养老保障。
简介:关于保险企业社会效益的内容及衡量,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不少人认为保险企业的社会效益是赔付额或赔付率,保险企业社会效益的好坏取决于保险企业赔付额大小或赔付率高低,赔付额越大,或赔付率越高.保险企业的社会效益就越好;反之,保险企业的社会效益就越差。另一些人却提出保险企业的社会效益应是承保率的观点,并描述非寿险承保率为投保财产的货币价值与全社会财产的货币价值之比率;寿险承保率乃承保人数与符合可保条件的社会公众之比率。进一步还说明了承保率越高,保险企业的社会效益越好。反之,承保率越低,保险企业的社会效益就越差。对待上述两种有关保险企业社会效益之认识,笔者认为均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