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编辑先生:读贵刊2009年12期《与鲁迅同行的民族教育家伍仲文》一文,受益良多。但该文云“1913年1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了《视学规程》”,这说法不妥,当时并没有国民政府。

  • 标签: 书简 学术 国民政府 2009年 教育家 教育部
  • 简介:辛亥革命前一年,苏州吴江费家的一个孩子出世了,他出世的这一天是农历十月一日,民间的鬼节。鬼节里出生并长大的孩子,叫费孝通。八十多年后,费孝通回忆少年经历时不无幽默写道:"我从小性情恶劣,经常寻事哭闹,曾经从堂户满地滚过天井,后来成了我在家属圈子里

  • 标签: 费孝通 学术道路 中国社会人类学 学术生命 马林诺斯基 学术生涯
  • 简介: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大陆和台湾都是中国领土,我们共同的家园.遗憾的是,由于国民党集团部分军政人员1949年退据台湾,造成了海峡两岸的分离.中华民族走上了一条艰难曲折的祖国统一之路,金瓯有缺不是民族的光荣,而是民族的悲哀.1949年后的近40年间,台湾当局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全中国的合法地位,却仍然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和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立场,反对制造"两个中国"和"台湾独立".历史车轮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未90年代初,情况开始变化.列宁缔造的苏联分崩离析,东欧一些国家多米诺骨牌般纷纷易帜,西方反华声浪甚嚣尘上,妄图把巍巍中华一口吞掉.李登辉利用乱世,乘虚而入,蓄意背弃一个中国原则,打着"本土化"的幌子,采取"不宣而战"的办法,推行实质性的"去中国化"政策.陈水扁上台之后,变本加厉,在分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已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 标签: 中国 台湾省 祖国统一 民情 中国领土 中华民族
  • 简介:今年五月.我在博客网上发表《从刘心武“包二奶”看知识分子堕落》一文,引起了反响,在这篇文章里我开宗明义地认为:中国文化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大堕落,以《红楼梦》为标志。一是一些红学家没有把时间花在红楼梦文本分析上,而是过多地花在考据上,这是一种学术误导,超越文学形象地去研究林黛玉、秦可卿身世是一种学术无聊,是一种精神上的包二奶.

  • 标签: 学术批评 刘心武 中国知识分子 “包二奶” 《红楼梦》 中国文化
  • 简介:为了适应当今研究界把郭沫若放到更繁复的中西文化的广阔背景,多角度、多层次地比较研究的迫切需要,王锦厚、伍加伦、肖斌如等同志继《郭沫若集外序跋集》后,又编成了《郭沫若学术佚文集》。

  • 标签: 郭沫若研究 王锦厚 加伦 序跋集 文化工作委员会 方函
  • 简介:郭沫若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人们常常把他比为歌德,的确他是中国的歌德。二十世纪初叶,在中西文化的交流、冲突和搏击中,郭沫若带领一支年轻的队伍,异军突起,驰骋文坛,为中国现代新文化的兴起,建功立业。鲁迅逝世后,他成为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在中国思想文化阵地上继续鏖战半个多世纪,其活动的领域之广,接触的人事之多,产生的影响之大,这足以构成中国文化史中独具一格的高峰。中外文化史上能够与他媲美的实不多见啊!

  • 标签: 郭沫若研究 鲁迅逝世 文化巨人 百科全书式 中国文化史 中外文化
  • 简介:吴宓先生是一位在文学创作和中外文学及比较文学研究和教学领域中具有多方面杰出成就的学者,我们以前对他却了解得非常不够。他的著作长期被湮没,没有整理出版,我们这一代人中认真读过吴宓著作的人很少,更不必说仔细的钻研。因此对他的学术思想,我们的认识不但模糊不清,而且有不少误解和偏见,仿佛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学术史上真的并没有什么地位,可以略而不提,甚且接受、沿袭既有的一些观点,就先人为主地把他看作新文化运动的反对派,等等。文化大革命中,吴宓先生和许多老学者一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史 学术史研究 比较文学研究 文学创作 学术思想 五四新文化运动
  • 简介:怀旧不应该属于年轻人。事业未成,何事可怀?事业已立,何须再怀?但是,对于年轻的学人来说,“怀旧”是一项和学术研究同等重要的工作。它让年轻的学人得到慰藉、鼓励和前进的力量,也让年轻的学人找到重新出发的灵感和勇气。学术的怀旧不是美化历史的细节,它是一次次历史细节的复活,更是一次次对历史重新的阐述。

  • 标签: 学术研究 二十世纪 历史细节 年轻人 怀旧 事业
  • 简介:学术与商品联系起来,是要招人骂的.但如果仔细研判一番学术成果的供给条件,便会发现把它看做一类特殊商品,大抵是讲得通的.

  • 标签: 供应需求 商品供应 学术商品
  • 简介:李希凡先生以其特殊的求学背景、知识结构、政治际遇、思想个性、学术旨趣书写了一个当代文化人的传奇,其红学研究成果已成为当代《红楼梦》经典意义的一部分,成为红学史不可或缺的、浓墨重彩的一页。通过梳理李希凡先生在成名之前的学习经历、知识积累、专业旨趣、理论认识以及学术成果,还原其“一举成名”背后的学术基础;同时,综观其三个阶段的红学研究成果,辨析贯穿其中、或显或隐的学术主体性精神。

  • 标签: 李希凡 红学家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 简介:一个家伙如果吃饱了饭没事干,躲在阴暗角落里手淫的勾当也玩腻了,对拨弄裤裆里的玩意儿包括细数睾丸上的皱褶也厌烦了,转而误信传媒的商业性炒作,闲极无聊如马俊华一般“偶尔也不得不读一些时文一类的文学作品”(真可怜,似乎有人拿枪逼着他读——萧注),在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之后,居

  • 标签: 可怜 时文 文学作品 炒作 学术争论 商业性
  • 简介:<正>东方既晓应早发,万里前程莫恋家。祖国边疆多奥秘,江淹笔下定生花。——前辈作家马子华赠诗1937年6月,我出生在长江支流——綦江河畔的一户贫民家庭。回首前半生,自惭成绩平平;差可堪慰的是,一生清白做人,在治学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前进着。

  • 标签: 问学 前半生 江淹笔 民族民间文学 召树屯 文学比较