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侯金镜同志一生不苟言笑,相识15年,我只见他笑过一次。1956年,我在鼓楼东大街文学讲习所第四期学习,第一节课便是听侯金镜讲授果戈里的《死魂灵》。他讲得十分透辟、严谨,丝丝入扣,鞭辟入里,表情也十分严肃,在高度近视眼镜后面,双眉紧蹙,眉宇间几道深深的竖纹,说明他无时无刻不在思索。我的印象,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学者,一个学者型的领导干部。(那次讲稿如果整理出来,便是一篇精彩的论文)1964年,去山东曲阜参加四清,在“万人四清工作团”中,侯金镜是一个公社管理区的工作队长;我则在下属一个村做工作队员。经过扎根串连,群众揭发,按照万人工作团团部的指示,几乎所有村子的大队、小队干部都被打成“四不清干部”。有一个村的会计想不通,竟在深夜用斧子将自己劈死。“二十三条”下达后,形势有了扭转,所有的村干部又都官复原职,真正贪污的也不作退赔。回到北京后,金镜同志曾分析那次曲阜四清,认为是前期
简介:我之所以读《文学自由谈》,是因为它不仅提供了文坛信息,而且文风活泼,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见解,有些见解甚至是很新鲜的。比如2004年第1期上的文章,王蒙的、红柯的、苏葵的、陈冲的、朱健国的、毛志成的……都很不错,一期中能有这么多篇耐
简介: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我遇见了一个女孩.第一眼,我就被她美丽的容貌和高贵的气质征服了.于是,我鼓起勇气对女孩说,交个朋友吧!女孩甜甜的笑了,顺手在一张纸上写了一行字,递给了我.是她的地址.我接过纸条,顿时,幸福的感觉包围了我.……
简介:6月9日,《南方周末》在“新文化”专版发表了《99万元大奖颁给“读书人”》的专题报道,详细介绍了“由(北京)《读书》杂志与香港李嘉诚基金会共同创议”,从2000年起,每年评选一次“长江读书奖”和首届“长江读书奖”评奖结果的报道。
简介:这二年,多个文学奖项纷现文坛,好一似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争蜜、闹攘攘蝇喋血。同时,伴随着“土改分田地”式的分奖、领奖、颁奖的热闹喧嚣,各种质疑和争议的声音紧跟着也就接踵而来。
简介:远方的朋友,你好.我欢迎你到我们湖北鹤峰县城来旅游.你如果决定来,就从张家界那边来。下了火车或飞机,乘上张家界到鹤峰的大巴,经由贺龙元帅的家乡桑植县,绕贺龙元帅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芭茅溪',很快就进入到鹤峰地界了。
简介:敬爱的老舍先生:您好.在我心里,一直以来都把您引为知己,视作一位熟识的朋友,也没仔细想过其中的原委。现在,搜寻记忆之下,才发现,从小学四年级起,几乎每个学期我们都会在语文书上与您晤面一两次呢。再一数,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一,出自您笔下的文章,竟有八篇之多呢,也难怪我会对您怀有如此亲切之感了。历数一下,我拜读过您为动物'作传'的
简介:八十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市场经济体系的急剧转型。全球化经济体系的渐步融入,西方文化潮流的涌进,商品文化的扩展……迅速导致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精神需求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八十年代一个以计划经济为基础,追求人文理想、精神价值和艺术审美的文化氛围已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文化全面被推向市场,大众娱乐消费性成为文化的主潮。另一方面,自1989年党的第十三届四中全会确立了中共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以来,强调政治体制的稳定,国家进一步强化对政治意识形态的调控力度。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在各个领域,特别是宣传文化领域得到大力强化。1989年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国4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再次明确“文艺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