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起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近几年国际教育的革命性变革,并随着MOOC的推进不断成熟,我国教育界高度关注翻转课堂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及评价体系。本研究创新性地从学习者预期变量出发,整合美国客户满意度理论(ACSI)和技术接受模型理论(TAM),选择来自四所本科高校178名学生参与为期一年的翻转课堂教学试点。综合国内外量表,结合我国高教情况制定问卷,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最终选择8个观测变量,再利用结构方程分析软件PLS对假设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拟合、修正和解释,最终提出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并发现翻转课堂中学习者个性化需求、预先课程体验等因素对学习者满意度的重要影响机制,为FCM在我国高等教育和电化教育中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和数据参考。
简介:高校辅导员的现实角色定位的复合性尽管可以暂时性地应对高校教育现实,但其权宜性也会阻碍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进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所列的职业分类体系相比对,辅导员职业角色具有结构的复杂性和职责的繁重性。重新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角色进行定位势在必行。通过调研发现,高校辅导员的角色扮演存在“实然角色”与“应然角色”的错位、提供的服务与学生的实际需要不完全对应等问题,而对辅导员的角色期待则集中于辅导员对学生发展的辅导咨询上,“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这一“重叠共识”的体现和实现者,正是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实质性内核。通过将高校其他人员的职业责任“零余”部分进行“加总”的途径确立辅导员的职业责任,是与职业发展的历史相悖的职业角色形成路径,也是辅导员职业责任过重以及角色困境的根源。依据关于角色期待的“重叠共识”和“减法”逻辑减去辅导员的管理、服务职责,确立“辅导咨询本位”,是辅导员职业角色的应然定位和职业发展取向。“辅导咨询本位”的辅导员将通过其辅助性、建构性功能服务于学生发展,其职业责任主要在于社会认知与适应的引领,学生人生观念与社会行为的指导以及学生心理的关怀三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