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数字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博客、微信、智能手机等新兴媒体被广泛使用,我们不知不觉地迎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的脚步悄无声息地走进了校园,并且正在或隐或显地改变着校园里的一切。身处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电脑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在网络世界里遨游。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人们都可不受任何道德、法律和责任的约束。中职学生正处于叛逆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面对网络的这种诱惑往往不能自拔,易被一些不法网站或不良信息所误导,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甚至误入歧途。所以,中职学校教师应该迅速占领网络这块德育工作的新阵地,发挥网络的优势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德育工作。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我在计算机教学中对于网络德育方面的渗透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
简介:电子媒体是儿童发展的重要环境变量。关于电子媒体使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幼儿的发展主要依靠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互动和积极刺激,2岁前的婴幼儿能否从电子媒体中获益还存在较大争议。电子媒体使用主要通过使用时间、媒体形式特征和媒体内容三条路径对儿童产生影响。儿童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编码、理解媒体信息的含义,对某种媒体形式的长期使用将会发展出适应这种媒体语言的相应技能;含有攻击内容的媒体与儿童的暴力行为相关联,幼儿过早接触或者过多观看电视节目可能与ADHD症状相关,同时儿童也可以从适宜于其年龄的教育媒体内容中获益,在亲社会行为和学业准备等方面获得一定的发展。媒体效果差别易感性理论模型认为媒体效果依赖于儿童特质、发展水平、社会性等因素。儿童总是喜欢与其能力和特点相适宜的节目,家庭和社会因素能够影响和调节媒体产生的效果,因此教育研究者、家庭、幼儿园和社会需携手努力,使电子媒体能够更好地促进儿童发展。如家长应制定家庭媒体使用计划,为儿童树立良好的媒体使用榜样;幼儿园应及时了解媒体研究动态,对于新媒体在课堂中的使用做好明确规范,引导儿童正确使用媒体;政府及社会应规范早期教育电子媒体市场,加大资助儿童与媒体使用方面的研究,并及时制定和发布儿童媒体使用的指导建议。未来研究应综合采用多种媒体指标,重视个体差异对媒体效果的作用,揭示媒体使用对儿童影响的机制和过程,并应加强本土化和跨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