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关于(《九歌》的创作,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说:“昔楚国南郡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故其文意不同,章句杂错,而广异义焉。”朱熹的(《楚辞集注》也写道:“蛮荆陋俗,词既鄙俚,而起阴阳人鬼之间,又或不能无亵慢荒淫之杂。原既放逐,见而感之,故颇为更定其词,去其泰甚。”可见,(《九歌》是屈原在楚国祭祀乐歌基础上注入自己情感改编而成的,在雍容华贵、庄严肃穆的民间祭祀场面及与之相关的神话故事背后隐藏着诗人那颗充满渴望、痛楚而又动荡不安的心。
简介:特纳认为,故事、投射和寓言不仅仅体现在文学作品中,也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他发现混合和多重的空间在认知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独特的自我只有超越有限的时空才能把握故事,了解别人和自我;他还颠覆了传统的语言起源理论,认为语言源自故事和寓言。
简介:20世纪70年代以来本土裔美国文学批评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文学创作的空前繁荣,自我意识的觉醒,理论领域的拓展都为这一时期本土裔美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本土裔美国学者主动参与到本民族文学、文化的批评与重构活动当中。他们一开始以"他者"的姿态出现,将印第安文化本质化,并将其看作一个与欧洲美国文化完全不同的体系;随后他们将目光转向民族文化内部,提出了部落现实主义的构想,更加强化了这种"他者"意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文化的融合主义又成为新的热点。本土裔美国文学研究领域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声音,而开放性正是这一领域的魅力所在。本土裔美国学者的批评活动为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他者"表达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