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对于欧盟地区政策的"经济、社会与地域效应",欧盟官方和学者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共识:欧盟地区政策有效缩小了成员国之间的差距,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欧盟整体层面地区间的趋同,但并未有效遏制成员国内部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欧盟实现"经济、社会与地域聚合"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但欧盟官方与学者的结论之间也存在很多不同之处,诸如其各自重点关注的层级并不相同,评估所使用的理论模型也有所差异。各界对欧盟地区政策效应的评估有待进一步发展。

  • 标签: 欧盟 地区政策 聚合 地区差距 趋同
  • 简介:正如不能把"文化学"简单理解为学科概念、而应将其视为一个"研究纲领"那样,文化也不仅仅是后者的研究对象,而是其基础与前提。换言之,上个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文化学所代表的范式转换与人们对文化的理解的变化密切相关。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分三个阶段梳理和考察了德国自18世纪以来有关文化的理论思考,具体探究这一概念在过去两百多年里的发展脉络与走向,挖掘其外延和内涵上的延展和流变。

  • 标签: 文化 标准论 文化批评 编码 文本
  • 简介:在全球化时代,我们越来越多地面对不同文化理念和文化行为方式.由此所致的跨文化问题影响不同文化人员间的交流与合作.鉴于这一新时代新问题,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应对21世纪的挑战,促进不同文化人员间的交流.本论文从跨文化诠释学理论出发,从跨文化认知特性与跨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问题及跨文化理解前提三个方面,通过中德跨文化交际的实例论述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认知与跨文化理解.

  • 标签: 跨文化理解 跨文化能力 文化时空观 中德跨文化交际
  • 简介:基于跨文化诠释学视角下文化认知假设,跨文化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本我和他我辩证互动性的影响,本论文试图阐述跨文化接受的基本认知形式、跨文化理解的几种假设和由此所致的跨文化冲突形式,以此界定跨文化诠释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 标签: 跨文化接受 认知形式 认知假设 文化冲突
  • 简介:本文采用Kuhn和McPartland的个人态度测定造句法,要求德语专业本科生分别用中国人和中国、德国人和德国以及美国人和美国作主语分别写出三组句子来,然后,应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将各组句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十个名词和形容词从句子中分离出来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样本具备了基本的跨文化意识,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刻板印象。样本对中国人和中国、德国人和德国的印象比对美国人和美国好。

  • 标签: 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差异
  • 简介:本文主要从德国历史、战后两个德国政治文化的差异及其互动、极左翼和极右翼势力问题、和平主义运动及反茭情结、融入欧洲作为德国政治文化的主流及其发展趋势等角度阐述和分析德国当代政治文化的脉络和特点。

  • 标签: 德国 政治文化 极左翼和极右翼 融入欧洲
  • 简介:迄今为止的跨文化沟通理论建构都基于跨文化沟通的正面性,但是综观经济全球化时代下的跨文化交往和跨文化实践,人们不难看到,各种文化间存在着彼此不可逾越的障碍。即使在了解他我文化,并已具备文化认知前提和跨文化接受条件时,依然会遇到问题和困境。本文从跨文化认知特性出发,对由此所形成的跨文化理解困境进行探讨,确定三大困境类型,并提出相应的思考。

  • 标签: 跨文化认知特性 跨文化理解困境类型
  • 简介:2002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欧盟首脑会议,正式宣布东欧12国为欧盟正式成员.这样,欧盟实现了第5次扩大,一个大的欧洲即将产生.欧盟各项法律与政策的逐渐统一,为欧洲的发展提供了制度平台.其中,对文化多样性与平等性的维护与发展,不仅为欧盟的东扩开拓了理念与概念空间,而且为未来'大欧洲'社会的形成与融合创造了条件.本文从'大欧洲'文化的理念、概念与实践三个方面对未来欧洲社会的前景进行了一些前瞻性的思考,力图从理论上寻求一定的文化建构与探索.

  • 标签: “大欧洲” 欧盟 文化多样性
  • 简介:本文围绕德国传教士卫礼贤的中国文化观及其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成果展开论述,着重探讨四个问题:一、中国文化的形成与特点;二、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的关系及其各自的核心内容;三、《易经》与中国的生活智慧;四、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 标签: 卫礼贤 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
  • 简介:在2008年11月举行的“中德媒体对话”上,中德双方就德国媒体涉华报道是否客观公正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最终没有达成共识性结果。笔者认为中德两国在国家文化、媒体文化和个体三个层面上的差异导致了双方文化在定义媒体世界的客观公正上的不一样,这场争论必然无果。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上升到跨文化层面。但这一学术性理想目标的实现并非易事,更并非短期内可实现的。中方至少可向德方传递这样的信息:德国媒体塑造的负面中国形象的客观结果是导致中国国家利益受损。

  • 标签: 跨文化 中德媒体对话 国家形象 本位与客位
  • 简介:权威和媒体是跨文化讨论中的两个重要方面,本文从文化、民族志、文化殖民主义、人类或机器、电视的认知布局与跨文化性和超文化性来探讨"权威和媒体"这一重大题目.

  • 标签: 跨文化 文化殖民主义 跨文化性 超文化性
  • 简介:国民特征有着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和地理背景。从文化认知视角来看,国民特征具有内在隐性特征和外在显性特征二大特点,在这两者关系中,显性民族特征反映隐性民族文化价值和文化历史特殊性。基于这一对国民特征的认知,本文从历史文化地理视角阐述影响德国国民特征的诸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当代德国国民的基本特征。

  • 标签: 德国国民特征 日耳曼精神 普鲁士精神 路德职业观
  • 简介:文化因素的翻译一直是学者热议的焦点。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的今天,翻译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效果。本文以《中国文化常识》(中德对照)一书为语料,对760个包含中国文化因素的词和词组及其德译进行分析,归纳译者倾向于使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从功能翻译角度探究五种翻译模型及一些主要翻译方法的优劣,以期为中国文化的德译提供一定借鉴。

  • 标签: 中国文化因素 《中国文化常识》(中德对照) 功能翻译 翻译模型
  • 简介:德国文化价值观念对教育的影响刘国莉在德国,教育一直被视为民族复兴,振奋民族精神,使民族、国家处于领先地位的最有力手段,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德国的文化价值观念一直对教育产生着重大影响。早在1524年,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就在《致德国各市、镇长...

  • 标签: 完全中学 德国文化 文化价值观念 职业学校 教育经费 中学毕业证书
  • 简介:随着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发展,学习风格和学习行为的差异在跨文化教学环境中造成的障碍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以中西文化为背景,通过对比分析近些年相关实证研究的样本,着重探讨学习风格理论在跨文化背景下的研究模型。现有的研究模型试图将国家文化以及文化维度与传统的学习风格理论相关联,来揭示文化因素对学习风格及学习行为的影响。通过分析,本文归纳出三种研究模型并分别对其局限性进行了讨论,旨在为中西跨文化教学环境中更具实践意义的学习风格理论建构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学习风格 跨文化研究 文化 研究模型
  • 简介: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分析德语笑话常常不能让中国人发笑的原因,探讨怎样从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两方面出发更好地理解德语笑话,揭示出只有在交织蕴藏语言的文化背景中才能充分认识语言的道理.

  • 标签: 笑话 文化差异 双关或多义现象 联想意义
  • 简介:本文以属于早期宫廷抒情诗的《屈伦贝格之诗》为引子,探讨了该文中三次出现的鹰母题,结合中世纪的文学、历史、宗教文献,论述了中世纪宫廷文化中贵族女性的地位。结论是典型的宫廷抒情诗中所体现的女性形象是理想化的,并不是现实的体现,而恰是现实的反面。

  • 标签: 宫廷抒情诗 宫廷文化 性别关系 中世纪 中古德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