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由于艺术学发展的客观需要,艺术美学应该重新得到彰显与建构。艺术美学与文艺美学有明显的交叉,但有其自身存在的依据。文艺美学强化文学与艺术的通约性或共同性,文学理论的痕迹在文艺美学中还较为明显,而文学是要通过文字进行折射的。“内在视像”是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艺术则是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而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艺术形式,创造出诉诸人们的视觉或听觉乃至其他感觉的直观艺术形象。艺术美学应更近于艺术学的传统,更多地考虑“艺术的”审美特性。尤其艺术语言是艺术美学必须关注的问题,其关键性功能为:一是艺术创作中构思到外化的过程,艺术语言是根本的媒介;二是不同的种类的艺术,其间的差异是以艺术语言为根本标志的;三是艺术品的流传与经典化。艺术语言是其根本的凝结物。
简介:中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保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文化自信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文化自信内涵丰富深厚,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强有力的支撑力量。而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中华美学精神”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美学元素。从美学的角度而言,中华美学精神的相关内涵,也为文艺美学的发展与提升提供了新的契机。文艺美学生长在中国美学的土壤之中,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基因。作为一个年轻的美学分支,文艺关学的生长与发展,虽然只有半个世纪左右的时间,有了初步成熟的学科体系,但它目前正处于“瓶颈”状态,有待于理论上的深入与突破。而习近平同志关于“文化自信”以及文艺工作的有关论述,则为文艺美学的理论突破提供了思考的维度。当然,这种思考维度在文艺美学的专业层面加以展开。
简介:以强大的世俗力量大踏步地向我们走来的视觉文化,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也标志着一种新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更意味着人类思维范式的一种转换;对于视觉文化广泛传播带来的“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波德里亚称之为“超美学”。视觉文化转向蕴含的新感性的支点与视觉性的新奇引起了大众经验的重构,同时审美性的低限与技术性的歧路也预示了一种隐忧;现代电子图像传媒具有启蒙性拓展与权力性隐蔽的双重属性,而景观电影在凸显视觉性的同时带来了意义场虚设的实效。我们越来越受制于以形象来理解世界和我们自己;在形象占支配地位的文化中,景象或景观取得了主导地位,视觉文化的基本样式明显具有转向景观的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